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23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docx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

县委书记关于蓉城县教育工作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容城县四大班子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对多年来给予我县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特别是省政府“普九”三轮复查验收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容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教育工作放在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四乡四镇,127个行政村,总面积314平方公里,人口25.67万。

1996年,全县实现“两基”达标,1999年、2019年、2019年分别通过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复查验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6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国办初中9所,民办初中2所,国办小学46所,民办小学1所。

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

全县共有幼儿园46所。

全县中小学生总数28538人,其中小学15216人,初中7841人,残疾儿童5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39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2019人;特教学校在校生20人,入园幼儿7219人。

小学专任教师1356人,初中538人,特教12人。

二、主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2019年“普九”三轮复查验收后,我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总结,严谨规划,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以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提高管理水平为举措,以实现高考水平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学前教育普及为目标”的工作思路,通过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落实“以县为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分析、解决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每年,县委、县政府都组织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对教育工作年度发展目标进行分解落实。

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调度会,听取文体教育局和有关部门、乡镇的汇报,对阶段性教育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三年来,共组织召开教育专题会议26次,相继制定下发了《“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每年县委、县政府都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提高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和优秀校长、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全县形成了政府全面统筹、部门协调联动、乡村重教兴学、社会尊师爱教的良好局面。

二是理顺体制,落实教育投入政策。

我们立足县情,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初步构建了“以县为主、分级投入;多元并举、共同负责”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突出了办学主体,明确了乡村两级和县直部门发展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极大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和社会各界的办学积极性。

对乡镇教育工作实行“双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政府和文体教育局两条线逐级签订责任书,健全立体化的工作责任网络。

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作为乡镇党政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全县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理顺教师工资发放和教育人事管理体制。

我县从1999年5月建立财政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的管理体制,2019年7月实现银行化,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及考核管理方面的职能。

四是完善了教育政策性投入机制。

(1)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019—2019年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6810万元、6339万元、72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1%、-6.92%、13.8%;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分别为5544万元、5574万元、667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75%、0.54%、19.70%。

2019—2019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1441元、1465元、1502元;初中分别为1367元、1403元、1671元;高中分别为1253元、1259元、1976元;职中分别为1991元、2198元、2306元,做到了逐年增长,其中公用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77%、7.99%、8.55%。

2019—2019年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351元、380元、396元;初中分别为425元、429元、480元;高中分别为884元、896元、1209元;职中分别为869元、873元、885元。

(2)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总额为770万元,包括:

免杂费资金539万元(其中中央323万元,省108万元,市54万元,县54万元);补助公用经费资金51万元(其中中央31万元,省10万元,市5万元,县5万元);

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180万元(中央90万元,省90万元),已按时拨付到校。

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总额为809万元,(其中中央485万元,省162万元,市81万元,县81万元);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240万元(中央120万元,省120万元)。

(3)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2019-2019年分别为674万元、682万元、682万元,按20%的比例用于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分别为135万元、136万元、136万元。

(4)城市教育费附加的拨付。

2019-2019年分别征收138万元、118万元、158万元,全部拨付教育使用。

(5)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和使用。

2019-2019年分别征收275万元、342万元、281万元,按7%的比例分别提取19万元、24万元、20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修缮。

(6)教师培训经费落实情况。

2019-2019年按每师每年30元的标准予以落实,两年累计投入18万元。

(7)严格规范教育经费收支秩序。

在县财政局和文体教育局分别设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财政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有效。

2019年1月成立教育财政集中支付分中心,采取预算管理、票据审核、网络监督、电子记账的管理方式,实施校财局管,集中拨付和管理学校教育经费,规范了财务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8)建立健全扶贫助学长效机制。

通过社会捐助、财政拨付、部门支持的方法,筹集资金23万元成立了“容城县商会教育基金会”,设立贫困学生救助办公室,资金由财政局专户管理,审计部门严格监督,救助办统一发放,救助对象以县内城镇特困职工、城镇低保户、农村贫困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主,按照“小学每生每年547.5元,初中730元,高中1095元,大学2019元”的标准进行救助,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实现了救助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惠民政策,严格资助审批程序,2019年、2019年分别落实资金56.9万元、40.2万元,使37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政策优惠。

(二)加大投入,保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三年来,我县对教育累计投入909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12万元,财政拨款2830万元,教育自筹4745万元,乡村筹集320万元,社会捐资92万元。

一是大力夯实义务教育基础。

全县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资金5210万元。

其中投入2679.4万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所,总面积18272平方米,维修校舍96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8637平方米,消除危房5978平方米。

投入1200万元对容城小学进行整体搬迁。

投入1500万元把南阳中学建成一所寄宿制标准化初中,一期工程480万元资金已到位。

投入251万元,对全县中小学的实验室实施现代化改造,添置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着力提升内部配备标准。

投资200.6万元,添置图书10.09万套(册),投资35万元,新增书架260组,阅览桌400个。

投资187万元,购置音体美教学器材15264件(套),新增钢琴8架、手风琴52架、电子琴86架,自制教具8000余件。

投资120万元,新增课桌凳5836套。

投入资金120万元,改造24所中小学操场。

投入资金767万元,完成69所中小学取暖工程。

投入资金132万元,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校园”工程,提升学校绿化、美化、净化、硬化水平,栽植各种树木10万株,新增绿地9685平方米,全县共建成生态文明校园12所,有效优化了育人环境,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

投资350万元,对13所学校厕所按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标准改造。

投资388万元改造更新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建成县域城域网21个,新建电子备课室25个,新增微机610台,新建多媒体教室11个,计算机教室13个,新建校园网1个。

目前,全县有微机教室65个,微机2450台,电子备课室45个,多媒体教室34个,所有主体校实现宽带或专线方式上网,并实现了“校校通”。

全县教育信息总资源量超过8000g。

二是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

按照“立足县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和“自上而下、集中投入、建一成一”的原则,制定了《容城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和《容城县农村学区建设规划》,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

三年来,全县共撤并小学11所,初中2所,小学由2019年的58所减少到47所,初中由13所减少到11所。

建成小里小学、西野桥小学、北剧村小学、大河小学四所标准化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

为防止布局调整引发闲置教育资产流失,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闲置资产管理的意见》,建立了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机构,对资产的处置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布局调整中被撤并的学校,可动资产全部随学生转移到新学校使用;充分利用校园校舍等不动产举办乡镇幼儿园和成人学校;确实无法利用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置换、租赁,所得资金全部用于保留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

容城中学于2019年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

2019年以来,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建扩结合,多元并举,借力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拓宽筹资渠道,投入1761万元,对容城中学进行挖潜改造,建设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图书办公楼和教师宿舍楼,实现扩轨增容。

高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

2019年,全县高中教育达16轨,在校生3390人。

四是做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创建多元化办学格局。

投入450多万元,建成职教中心实训楼;投资40万元,建成电子电工室,购置20台高速平缝机,夯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深化职教中心招生制度改革,按照“以长固本,以短求活”的要求,实行更加灵活的招生政策,面向初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职教中心在校生2019人。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专业11个,打造了2个特色品牌专业,与青岛胶南职业中专、天津市政工程学校、北京昌平职业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增强了专业适应性和灵活性。

实施订单培养,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网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

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2019年我县职教中心通过省级重点职教中心验收。

为了进一步改善职教中心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今年县政府筹资1300万元收购容峰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