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2825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漳平一中等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1题详解】

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甲位于陡崖下,看不到,A错。

乙与山顶之间有山脊阻挡,B错。

丙与山顶间没有地形阻挡,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丙,C对。

丁与山顶之间有凸坡阻挡视线,D错。

【2题详解】

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

根据等高线图,等高线相交处是陡崖,在这次打猎中,他在②处捕获了山羊。

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在③处捕获水鹿,B对。

A、C、D错。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及应用。

【名师点睛】了解等高线的形态及特征,由海拔高的等高线凸出海拔低的,为山脊地形,阻挡视线。

反之为山谷地形。

等高线上疏下密,是凸坡,阻挡视线。

反之是凹坡。

结合动物习性,在相应地点捕猎。

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

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修建谷坊的地区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

【答案】3.B4.D

【分析】

该题组以“谷坊”为背景考查山区水土流失相关问题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题详解】

据材料知,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

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

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有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等。

国务院印发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被写入其中,我国光伏农业(棚上发电,棚下种粮种菜)得到迅速发展。

下图为2018年3月25日拍摄的安徽庐江县光伏农业示范园。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拍摄后一个月内

A.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早 

B.图中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 

D.图中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长

6.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可能会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增强太阳辐射

C.降低大气温度 

D.增强地面辐射

【答案】5.A6.C

该题组考查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大气受热状况的分析。

【5题详解】

.结合图示拍摄日期和题干中“拍摄后一个月内”可知知,时间是3月26日-一4月25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比移,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天安门广场升时间提早,A对、C错;

图中光伏农业示范园位于安微,夏至日时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B错;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安微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故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短,D错。

【6题详解】

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太阳辐射能被转化成电能,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减少,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故C对、D错。

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云层厚度或大气中水汽含量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对其影响较小,A错;

太阳辐射的强弱与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日照时间、海拔高低等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B错。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时段,安徽昼长夜短且昼边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进一步降低气温。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

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A.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B.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8.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①气温升高

②降水减少

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⑤水质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案】7.B8.D

【7题详解】

寒冬采冰储藏,“来年夏天出售”,夏季气温高,储藏的冰可用作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B正确;

其目的不是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A错;

新疆全年少雨,采冰储藏也不是为缓解用水紧张状况,C错;

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不需用冰来纳凉,D错。

选B正确。

【8题详解】

冰是由冬季降雪在低温下结冻而成,冰的减少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融化有关,①正确;

机械制冰方便快捷,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不需要人工大量开采了,④正确;

水质污染加剧导致可采冰量减少,⑤正确;

采冰主要在河谷地区,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冬季降水量并不影响河冰多少,②错;

伊犁河及其支流,冬季结冰形成采冰场,没有新的采冰场,③错。

选D正确。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

9.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10.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答案】9.C10.B

【9题详解】

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使薄荷岛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突然遭到强烈侵蚀,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树木难以生长,只能长草,因此C正确。

【10题详解】

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份干湿两极。

在3—5月,气温升得很高,降水稀少,为干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

因此B项符合题意。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和沉积作用形成,如图为“河漫滩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B.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1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则河道中水流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1.D12.A

【11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错。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洪水期,应是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C错,D对。

【12题详解】

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C、D错。

河道中表层水流速度比底层快,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甲,A对,B错。

考点:

河床剖面图,河漫滩发育条件,外力作用。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台风 

B.准静止锋 

C.冷锋 

D.反气旋

14.“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A.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 

B.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D.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答案】13.B14.D

该题组借助“回南天”天气现象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3题详解】

初春时节,暖空气逐渐增强,而此时冷气团尚未减到很弱,使得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导致“回南天”天气现象增强,故是准静止锋影响;

而台风是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冷锋天气系统会使得降温剧烈,大风强劲,不会出现“回南天”;

而反气旋天气晴朗,不易形成“回南天”,故选B。

【14题详解】

“回南天”结束后,为4、5月,此时为春季,华北地区多风沙;

东北地区的雷雨在7、8月;

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月份;

江淮梅雨在6月份,故选D。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主要受冬、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当夏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冬季风时,锋面雨带不断北移;

当冬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夏季风时,锋面雨带迅速南移。

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

“三停”:

“一停”是4、5月份雨带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

“二停”是6、7月份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梅雨”;

“三停”是7、8月份雨带停留在东北、华北地区,多暴雨。

“两跳”分别是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江淮地区(一般在5、6月间),从江淮地区再跳到东北、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

“一退”是指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到长江以南;

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②、乙-③ 

B.甲-②、乙-①

C.甲-①、乙-② 

D.甲-③、乙-②

16.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在1月和7月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变化 

B.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寒暖洋流影响

【答案】15.B16.B

该题组考查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风力季节变化及成因分析。

【15题详解】

甲、乙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力大,③曲线夏季风力大,冬季风力小,故A、D错误;

结合等高线图,甲地位于背风坡,冬季风力较乙地小,对应②曲线,乙地冬季风力大,对应①曲线,故选B。

【16题详解】

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