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刑法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587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刑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冬刑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冬刑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冬刑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冬刑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刑法二.docx

《冬刑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刑法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刑法二.docx

冬刑法二

2006~2007冬刑法二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小题,总计20分)

1.王某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罪,神志模糊,躺的马路边,旁边放着一只皮包。

王某就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僻静无人之处,悄悄拿走其皮包(内有现金3500余元)。

王某的行为构成( D )

A.诈骗罪B.盗窃罪

C.抢劫罪D.抢夺罪

2.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C )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进入办公大楼抢劫的D.入户抢劫的

3.齐某想出国,无奈手中缺钱,某日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吕某之子小东放学之机,骗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房子内,电话要挟吕某用20万换孩子。

吕某报警,齐某发现后将小东杀死。

对齐某的行为应当( D )。

A.以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B.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D.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4.甲购得警服一套。

于是冒充警察,骗取多名女性的信任,与之发生性关系。

甲的行为构成( A )。

A.招摇撞骗罪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D.抢劫罪

5.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D )。

A.证人                   B.证人、鉴定人

C.证人、鉴定人、记录人   D.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6.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

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

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

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

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甲的行为构成( C )。

A.奸淫幼女罪          B.强奸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D.猥亵儿童罪

7.境外走私人何某向中国境内走私石油,偷逃关税50万元,王某得知后,向何某收购了这批走私进境的石油。

王某的行为构成( B )。

A.非法经营罪             B.走私普通货物罪

C.收购赃物罪             D.偷税罪

8.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构成的妨害公务罪,与刑法规定的其他形式的妨害公务罪的区别是什么?

(D )。

A.以暴力方法,造成严重后果

B.以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

C.以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

D.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

9.甲为了报复社会,在某市中心地带,疯狂驾车不断向人群冲撞,造成多人死亡。

甲的行为成立( C )

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故意伤害罪

10.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 B )

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

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

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

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

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

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并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

答案及解析:

B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在威胁的内容上,可以是暴力、揭发隐私、毁坏财物、阻止正当权利行使等。

A选项中的“威胁”,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威胁,由于其目的带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性,所以其索要精神损失费的行为是一个民事行为。

C选项与A选项类似,捡拾到他人财物向他人索要报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也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为罪。

故AC项均不构成敲诈勒索罪,都不选。

选项D中,乙向甲写下欠条是主动的,并不是甲将其暴打一顿的结果,不具有威胁的内容,故也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不应选。

选项B既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又有实质的威胁内容,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故应选B

11.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

甲与乙勾结,利用乙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物100万元。

对甲、乙两人应当如何定性?

( D )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

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

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

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

12.某村村民小组组长甲将集体所有的公款等共计1万元据为己有,然后称这些款项被盗。

甲的行为构成( A )。

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

C.侵占罪D.诈骗罪

13.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将钱占为己有。

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A )

A.按诈骗罪处理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D.按抢劫罪处理

14.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

韩某的行为构成( A )

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

C.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D.敲诈勒索罪

答案A刑法第238条第1、2、3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15.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

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

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

”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 B )

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16.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 A )。

A.5万元以上  B.10万元以上

C.20万元以上    D.50万元以上

17.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

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

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

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C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D.故意杀人罪

18.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

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

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

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

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

“你要赔就赔吧。

”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

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500元。

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 )

 A.盗窃罪B.诈骗罪

 C.销售赃物罪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自己拥有物的所有权,但依法由他人占而窃取的,仍然可以构成盗窃罪。

比如自己的机动车由于违章被公安机关扣押,私自窃回的仍可构成盗窃罪。

19.甲趁乙不备,夺走乙内装3000元现金的手提包。

因用力过猛,乙被带倒在地。

甲的行为构成( B )。

A.抢劫罪B.抢夺罪

C.过失致人重伤罪D.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20.镇医院医生贾某在为患者做手术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贾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C  )

 A.非法行医罪B.故意杀人罪

 C.医疗事故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小题,总计20分)

1.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手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元的真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

2.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ABCD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杀人罪B.抢劫罪

C.贩卖毒品罪D.放火罪

3.下列行为中构成医疗责任事故罪的是哪种?

(BCD  )

A.医生甲因急于下班去接孩子,对病人不认真检查就说没有问题,让病人回家休息,造成其病情恶化致残

B.药剂师乙在配药时心不在焉,边配药边聊天,以致取错了药,患者因吸用该药过敏而死亡

C.护士丙在护理病人时间出去购物,致使病号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D.江湖医生丁给患者动手术时因手术刀未消毒使病人伤口感染引起败血症,不久死亡

4.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CD )。

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B.他人的遗忘物

C.埋藏物D.他人的遗失物

5.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

对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D)。

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6.下列行为构成受贿罪的有(  )。

A.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B.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C.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利用自己的职务,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7.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从而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  )

A.国有公司经理甲将公款供亲友使用

B.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国有单位使用

C.国家机关负责人丙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但未谋取个人利益

D.国有企业的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

8.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B、C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9.根据对罪状的叙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ABCD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E.复杂罪状

10.非法经营罪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为(  )

A.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B.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C.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

D.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

E.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管理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三、名词辨析(每小题4分,共5小题,总计20分)

1.盗窃罪与贪污罪

2.抢劫罪与抢夺罪

3.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4.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

5.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总计20分)

1.试述转化抢劫的成立条件。

2.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

3.简述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4.试述相约自杀行为的定性。

5.非法拘禁罪的构成特征。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小题,总计20分)

1.摇纱女工董某在某纺织公司做工期间,因偷盗公司的色纱被开除。

某年12月12日下午,公司总经理发现董某被开除后仍滞留公司并住公司宿舍,于是训斥和驱赶董某,董某便怀恨在心,欲行报复。

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董某拿了一盒火柴离开留宿的宿舍,走到四楼仓库的货梯边,乘四周无人之际,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结果酿成大火,烧毁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仓库北部用木板违章隔成的女工宿舍,仓库货物燃烧时放出大量毒气,通过气窗进入仓库外侧的女工宿舍,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火烧死和毒死、熏死,15名女工受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问题】:

(1)董某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放火罪?

请说明理由。

(2)如果董某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怕被发现,就跑了,由于纱料受了潮,燃烧慢,但已独立燃烧,幸被守仓库的职工及时发现并扑灭,则董某的犯罪行为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请说明理由。

(3)如果董某并没有被开除,而是在其工作期间,违反车间规章制度,想乘机吸一口烟,将划燃的火柴随意一抛,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以致引起案例中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则董某的行为是否应该认定为构成失火罪?

请说明理由。

(1)董某的行为构成了放火罪。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董某因为怀恨在心欲报复,故意在仓库附近划着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的纱料,烧毁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女工宿舍,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火烧死和毒死、熏死,15名女工受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董某主观方面是故意放火,客观方面其实施的放火行为严重地危害了公共安全,因此构成放火罪。

(2)董某的犯罪行为属于既遂。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关于放火罪的既遂是采取“独立燃烧说”,即行为人只要用引燃物使燃烧物独立燃烧便构成既遂。

而不以发生重大损失为必要。

本案中董某已引燃了纱料,因而其行为应属于既遂。

(3)董某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失火罪,而应认定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重大责任事故有时会造成严重火灾或爆炸,与失火罪的结果相似。

它们的区别是: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由职工(特殊主体)在生产作业活动中,由于违章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其中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火类的事故。

失火罪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忽视安全,用火、用电等不慎而发生火灾或爆炸,与生产作业活动无关。

通过上述分析,董某作为公司的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火灾,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应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法理详解】

(1)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火罪应区分与故意杀人罪、伤害罪的界限。

放火罪在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往往致人重伤或死亡,如果仅从人员伤亡的危害后果看,也许与杀人罪、伤害罪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伤害有着重要的区别:

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后者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

因此,如果行为人以放火为手段杀伤特定的个人,不危及多人和公共安全,就应定为故意杀人、伤害罪,而不应以放火罪论处。

(2)放火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关于放火罪的既遂是采取“独立燃烧说”,即行为人只要用引燃物使燃烧物独立燃烧便构成既遂。

而不以发生重大损失为必要。

本案中董某已引燃了纱料,因而其行为应属于既遂。

(3)董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理论,一个具体犯罪只能有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因而各种犯罪停止形态之间是相互独立,彼此排斥的.本案中董某的放火行为既然已经使对象物独立燃烧,已经构成犯罪,就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

(4)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构成要件为:

①侵犯的客体是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活动。

②客观方面具有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③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据司法解释劳改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的押犯,个体业主、无照施工经营者,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④在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对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过失。

重大责任事故有时会造成严重火灾或爆炸,与失火罪的结果相似。

它们的区别是: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由职工(特殊主体)在生产作业活动中,由于违章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其中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火类的事故。

失火罪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忽视安全,用火、用电等不慎而发生火灾或爆炸,与生产作业活动无关。

通过上述分析,董某作为公司的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火灾,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应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2.被告人孙某、刘某于某日到某集市上闲逛,在一旧自行车交易处,孙某发现一外地人的小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金,便起了邪念,与刘某商量把那人的钱“弄过来”,刘表示同意。

二被告人便尾随其后,伺机行动,当该外地人走到一人少处,孙某急步上前,从背后将其撞倒,并致外地人的手提包掉在地上,刘某将小手提包抓到手后,二被告人迅速逃离现场(包内装有8千元现金)。

但刚走出该市场,他们即发现背后有三名警察闻讯追来。

二被告人慌不择路,飞速逃跑,很快跑进乡间小道。

警察紧追不舍,二被告人万般无奈,只得将提包扔入路旁杂草丛中。

正在树丛中拉小便的胡某目睹了这一切,捡起钱包就跑,将其非法据为己有,后被警察抓获。

【问题】:

(1)二被告(孙某、刘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请说明理由。

对孙、刘二犯应定抢夺罪,因为他们的行为具备抢夺罪的特征:

二被告人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是乘人不备,从后面上去把被害人撞倒,夺走手提包,取得财物。

本案中,被害人不知情,二被告人也没有当面威胁、胁迫被害人,因此只具备抢夺罪的客观方面特征。

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因此,孙、刘二犯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2)被告人胡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请说明理由。

被告人胡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因为他目睹了警察抓罪犯的过程,知道罪犯扔到草丛中的提包是赃物,而且他应当知道这一财物的控制权是掌握在警察手中的,为非法将其占为己有而实施了捡拾、逃跑等行为,所以,从主客观方面都符合盗窃罪的特征。

3.答案:

(1)对孙、刘二犯应定抢夺罪,因为他们的行为具备抢夺罪的特征:

二被告人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是乘人不备,从后面上去把被害人撞倒,夺走手提包,取得财物。

这种行为不属于抢劫罪中的使用暴力,抢劫罪的使用暴力是直接针对控制财物的被害人使用暴力,被害人知道有人为抢劫其财物而对其使用暴力,因此决定对财物放弃控制或实施反抗。

本案中,被害人不知情,二被告人也没有当面威胁、胁迫被害人,因此只具备抢夺罪的客观方面特征。

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因此,孙、刘二犯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2)被告人胡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因为他目睹了警察抓罪犯的过程,知道罪犯扔到草丛中的提包是赃物,而且他应当知道这一财物的控制权是掌握在警察手中的,为非法将其占为己有而实施了捡拾、逃跑等行为,所以,从主客观方面都符合盗窃罪的特征。

4.答案:

(1)伍龙、龙北、李义主观上有非法取得吕明财产的共同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吕明财产的行为,使用刑法抢劫罪规定的其他手段和暴力,故构成抢劫罪。

(2)陈德参与了犯罪预谋,但在犯罪行为开始时、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中止了犯罪行为,是犯罪中止。

(3)王水趁乱窃取吕明的现金,虽是假钞,但构成盗窃罪。

     本题考共同犯罪、抢劫罪、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盗窃罪等。

 

(一)【案情】女工董某在某纺织公司做工期间,因违反公司纪律被开除。

某年12月12日下午,公司总经理发现董某被开除后仍滞留公司并住公司宿舍,于是训斥和驱赶董某,董某便怀恨在心,欲行报复。

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董某拿了一盒火柴离开留宿的宿舍,走到四楼仓库的货梯边,乘四周无人之际,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结果酿成大火,烧毁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仓库北部用木板违章隔成的女工宿舍,仓库货物燃烧时放出大量毒气,通过气窗进入仓库外侧的女工宿舍,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火毒死、熏死,15名女工受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问题】

(1)董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

(2)如果董某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逃跑以后,由于纱料受了潮,燃烧慢,被守仓库的职工及时发现扑灭了,则董某的犯罪行为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3)如董某在点燃了纱料之后,因害怕造成的后果太严重,而极力灭火并呼叫他人来救火,但最终因火势太大,而造成了案例中的损失,则董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为什么?

(4)如果董某在上述纺织公司生产车间里从事生产时,想乘机吸一口烟,将划燃的火柴随意一抛,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以致引起案例中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则董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答案】

(1)董某的行为构成了放火罪。

(2)董某的犯罪行为属于既遂。

(3)董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

(4)董某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失火罪,而应认定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法理详解】

(1)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火罪应区分与故意杀人罪、伤害罪的界限。

放火罪在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往往致人重伤或死亡,如果仅从人员伤亡的危害后果看,也许与杀人罪、伤害罪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伤害有着重要的区别:

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后者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

因此,如果行为人以放火为手段杀伤特定的个人,不危及多人和公共安全,就应定为故意杀人、伤害罪,而不应以放火罪论处。

(2)放火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关于放火罪的既遂是采取“独立燃烧说”,即行为人只要用引燃物使燃烧物独立燃烧便构成既遂。

而不以发生重大损失为必要。

本案中董某已引燃了纱料,因而其行为应属于既遂。

(3)董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理论,一个具体犯罪只能有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因而各种犯罪停止形态之间是相互独立,彼此排斥的.本案中董某的放火行为既然已经使对象物独立燃烧,已经构成犯罪,就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

(4)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构成要件为:

①侵犯的客体是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活动。

②客观方面具有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③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据司法解释劳改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的押犯,个体业主、无照施工经营者,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④在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对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过失。

重大责任事故有时会造成严重火灾或爆炸,与失火罪的结果相似。

它们的区别是: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由职工(特殊主体)在生产作业活动中,由于违章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其中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火类的事故。

失火罪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忽视安全,用火、用电等不慎而发生火灾或爆炸,与生产作业活动无关。

通过上述分析,董某作为公司的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火灾,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应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解题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