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69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docx

电梯行业研究报告

 

2013年电梯行业研究报告

 

2013年9月

目录

一、试验塔政策及影响分析4

1、试验塔是衡量电梯企业技术水平的杆秤4

2、试验塔政策核心内容5

3、试验塔政策影响分析6

(1)试验塔提高生产成本,年销量低于700台企业面临淘汰7

(2)试验塔政策提高电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厂商标准7

二、维保规范政策及影响分析9

1、维保市场现状9

(1)国内电梯事故频发,维保不力是主因9

(2)维保责任主体不清,相关制度落后10

(3)依靠低价竞争的第三方维保公司盛行11

2、维保规范政策核心内容12

3、维保规范政策影响分析13

(1)厂家自维保比例提升,大批第三方维保公司将退出市场13

(2)维保价格将上升,201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390亿元14

(3)没有网络和品牌的内资企业将进一步遭到洗牌15

三、重点公司简况17

1、康力电梯: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最大受益者17

2、上海机电:

电梯业务快速增长,印包大幅减亏贡献业绩弹性,工业机器人存拓展空间18

3、广日股份:

日立业绩超预期,广日壮大终有时19

即将出台的试验塔和维保规范政策,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加速内资集中度提升。

试验塔政策将于2014年4月30日在全国推行,该政策要求电梯生产企业需要有试验塔设施。

我们认为,试验塔政策将会直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导致年销量在700台以下的内资企业难以继续生存,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被拥有试验塔的企业合并,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内资集中度提升。

维保政策将于2014年1月起在全国执行,已在广东省试行,该政策要求电梯维保应有厂家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进行。

目前电梯事故60%左右由维保不当造成,70%维保市场被低价竞争的第三方维保占据。

维保规范政策全国推行后,我们认为:

1)电梯厂家自维保比例大幅提升,大批第三方维保公司将退出市场;2)维保市场将摆脱低价竞争,安全与质量第一,维保价格将上升,维保市场空间2015年有望达到390亿元,2013-2015年CAGR达24.9%,2015年电梯维保与整机市场规模比将由目前的1:

4左右提升至1:

3左右。

3)网络布局完善的电梯企业受益,没有网络和品牌的内资企业将进一步遭到洗牌。

至此,我们历次电梯行业报告的观点可以归纳为:

1)市场高估了电梯与地产的相关性。

实际上电梯需求只有60%左右由地产决定,另有40%左右的电梯需求是由电梯配比提升、轨道交通、保障房、更新改造、出口等非地产因素决定,并不是像市场以为的90%以上是由地产决定。

2)市场低估了电梯行业的成长性。

保守预计2013-2015年行业增速分别为15.1%、13.3%、13.3%,仍处于景气阶段。

3)相比外资,内资电梯增长更快,份额将持续提升。

内资电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机制和性价比等方面,保守预计2013-2015年增速分别为21.4%、19.1%、18.8%,高出行业总体5、6个百分点。

4)试验塔和维保两大政策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内资集中度提升。

一、试验塔政策及影响分析

1、试验塔是衡量电梯企业技术水平的杆秤

电梯试验塔主要用来做电梯整机、电梯安全部件和重要部件的型式试验,集中体现了电梯企业的试验和研发创新能力。

试验塔越高,电梯实验速度越快,技术要求越高,是衡量一家电梯厂家是否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志。

一般外资品牌在海外和大陆的核心地区都拥有电梯试验塔,而内资龙头企业为了缩小与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也纷纷斥资建立了自己的试验塔,但为数众多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内资品牌受限于资金问题,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试验塔或者仅有低层无法满足行业技术水平的小型试验塔,只能从事毛利率较低的低端电梯制造。

目前国内现役最高的电梯试验塔位于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日立电梯上海研发中心,共32层,地面高度172.6米,2008年3月底开工,2010年12月底完工,历时2年,耗资1亿,是日立电梯在国内兴建的第二座电梯试验塔。

上海研发中心试验塔安装了目前国内试验行程最高、试验容量最大的超高速大容量电梯的实验设备,可测试速度为10m/s的超高速电梯,是日立电梯尖端技术与高度产品的重要平台。

而作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民族品牌博林特也拥有了177米的电梯试验塔,这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电梯试验塔,具有11个试验井道,同样可以进行速度为10m/s的高速电梯的整机技术测试,同时满足所有类别的电梯整机和部件性能测试。

2、试验塔政策核心内容

试验塔政策背景

1、从需求层面来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空间在往纵向发展,高层建筑的比例不断增加,未来对于大容量、超高速的电梯需求有增无减,这意味着对电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

2、从供给层面来说,国内电梯行业经过10多年高速发展,销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仅2012年就达52.9万台,但市场规范性却有待提升,目前400多家电梯整机制造商中只有一半拥有试验塔,社会保有的250万台电梯中,近一半没有经过试验塔检测,电梯安全存在隐患。

试验塔政策文件名称:

《关于加强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和型式试验工作的通知》发布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

发布时间:

2013年1月14日

核心条文:

为满足电梯设备安全可靠性试验等需要,电梯所在单位应当按照《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的相关要求,在其制造场地拥有相应高度的电梯试验井道以及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组装、调试区域,试验井道应为本单位所有。

各鉴定评审机构应在鉴定评审现场对制造单位的生产条件进行严格把关。

对于已经取得制造许可证申请换证、升级的,以上要求可以过渡至2014年4月30日。

3、试验塔政策影响分析

试验塔政策将会直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导致年销量在700台以下的内资企业难以继续生存,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被拥有试验塔的企业合并,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内资集中度提升。

(1)试验塔提高生产成本,年销量低于700台企业面临淘汰

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试验塔的投资意味着机会成本上升,门槛提高,利好整个电梯行业。

对于现有的电梯厂商,试验塔的投资直接使得现有行业的规模盈亏平衡点提升,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的小厂商将面临淘汰,要么直接退出市场,要么被周边拥有试验塔的企业合并,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内资集中度提升。

简单测算中小电梯厂商在试验塔政策出台后的盈亏平衡销量。

假设:

1、内资中低速电梯单价12万元、单台电梯净利润1万元;2、试验塔投资在2000万(中小电梯厂不会去投资高端电梯试验塔);3、最多承受3年的投资回报期。

经测算,年销量低于700台的内资企业将面临淘汰,内资企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

(2)试验塔政策提高电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厂商标准

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试验塔设施的有无以及先进与否将成为招投标过程中重要参考指标,拥有更高的试验塔以及能够进行更高速度测试的电梯企业将会拥有更大竞争优势。

以目前公开的电梯采购招标信息为来源,以点带面地来分析目前的招标要求中对试验塔的要求。

通过招标资质要求,得出试验塔高度和电梯速度是两个关键点。

电梯试验塔根据高度、井道、配套设施不同,投资规模差别很大,高度在200米以上、多井道、配套设施先进的高规格试验塔造价高达上亿元,而100米左右、少井道、配套设施简陋的低规格试验塔造价仅需千万,两者应用的速度范围、试验效率、可靠性参数存在巨大差别。

以上海三菱为例,由于1997年建造的110米的试验塔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公司拟建造高度不高于220米的新试验塔,同时增加相应的各类试验井道,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于2013年年底开工,2015年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新试验塔将满足上海三菱电梯的各项技术研发的试验需求,大幅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保持企业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而位于浙江南浔的沃克斯电梯试验塔由于塔高仅108米、5井道配臵,最快试验速度仅7m/s,在速度和舒适度上都无法满足现在主流厂商追求的10m/s的超高速电梯的性能测试要求,产品竞争力提升受到限制。

未来下游客户招标过程中对于试验塔的资质要求将会成为趋势,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将凸显,不但没能力建设试验塔的小企业将会出局,已经拥有或者只能够建设较低规格试验塔的电梯企业也将面临竞争劣势,行业内马太效应凸显,行业整合速度将会加快。

二、维保规范政策及影响分析

1、维保市场现状

(1)国内电梯事故频发,维保不力是主因

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特种建筑设备,电梯的安全运行不仅与产品质量和安装有关,也与定期的维修保养有关,“三分产品,七分保养”是电梯行业内的共识,维保是电梯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配套环节。

2012年全国电梯事故导致28人死亡,更令人揪心的是,仅2013年5月短短3天内,国内就发生4起电梯事故导致人员身亡的惨剧,“电梯夺命周”引发了社会对电梯安全问题的拷问。

电梯的安全运行主要取决于生产、安装以及维保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维修保养的问题,维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是电梯维保业普遍存在的现状,据统计,各类电梯事故中60%左右是由于维修保养不利、管理漏洞造成的。

5月15日深圳护士电梯身亡事故正是由于维护不当,本应使用固体润滑油脂的电梯制动器制动臂上销轴被违规使用了液体润滑油,润滑油进入制动鼓及制动闸瓦之间,导致制动力矩下降,引发悲剧。

(2)维保责任主体不清,相关制度落后

电梯出现故障,业主认为是电梯质量和物业管理的问题,物业认为是维保公司的问题,然而目前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只明确了生产单位的责任,并未明确维保单位责任,所以谁承担电梯安全的首要责任仍是一个亟需明确的问题。

为了防止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该理清目标主体责任,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签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目标责任书,确定电梯维保公司为电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全面负责;其次就是实行电梯维保人员负责制,分析调查电梯事故的具体原因,依法追究相关维保工作负责人的责任;最后就是严格执行电梯维保培训考核制度,电梯维保人员应当经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电梯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电梯的安全维保管理工作。

(3)依靠低价竞争的第三方维保公司盛行

电梯维保一般分为全包、半包和清包,全包指维保机构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和配件;半包仅提供润滑油、辅料、廉价配件(一般50、60元);清包只提供基本服务,不含任何原材料和配件。

正常情况下,电梯全包、半包、清包费用分别在8000、5000、3000元/年左右。

然而实际中,第三方维保靠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盛行。

由于电梯维保面向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各类物业公司,绝大多数物业公司逐利而为,为了盈利都偏向于找收费较低的第三方电梯维保公司,而这些维保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惜压低维保费,甚至打对折获取维保业务,在超低的维保费用中为了保证合理的利润,维保频次和内容抽条,零配件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给电梯的日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截止2012年国内在用电梯保有量达250万台,其中70%左右的电梯由市场上第三方电梯维保公司负责维保,主要集中于民用住宅、一般商用楼,主流厂商负责维保的电梯只占市场投放量的15~20%。

截止2012年底,我国拥有电梯制造许可的企业有456家,而拥有电梯维保资质的企业达5867家,行业集中度很低。

2、维保规范政策核心内容

1)2012年4月28日,广东省质监局印发的《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方案》出台。

核心要点:

1、确立电梯制造企业承担电梯日常维保的主体地位;2、改革电梯检验体制,将政府监督检验与法定定期检验相分离;3、改革电梯维保运作模式,构建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职责体系。

2)2013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起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