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301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1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人教版).doc

......

主编:

路浩坤

编著者:

胡仁杰吴欣鑫王影

李维毂李传真张丽芬

张鹏飞

目录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温度及物态变化一

第四讲:

温度及物态变化二

第五讲: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第六讲:

光的折射及应用

第七讲:

质量和密度

学习参考

......

机械运动

课前思考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却没有找到。

同学想一想,这个楚国人为什么找不到他的剑呢?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一:

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内容:

1.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µm、nm.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1)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下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又如要知道n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2)按词头记忆:

记住国际单位制中带有各词头的单位与无词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表所示),换算时由无词头单位作为过渡.如要进行与之间的换算,可由表得出:

国际单位词头

词头名称

词头符号

与无词头但未见的换算关系

以上两种方法在初学单位换算时较为适用,当对单位换算掌握得较为熟练后,便不用非得像上述两种方法那样机械地进行了.

2.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3.刻度尺的使用:

A、“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特殊测量)

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常常会遇到被测物理量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这时可采用如下的测量思路进行测量.

(1)积小为大;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时,由于被测长度太小(可能比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会很不准确而导致测量错误,因此常可以采用“积累”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多匝金属丝的总直径或多张纸的总厚度,再算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

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圆周长、地图上河流长等,可用纸条、软线等软材料附着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正确记下始末位置,再将软材料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便是弯曲物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以直代曲”的替代方法,间接测出了曲线的长度.又如为测量形状不规则的跑道长度,可用“滚轮”的方法,先测出轮的周长,再乘以轮沿跑道滚过的圈数,即为跑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多个轮周长替代了跑道的长度,间接测出了跑道的长度.

(3)化内为外

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被测长度由于在物体内部等原因而不能直接测量,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这时应设法将内部的长度平移至外部进行测量.如右图所示的操作便将被测锥体的高平移到了刻度尺上的,读出的长度即为锥体的高.这里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以上间接测量方法虽然是以长度的测量为例来说明的,但这些方法的思路是普遍适用的,即可用于除长度以外的其他物理量的测量.这一点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体会,不断加深对这些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

(4)测多算少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待测的物体的单件量较小的时候,如测细铜丝直径可采取在圆柱形的铅笔上密绕匝,用刻度尺测出匝的总长度除以,就可测出细铜丝的直径,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每张纸的厚度.

(5)构造相似三角形法(数理结合法)

对于某些较高的树木或建筑物等,由于不能分割或攀登,可以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树木或建筑物的高度,此种方法称为“构造相似三角形法”.

例如:

要测一旗杆的高度,我们可以先测出其影长,人的高度及人的影长,它们分别构成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如上图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所以

经典例题:

【例1】单位换算

(1)1m=_______dm=_______cm

(2)1cm=_______mm=_______nm

(3)250cm=_______m=_______km(4)2×105µm=_______cm_______m

【例2】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 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_

(2)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0_______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

(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6)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9

【例3】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0.820mB.82.0cmC.82.00D.820.0mm

【例4】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

钢板尺:

量程25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

量程2m,分度值是mm;皮卷尺:

量程20m,分度值是cm。

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

(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

(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

(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

巩固练习:

【题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题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

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

【题3】(多选)如图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  )

知识点二: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知识点内容:

(1)机械运动

定义: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

(2)参照物

宇宙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如前述中的树木、房屋以地球为标准是静止的,但以太阳为标准则是运动的,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树木、房屋是绝对静止的 B.太阳是绝对静止的

C.恒星是绝对静止的 D.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种下的小树长高了

C.种子发芽了 D.花园里开的鲜花发出香味

巩固练习:

【题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题2】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题3】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河岸和行船 B.行船和河岸 C.都是行船 D.都是河岸

【题4】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

C.受油机 D.蓝天上的白云

【题5】小明同学乘坐在运动的翻滚车中时,感觉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翻滚车 B.轨道 C.地面上的树 D.地面上的建筑物

【题6】如图所示.高空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后,他们在飞速下降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如果我们说其中的某个运动员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大地 B.飞机 C.白云 D.运动员背着的伞包

知识拓展:

顺手抓住一颗子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边有一个什么小玩艺儿正游动着。

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什么小昆虫,顺手把它抓了起来。

飞行员一看惊呆了,原来是一颗热乎乎的德国子弹!

幸亏他戴着皮手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子弹并不是始终用每秒800~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

由于空气的阻力,子弹的飞行速度逐渐慢了下来,而在它跌落前的速度则只有每秒40米了。

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

因此,很可能碰到这种情况:

飞机跟子弹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那么,这颗子弹对于飞行员来说,它就相当于静止不动的,或者只是稍微有些移动,飞行员顺手把它抓住就可以理解了。

至于子弹为什么是热乎乎的,是因为它穿过空气时摩擦的结果,有时能达到100℃呢!

无独有偶,在德国著名故事《敏豪生奇遇记》里的主人公敏豪生伯爵也曾用两只手捉住过正在飞行的炮弹。

道理是一样的。

知识点三:

速度的单位、换算及运算

知识点内容:

1.速度的单位

由速度的定义式可知,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主单位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主单位是m/s;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