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684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选修4Word文件下载.docx

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10分)

【考点】唐太宗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可以归纳为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

根据材料一“委御史台有‘鞫(jū:

审问)案禁系’之权”可以归纳为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归纳为隋炀帝暴政;

大臣不敢进谏。

第二小问分析,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通过御史制度约束官吏。

从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等信息可以归纳为自省、纳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答案】

(1)特点:

增加人数;

增设下属部门;

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

隋炀帝暴政;

(4分)

分析:

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

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

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2.(2015·

江苏单科·

24)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1)据材料中“太宗令……修定法律”,并说“不可任情以轻重”、“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得出严肃法令,遵守法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2)据材料中“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并结合所学,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结合所学,从唐初大乱初定,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

(3)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

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1)内涵:

严肃法令,遵守法律;

减少独断,广任贤良;

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

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2分)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2分)

古代中国的军事家

重庆文综·

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

“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

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队形操练B.武艺训练C.阵法演练D.习惯养成

【考点】戚继光

【解析】队形操练是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

武艺训练,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可知阵法演练仅仅是戚继光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

材料“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

”可看出戚继光强调军事练兵不仅是在规定训练时间内,而且即使是在士兵闲居坐睡嬉戏时、街巷独处时也力求内化日常操练,因而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故D项正确。

【答案】D

古代中国的道学家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

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

“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

【考点】丘处机

(1)“兼修儒、释”,反映出丘处机学识广博;

“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明丘处机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成吉思汗控制了广大的地区,急需治理方法等。

(2)“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反映出中原的思想文化对蒙古最高统治者的影响;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可见丘处机西行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从长远看,统治者采取了丘处机的某些思想,为后来元朝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1)原因:

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

丘处机学识广博;

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意义:

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

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东西方先哲

天津文综·

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

孔子

(1)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一中连词“而且”可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句为“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后半部分的中心句为“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抱负为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1)品德:

注重个人自我修养;

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抱负: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浙江自选模块·

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

“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

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克伦威尔说:

“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

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考点】克伦威尔

(1)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可得出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

据“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可得出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英荷战争结果的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来源,据材料二“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信奉清教的自耕农;

第二小问标准,依据材料二“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依据材料二“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可得出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1)目的:

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

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信奉清教的自耕农。

标准:

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近代世界的政治家

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