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701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Word下载.docx

由于2004年国家实施了以紧缩为方向的宏观调控,银行业机构资产增速从第2季度开始迅速下降,在第3季度达到最低点,进入第4季度后,随着调控力度的减弱,增速稍有反弹。

截至2004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1.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其较2003年有所减缓,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分机构来看,各类型机构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在2004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6.92万亿元,增长11.2%,增速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70万亿元,增长22.2%,增速比上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71万亿元,增长16.3%,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

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17万亿元,增长13.6%,比上年也略有下降。

图10-1刻画了2003~2004年各类银行的资产占比及其变化。

图10-1银行业资产占比(2003~2004)

负债方面,200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30.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6.21万亿元,增长11.10%;

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4.54万亿元,增长22.2%;

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65万亿元,增长16.3%;

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7.83万亿元,增长13.1%。

从各类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占比情况来看,国有银行仍然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资产、负债规模占银行业总额的53.7%。

不过,由于其近年来扩张规模大大低于其他类型的机构,特别是在2004年,它们都在忙于为上市创造条件,其规模扩张速度大大放缓,占比较上年有较大下降。

股份制商业银行则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尽管扩张速度在2004年中期以后有所放慢,但其市场份额却继续攀升,资产负债占银行业的比重从2003年的12.7%上升到了14.9%。

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业机构的规模占比与2003年相比则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分别为5.4%和26.0%。

2.人民币存款

200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余额比年初增加3.37万亿元,同比少增3376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33万亿元,同比少增3871亿元。

2004年末,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

余额比年初增加1.16万亿元,同比少增901亿元。

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余额比年初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少增702亿元。

由于利率水平较低,物价水平较高,居民储蓄意愿降低;

加之部分行业价格上涨较快,企业预期利润较高,对资金的需求高涨,由此造成相当数额的储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外循环。

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以及年中以后各银行大力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分流了部分居民储蓄。

2004年2~9月之间,居民储蓄存款连续同比少增。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基准利率,居民储蓄意愿略有回升。

在利率上调中,活期存款利率没有变动,而在各种定期存款中,长期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贷款,由此引起了储蓄存款结构的一定变化。

11月和12月储蓄存款增速略有回升,同比分别多增763亿元和555亿元,其中主要是中长期定期存款多增。

3.人民币贷款

200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比上年末回落7.1个百分点;

余额比年初增加2.41万亿元,同比少增5785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上年末回落6.6个百分点;

余额比年初增加2.26万亿元,比2003年少增4824亿元,未能实现人民银行在年初预定的2.6万亿元目标。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增加相对较多。

2004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6268亿元,同比少增106亿元;

短期贷款增加6497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2026亿元,同比少增1197亿元;

消费贷款增加4327亿元,同比少增764亿元。

分机构看,政策性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712亿元,同比多增828亿元;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增加10222亿元,同比少增2913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加4690亿元,同比少增1912亿元;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1394亿元,同比少增416亿元;

农村信用社贷款增加2532亿元,同比少增687亿元。

4.存贷款期限失配问题

由于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而形成的流动性风险是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从2002年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以来,银行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到2004年底,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经超过了定期存款占比(含企业存款),由此导致了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分机构来看,国有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大。

到200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率已经达到52.48%,超过定期存款比率50.59%(见图10-2)。

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相对较好,中长期贷款所占比重低于定期存款所占比率(见图10-3)。

不过,从中长期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其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增长的速度相当快,自2002年以来,占比从21.88%迅速上升到了31.06%;

其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中,居民储蓄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其大多数定期资金都来自于保险、邮政储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协议存款,这类协议存款的期限均为5年左右,由于有相当部分的协议在时间上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散,可能蕴含着较大的到期支付风险。

从短期来看,人民银行在2004年10月29日调高了存贷款利率水平,同时对存款利率的期限结构也进行了相对合理的调整,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利差有所扩大,这对中国银行业存贷款期限失配问题或许有稍缓之效。

图10-2国有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中长期贷款占比的比较

图10-3股份制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的比较

5.外汇存贷款

2004年,外汇存款余额153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44.5亿美元,同比多增59.8亿美元。

其中,居民部门外汇储蓄余额为802.37亿美元,比去年末下降52.77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之间利差的扩大,降低了居民部门持有外汇存款的意愿。

从全年的变化情况看,外汇储蓄存款增速在第2季度末降到最低,随着美联储在6月份开始加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余额有所上升。

10月之后,随着人民银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外汇储蓄存款增速再次减缓,余额也再次出现了净下降。

图10-4外汇储蓄存款增速

2004年12月末,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贷款余额为1353.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2个月外汇贷款累计增加51.72亿美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79.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41亿美元,同比增长6.3%;

中长期贷款余额为519.9亿美元,比去年增加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从季度看,外汇贷款在第1季度和第2季度增长速度较快,分别为29.9%和14.7%,但进入第3季度后增速迅速下降,其中,12月的外汇贷款数额甚至出现了净减少。

这说明:

外汇贷款受美联储加息(2004年首次加息在6月25日)影响较大。

从长短期贷款的增长情况看,短期贷款增速下降尤为迅速,从年初的51.5%迅速下降到年末的6%。

中长期贷款则从第1季度的27%下降到了年末的11%左右。

可见,短期外汇贷款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要远大于中长期贷款。

图10-5外汇贷款分季度增长速度

(二)监管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在中国,监管体制的变化和金融政策的走势是决定银行业发展方向和运行特征的主要因素,回顾银行业过去十几年的运行历史,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2004年,银行业所面临的监管环境和政策环境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的收紧以及监管体系的逐渐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银行业的运行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值得强调的是,2004年的变化中有相当部分具有持久性,监管环境方面的变化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如此。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在2004年所发生的变化,可能预示着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1.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

(1)货币政策紧缩

基于对宏观经济已经出现局部过热的判断,人民银行在2004年收紧了货币政策,主要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强“窗口指导”等两个方面对银行机构的信贷规模进行了控制。

首先,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方面,继2003年9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从6%提高到7%),人民银行于2004年3月24日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即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内控机制状况、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等指标挂钩。

根据这一原则,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7%存款准备金率。

该制度的执行范围暂限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4月11日,央行再次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所有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提高0.5个百分点,即由7%提高到7.5%。

同时,根据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要求,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

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提高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大资本充足率不达标银行的成本,来强化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行了银行监管当局的职责,因而引起了一定的争论。

其次,人民银行在2004年还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

进入4月下旬以后,人民银行会同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频繁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提示,防止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过快。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的窗口指导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与标准意义上的“窗口指导”的精神不同,它带有相当程度的行政调控意味。

正是由于政策当局对信贷控制的逐步加强,进入第2季度之后,银行贷款增速迅速下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下降速度最为明显。

在第3季度结束后,由于贷款增速的急剧下降,实际发放的贷款数量与人民银行年初所制定的计划相去甚远。

为了避免紧缩过度,政策当局放松了信贷控制的力度,贷款增速在第4季度略有反弹。

图10-62004年银行机构分季贷款增长速度

(2)利率市场化改革

除了出于短期的宏观调控目的而进行的信贷控制政策以外,人民银行在2004年对利率体系也进行了较为频繁的调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亦逐渐加快。

作为影响金融运行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所产生的影响相当深远,它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主要是由利率市场化而产生的利率风险)、风险定价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