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3558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

6.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7.关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8.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

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9.《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学校如何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0.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几级,分别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

11.《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

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何时颁布,何时施行?

答:

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地震基本知识

13.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14.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15.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6.地震有几种类型?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17.什么是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18.什么是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9.什么是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20.什么是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21.什么是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22.什么是烈度?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震级与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23.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

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24.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25.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26.什么叫极震区?

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27.什么是震级?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28.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

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29.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30.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31.什么是地震带?

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32.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山西蒲州(现称)的地震。

33.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近代的地震仪约在18世纪九十年代才制成,其原理与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

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敏度很高,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

34.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

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

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

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35.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

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

一是把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定为震中,‘称为宏观震中;

二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

由于受震源区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宏观震中并不一定与微观震中重合。

36.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

35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7.什么是震源深度?

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38.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39.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哪次(按发生时间、地点、震级描述)?

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9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

4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一般将8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

8级以下、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

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

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

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

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

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41.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

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42.什么是纵波,震中区的人对纵波的感觉是怎样的?

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

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43.什么是横波,震中区的人对横波的感觉是怎样的?

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

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

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44.地壳内传播的纵波与横波的速度约为多少?

地壳内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地壳内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一5公里/秒。

45.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

即为近震;

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地震前兆

46.如何识别宏观异常?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要注意识别震兆和非震兆的区别。

一般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宏观异常的分布受地震构造控制,多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区地质构造线分布有关;

(2)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

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

47.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48.地声有什么特征.与哪些声响容易混淆?

地声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

它一般出现往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

地声多是一种沉闷的声音,如雷声、炮声、撕布声、狂风呼啸声、山洪咆哮声、拖拉机和重型汽车开过来的声音等。

地声容易与风声、雷声、汽车和拖拉机及飞机的轰呜声及其它噪声相混淆。

49.地光有何特征?

综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状有条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状和弥漫状等。

颜包有兰、红、白、黄、橙、绿等。

此外还有一些是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

地光的持续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