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150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一)“十二五”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十二五”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原则

(三)“十二五”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

四、重点任务……………………………………………(11)

(一)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优化升级

(二)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乡镇企业增长方式转变

(三)发挥乡镇企业支撑作用,促进“三农”健康发展

(四)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乡镇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五)完善服务机制,促进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五、保障措施……………………………………………(19)

(一)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二)切实加大扶持力度

(三)继续推进乡镇企业改革

(四)改进对乡镇企业的服务

(五)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

(六)切实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乡镇企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服务“三农”,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突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总体部署,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成就与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三农”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201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1122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1%,年均实际增长12.9%;

其中工业增加值77693亿元,比2005年增长117.9%,年均实际增长12.4%。

201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27.3%上升到28.2%;

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6.2%上升到48.5%,分别提高了0.9、2.3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1589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18.8%上升到20.0%.使用2009年比例。

其中,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755万人,比2005年增加125万人,增长19.8%。

乡镇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县域中乡镇企业在地区增加值和工商税收中的比重都达到60%左右,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

2.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乡镇企业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39亿元、84770亿元、26323亿元,分别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1.0%、75.5%、23.5%。

规模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国乡镇规模以上.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工业实现增加值5840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3.2%,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52.0%,比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8069亿元,比2005年增长151.1%,年均实际增长15.8%;

占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9%,成为乡镇企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其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了137.8%,年均实际递增13.6%,所占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休闲农业发展成为新亮点,目前,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个,农家乐达到150万家,年经营收入超过1200亿元。

3.产业转移加快,区域结构逐步改善。

2010年,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5802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31.9%,比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实现增加值10999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9.8%,比2005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实现增加值65431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58.3%,比2005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4.乡镇企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全国乡镇企业园区9854个,入驻企业1107967家,从业人员2778万人,比2005年增长39.4%;

完成总产值132787亿元,比2005年增长212.3%,占全部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2005年提高9.1个百分点。

在乡镇企业集聚带动下,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目前全国小城镇已经发展到约3万个。

5.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截止2010年末,乡镇企业已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56395个,比2005年增长120.8%。

目前,我国的专利转让中,约有60%被乡镇企业购买。

201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中专及技校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达到3631万人,比2005年增长76.5%,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14.3%提高到22.7%;

具有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数达到1286万人,比2005年增长60.6%,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5.6%提高到8.1%。

6.对“三农”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0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比2005年增加1621万人,年均净增就业324万人,比“十五”时期年均多增33万人;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占乡村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3.3%.使用2009年比例。

,比2005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成为农民非农就业的主要载体;

支付劳动报酬20477亿元,比2005年增长84.2%,年均递增10.6%;

农村居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从2005年的1121元增加到2086元,增长86.1%,年均递增13.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35.2%,比2005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支农建农及补助社会性支出总额395亿元,比2005年增长111.2%,“十一五”以来累计达到1504多亿元,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今后促进乡镇企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坚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十一五”时期,各地坚持把优化和改善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纷纷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为乡镇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把乡镇企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地积极调整财税政策,增加项目支持,加快产业振兴,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乡镇企业率先走出低谷。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

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土壤和空间。

“十一五”时期,各地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引导乡镇企业努力改善农村民生。

通过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与农民建立相对稳定的产供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住宅建设,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和发展企业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向产业集中区和小城镇集聚,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扩大集聚效应,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3.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乡镇企业始终坚持的重要方向。

“十一五”时期,各地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逐步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注重智力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节能环保型和开放创新型企业转变;

鼓励和支持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重视人才培养和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产业升级的速度,提升了乡镇企业综合竞争力。

4.坚持发展园区经济,实现产业集聚。

实行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促进要素集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十一五”时期,各地始终坚持把推进工业园区发展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抓。

许多地方编制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促进企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乡镇企业产业集聚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5.坚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

完善的公共服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时期,各地坚持把建立完善乡镇企业服务体系作为转变职能的重要工作,搭建服务平台,强化公共服务。

加大融资服务,建设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融资及服务产品创新;

完善激励机制,加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

实施“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加快人才培养。

推动开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主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搞好统计分析和经济运行监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服务。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发生着日益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形势,乡镇企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

1.政策环境的改善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限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些重大的政策调整改善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等重大战略,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民生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需求不断增长,为乡镇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产业梯度转移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今后一个时期,国际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约束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也将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将蓄势形成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新的动力。

4.世界经济复苏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形势虽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是复苏的趋势比较明确,对于我国乡镇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转型升级营造了新的空间。

1.国际贸易环境严峻。

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日趋体系化,国际贸易格局、汇率变化和出口退税等存在不确定因素,乡镇企业产品出口面临较大市场风险。

2.要素制约影响日益突出。

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包括信贷、土地、技术、人才、原材料等各方面生产要素制约,融资难、用地难、技术瓶颈、人才不足、原材料及能源等资源趋紧,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乡镇企业改造提升的难度加大。

3.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一些乡镇企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消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扭转,随着产业和环保政策的要求不断提高,乡镇企业面临着减少资源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