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15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蛟河市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docx

蛟河市实验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蛟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有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阔步教育现代化,结合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实际,制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

二、目标任务

按照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提升、发展教师信息化素养。

2.扎实校本研修,缩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距,创新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

3.打造信息化教学特色团队,满足教师信息化素养成长需

9/9

要,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

4.打造信息化数字校园,满足教师、学校创新发展需要。

三、主要措施

1.组建信息化管理团队,明确职责。

校长领衔并担当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或主任、学科骨干、信息技术教师等20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

出台学校信息化相关制度,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构建教师信息化发展“校长带动-全员行动”新机制。

由制度管理向自觉成长转变。

2.组建信息化实践团队,行动研究。

以“自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为载体,进行学科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项目提升,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创新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实现教师全员信息化素养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融合创新。

3.进行信息化能力攻关,以点带面。

以上级要求的30项基本能力点为重点,教师根据自身个性特征进行适切发展定位,按测评标准自主选择,创新成长。

特别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生指导、学生评价上,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现代化的技术指导、服务信息化教学。

4.实效信息化行动典范,鞭策激励。

对信息化项目、信息化能力、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融

合等内容进行专项竞赛和成果汇报,通过学科带动、同目标发展和帮扶示范,成长信息化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和项目带头人,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合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梯次结构。

5.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资源共享。

借助“专题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大练功大比武”以及校本“秋实杯赛讲课”、“人人通”等,助力全面提升基础上的个性特长。

建设并厚重信息化融合发展资源及成果。

6.构建信息化测评体系,助推发展。

细化、量化信息化素养成长项目、能力点及其标准,通过清晰完整可视化可操作的标准,让教师看到成长的内容、载体及实践行动表象,创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素养成长,引领激励全员达标式成长。

7.完善信息化成长路径,高效发展。

按照上级“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要求,构建规划个人发展时间表、任务表、目标表,让教师有的放矢的夯实行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

在2019年完成每名教师线上学习25学时、线下信息化教学实践25学时的任务。

8.提升信息化硬件品质,与时俱进。

一是个人信息设备的自主提格升级,如人人班班对微信、

qq群、微信群、优化大师、等软件的兼容与安装。

二是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与时更新,如网络带宽的提速、学校服务器的

增容、全校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等。

四、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学校有微信沟通交流平台和qq群,有视频录播功能室和大型多功能室,百兆带宽校园网WIFI全覆盖。

(S)优势:

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W)劣势:

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有限,对于软件的使用还局限于常规,获取信息的渠道窄。

(O)机会:

新型教学机制、教学模式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整体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关键是与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等上级各部门做好教育教学整体工作的协调,尽快通识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意义、目标、任务、策略,并对技术支持下的学校教育教学做出合理、科学的量规,务实专项实践行动。

(T)风险:

教师工作压力大,班上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管理上缺乏督导检查与评估,规划落实受时间、精力、工作量

等因素影响,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需要理念、信念、技术、教学能力的成长渐进过程,更需要时间的保障。

另外,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与现有的教学制度等存在矛盾之处。

五、学校信息技术发展愿景

成长集体学的混合学习环境,鼓励智慧学习(个性化)环境创造。

通过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未来3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作制度。

2.通过线上每年25学时学习,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观念、理念和一般技术,青年教师 重点学习演示文稿(PPT)的设计与制作,年龄偏大教师重点学习如何排版、打字等。

3.通过线下每年25学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借助演示文稿(PPT)支持,合理、高效应用于教育教学。

4.通过线下每年25学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技术支持下的合理课堂导入。

5.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技术突破,借助手机等电子设备探索创造智慧学习(个性化)环境。

6.构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之演示文稿(PPT)、课堂导入量规。

七、学校信息技术发展具体目标及要求

(一)教师能力点成长选择项目:

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5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8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4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织与管理

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学法指导家校交流与合作

B10学业评价档案袋评价

C1教学设计 跨学科习活动设计

C2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二)学校信息化推进项目:

1.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①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

Microsoft

PowerPoint、WPS、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②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具体开展以下活动落实:

1.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主题培训,教师讲解,然后教师实际操作,增强使用的效果。

2、针对参加“秋实”杯教学大赛的教师进行制作课件和录课培训,并进行全校的录课大赛。

3.结合竞赛课评选教师使用演示文稿的程度是否恰当。

2.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①解决导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

怎样促进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如何通过导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课堂导入能否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习迁移?

如何把握好导入环节的度,不喧宾夺主?

②通过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合理设计导入环节。

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③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④运用随机抽题效果方式辅助学生进行难度适中又能通过自己思考而成功解决的游戏体验增强其自信心;⑤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等。

具体通过以下活动落实:

1.通过学科培训的方式用微信下

发学习材料,让教师自行阅读了解导入的意义,并且更加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2.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发现我们平时导入存在的问题。

3.针对不同的课型引导教师深入探讨应用什么样的导入,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更合适。

4.综合常规课和竞赛课看教师运用情况。

八、学校信息技术发展阶段目标

具体目标

活动内容

起止时间

保障资源

负责人

进展情况

验证方式

原因分析

工作

拟定

8.29-30

电脑、

校长、

8月完

文件

制度

研究修改

9.2-9.6

9.9-9.13

WODR

软件

专项组长

成9月完成

演示

功能

9.16-20

电脑、

信息技

9月完

课件成

文稿

讲座

9.23-10.

PPT软

术教师

果视频

设计

31

10月

制作

11.4-11.

完成

应用

29

11月

完成

课堂

专题

9.16-20

多媒

教导主

9月完

课件过

导入

讲座

9.23-11.

程视频

常规

30

10月

课专

11.18-22

完成

项竞

11月

完成

专项

PPT评

9.9-9.13

电脑、

科研主

9月草

评价标

量规

价导

10.14-18

相关

准文件

入评

软件

10月

完善

九、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工作周历表(略)

蛟河市实验小学

2019年9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