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2930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禁忌症:

1各种急性传染病。

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2.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3.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4.擦法(平推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5.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6.按法:

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7.捏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8.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9.弹法:

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

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

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四注意事项

1.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3.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4.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五、管理制度

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目主管,合理安排顺序。

3、医师需严格按照拔罐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进行治疗,如有违规操作,视情节严重程度做出相应处罚,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处以罚款,如因违规操作造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院相关文件规定惩处。

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1正脊骨法

按脊松枢法

适应证:

需要理筋、调曲的各种脊柱伤病。

禁忌证:

脊柱骨结核、脊柱骨肿瘤、脊柱骨髓炎、严重的骨质疏松者、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

注意事项:

按压时缓慢移动。

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

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

操作方法:

[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

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

[术式二]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

方法:

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

寰枢端转法

寰枢关节错位。

寰枢椎先天畸形。

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

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

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

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

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

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牵颈折顶法

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的颈椎病。

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颈椎结核。

颈椎肿瘤。

颈椎骨髓炎。

颈椎曲度加大者。

在松筋后实施该法。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管狭窄症慎用。

[术式一]患者仰卧位,先对颈部施以理筋松筋手法,然后医者用双手掌抱住枕部对颈椎牵拉1到3分钟,再用四指指腹在颈项后背部,从第7颈椎往前随牵、随揉、随折顶颈椎棘突,反复牵、顶,约20分钟。

[术式二]旋转解锁法:

让患者自我高度旋转颈椎,医者一手牵拉后枕,另一手前臂提下巴,肘部按压对侧肩关节,两手对抗用力,将颈6、7椎和胸椎拉开。

颈椎旋提法

颈椎棘突偏歪的各类颈椎病。

诊断不明确,未具备X线照片排除先天畸形及骨病者。

60岁以上患者和16岁以下儿童,或合并脊椎骨质疏松者。

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二分之一者。

颈椎手术后。

颈椎陈旧性骨折脱位者。

牵引下禁用此法。

颈曲消失、反弓者慎用。

切忌暴力旋转,超过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的旋转,应视为暴力旋转。

旋转到位即可,不宜盲目追求“咯嗒”声。

旋转法慎用中立位,因此法旋转剪力多在第5椎以上,容易造成骨折脱位。

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先用推拿法松解颈肌,嘱患者头颈屈曲,医者用四指按压后枕,嘱患者头颈向右旋转至最大,医者右肘兜患者下颌,左手拇指按压患椎左侧,并轻轻兜颌向上,即可听到颈部“咯”的一声,表明复位成功。

右侧与左侧操作相反。

提胸过伸法

合并胸椎侧凸的各类颈椎病。

胸椎侧弯症。

脊椎骨骺软骨病。

脊源性心律紊乱症。

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膝顶法向前顶力不能过大。

操作方法,有三种术式:

[术式一]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后方,用一膝顶上段胸椎,双手自患者肩上伸向两侧胁部,然后双手抱两胁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二]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向上反握其双前臂,用前胸顶患者胸背,然后双手用力,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三]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臂于前胸交叉,双手抱肩,医者坐在患者背后,从腋下双手拉患者对侧肘关节,使肩胛拉开,然后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胸腰旋转法

胸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滑脱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侧弯症。

脊源性月经紊乱症。

脊源性下肢骨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症。

胸腰椎手术后。

腰椎严重骨质疏松。

孕妇。

胸腰椎骨肿瘤。

胸腰椎骨结核。

胸腰椎骨髓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慎用。

腰僵未缓解者慎用。

施法时需有助手固定髋部。

忌为强求响声,反复旋转。

操作方法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略向前屈至以胸12腰1为顶点。

以左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经过患者左臂前、至颈胸背部(大椎以下),右手固定于胸腰枢纽关节左侧,左手旋转患者胸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的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

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

腰椎旋转法

腰椎后关节错缝。

腰骶后关节病。

腰椎侧弯症。

同胸腰枢纽旋转法禁忌证。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

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

注意事项同胸腰枢纽旋转法。

操作方法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向前屈至棘突偏歪处为顶点。

以棘突左偏为例,助手固定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穿过患者左腋下至对侧肩部,右手掌固定于偏歪棘突左侧,左手摇动患者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的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一)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

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

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

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