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415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docx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真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一、16~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1640年——1688年。

开始:

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

结果: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的建立。

意义:

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结果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2、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1775——1783年。

过程:

爆发: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列克星敦枪声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建军: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建立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建国: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国。

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

1781年,约克镇战役后英军投降。

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影响:

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起草者为杰斐逊)。

内容:

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平等;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意义:

宣告了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每年的7月4日为美国的国庆节。

评价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美国历史发展(战争中的第一人);他颁布1787年宪法,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和平中的第一人);他不居功自傲,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被誉为“美国之父”。

(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3、美国内战: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1861——1865年。

两大社会问题:

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焦点: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重要文献: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意义: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评价林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最著名的总统之一。

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法国大革命: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开始:

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重要文献: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内容:

提出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军事家。

他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也同时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了当地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失败。

意义: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5、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改革

时间:

1868年开始

内容: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改革军警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来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之列。

6、俄国1861年改革:

时间:

1861年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法令。

内容: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农民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影响:

它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说明:

1、这一专题是世界近代史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一专题复习让学生掌握这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两种方式或三种即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民族独立战争。

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目的则是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上殖民主义扩张的进行,使手工生产满足不了需要,进而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使资本主义得到巩固和扩大。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二月革命:

时间:

1917年3月(俄历二月)

经过及其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专题二国际关系史

一、16~18世纪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英国在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中获胜,于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根源: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国家之间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

(随着)矛盾的加剧:

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其性质:

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局势,使列强争霸斗争日益白日化。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直接原因: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作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重大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结束: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同盟国失败。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国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巴黎和会:

1919年,巴黎和会三巨头—克里孟梭(法国)、乔治(英国)、威尔逊(美国)

2、凡尔赛体系:

构成:

《凡尔赛和约》;对德、匈、土等国和约。

作用:

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得到暂时的调整。

3、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时间:

1921年

构成:

《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4、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

是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调整,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但该体系从根本上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仅维持了20年,人类又被卷入了新的世界大战。

五、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

1、绥靖政策

2、慕尼黑会议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德、意、日法西斯上台;英、法、美纵容侵略。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二战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2年1月,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二战转折性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

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4年,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二战后期的重要会议:

雅尔塔会议:

1945年,美、英、苏三国。

结束标志: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它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法西斯势力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二战还推动了科技的大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侵犯了世界各国的国家主权,其残酷罪行必然激起了各国人民的仇恨与反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组成最广泛的战线,在战斗中互相支持,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残暴的法西斯。

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认识:

只要团结起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势力。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

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①原因:

德、意、英、法等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矛盾日益激化。

②推行:

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手段,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的政策。

2、美苏争霸:

时间:

20世纪50~80年代;

影响:

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但也给世界带来相对稳定的局面。

3、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两极格局的结束(其标志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其影响:

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其任务: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

4、当今世界主题:

和平与发展。

5、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发展:

形成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五极。

专题三世界经济史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情况

1、简单协作时期:

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

2、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

新航路开辟后,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5、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年代~1929年):

6、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1929年从美国开始;

特点: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7、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

三、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四、二战以后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五、科技发展史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前提;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农业经验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

特点: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最先发生的行业:

新兴的棉纺织业。

重要发明成就:

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富尔顿发明汽船。

开始:

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动力: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来临。

交通革新: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影响: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变化,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实现工业化,为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挑战。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开始。

领域:

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电讯业的兴起。

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电力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

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

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电讯业的兴起:

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

影响:

①科学技术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途径;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名,英法退居第三、第四名;③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领域: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

特点:

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生物工程技术三大成就:

①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

1953年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螺旋结构的测定;②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③克隆技术。

结论: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国家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个人则需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六、四大发明:

1、印刷术的发明:

①隋唐时,雕版印刷术:

唐朝的《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2、指南针的发明:

①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指南针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成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一周的重要条件。

3、火药的发明:

①唐朝时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导致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兴资产阶级凭借火药武器战胜了落后的封建势力,火药在生产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造纸术:

西汉时出现了用麻绢做原料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附加: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的手段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清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

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

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

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巩固练习:

1、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

为什么错过了?

(或:

问我们在三次工业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的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从而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失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2、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谈谈你的看法。

(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等。

 

专题四党的奋斗历程

一、革命斗争: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党的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代表:

毛何董陈王李邓

党纲内容:

①确定党名②奋斗目标:

③中心工作:

④书记:

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于1927年8月1日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红军长征:

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简单经过: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摆脱敌人围追堵截,掌握作战主动权)--→同陕北红军会师(在吴起镇)--→会宁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

5、西安事变:

目的:

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百团大战:

目的:

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时间:

1940年8月至12月。

指挥:

彭德怀。

目标:

破坏敌人交通线和根据点。

意义: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7、重庆谈判:

时间:

1945年8月至10月。

目的:

国民党谈判的目的是欺骗人民和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共产党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结果:

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8、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战争百万大军兵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结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战军进入南京城,占领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遂告覆灭。

二、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三大改造:

1953~195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58年开始

①大跃进:

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炼钢铁;

②人民公社化:

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结论(或经验):

①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应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意义: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②中共十二大(1982年):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③中共十三大(1987年):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

④中共十四大(1992年):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⑤中共十五大(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中共十六大(2002年):

总结了1989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

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⑦中共十七大: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⑧邓小平南方谈话:

目的:

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

影响: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说明:

①通过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建设成就的取得历史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党的领导。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的具体结合,是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和邓小平贡献最大。

③对比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五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一、西周、西汉初:

实行分封制

目的:

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受封者:

周王同姓或异姓贵族。

`

诸侯权利:

从周王手里得到土地和臣民。

诸侯义务:

①镇守疆土;②出兵勤王;③交纳贡赋;④定期朝见周王。

作用:

①扩展西周的统治;②加强周王室的权力。

二、秦朝:

皇帝、三公、郡县制

皇帝制度特点:

皇帝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三公及其权力:

丞相——管理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掌管军事。

郡县制:

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三、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科举选官

三省六部:

三省: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科举制:

①正式形成标志:

隋炀帝设进士科。

②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③意义:

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经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向以考试为主。

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激励知识分子通过读书博取功名,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四、明清时期:

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军机处

①废丞相,启用六部:

(作用)皇帝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②设内阁:

作为权力中枢机构,加强了君权。

③设厂卫: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设置,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君权。

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时期所设

设置目的:

军事需要,从根本上加强了君权。

五、民国时期:

民主共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