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96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都含有叶绿素、花青素等色素

C.叶绿体产生的02至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才能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

D.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质网、叶绿体、中心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1、内质网:

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2、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3、中心体:

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4、液泡:

单层膜,成熟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详解】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

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花青素则存在于液泡中,B错误;

叶绿体产生的O2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穿叶绿体的2层膜和线粒体的2层膜,共4层生物膜,C正确;

中心体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内质网、叶绿体、中心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细胞器的图像、结构和功能,能对选项中的叙说作出准确的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叶绿素只分布在叶绿体中,花青素只分布在液泡中。

2.下列有关于蛋白质合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蛋白质外壳是由宿主细胞核糖体合成的

B.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人体的抗体由T细胞中核糖体合成

D.果蝇核糖体内的翻译过程在转录未完成时已开始

【答案】A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同时要明确原核生物有无细胞核,其转录还未完成即可进行翻译,而真核生物由于有核膜的阻挡,转录完成后才能进行翻译。

【详解】病毒只能生活在和活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是由宿主细胞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

核仁与核糖体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细菌(原核细胞)没有核仁,B错误;

人体的抗体由浆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C错误;

果蝇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先转录后翻译,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场所,识记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及场所,再根据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下对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再加入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保温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D.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可采用碘液来检测

【答案】C

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操作时,注意试剂的正确使用;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注意先控制温度再将底物与酶混合,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合理选择验证产物的试剂。

【详解】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3-4滴CuS04溶液,A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要先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处于相应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因为一旦酶与底物接触就会进行反应,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时,将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后再染色,观察时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C正确;

蔗糖不论是否水解,都不与碘液呈现颜色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验证酶的专一性、影响酶活性因素等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实验小组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在不同O2浓度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出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O2浓度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1

0.2

0.3

0.4

0.5

0.6

0.7

CO2释放量/mol

1

0.8

据表分析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O2浓度为0〜3%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的强度随O2浓度升高而增强

C.在O2浓度为5%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CO2

分析表格:

苹果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酒精+2CO2+能量。

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O2浓度为1%-3%,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O2浓度为5%~25%时,C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据此答题。

【详解】据分析可知,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O2浓度为1%-3%,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氧气浓度大于15%后,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细胞呼吸强度不变,B错误;

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O2浓度为5%时,C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相等,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植物种子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

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科学家研究小麦在适宜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网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升髙时,cd段位置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光合色素的量有关

分析曲线图:

图示是在适宜温度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a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

ab段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

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d段光合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当温度逐渐升高至最适范围时,cd段位置会上移,但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之后,光合速率降低,cd段位置会下移,A错误;

a点时,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正确;

Mg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当缺少Mg元素时,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当植物缺Mg时,要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就必须要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所以b点将向右移,C正确;

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饱和点,该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此时影响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酶的浓度等,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和线段的含义,并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假说一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了“3:

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

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其中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详解】“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与“由F2中出现了“3:

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内容,A、B错误;

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

1,C正确;

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根据测交实验的结果推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不属于演绎过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假说)及演绎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玉米和烟草等在自然条件下偶尔也会出现单倍体植株,其原因是

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B.由高度不育的植株发育而来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发育而来

D.由单倍体植株杂交发育而来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玉米和烟草等在自然条件下,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A正确;

高度不育的植株不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B错误;

单倍体植株是偶尔出现的,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发育而来,C错误;

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不可能通过杂交形成单倍体植株,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

8.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有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