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026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docx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新

  一般地,y=xα(α为有理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例如函数y=x0、y=x1、y=x2、y=x-1(注:

y=x-1=1/x、y=x0时x≠0)等都是幂函数。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相关内容

  1、形如y=xα的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2

  二、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哪些是幂函数

  

(1)y=0.2

(2)y=x(3)y=3-x(4)y=x-1(5)y=4x(6)y=x

  2、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x

(2)y=x

  (3)y=x(5)y=

  1

  -6734

  43

  x

  12

  (4)y=x

  13

  x(6)y=x

  89

  3、若幂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9,

  4、若函数f(x)既是幂函数又是反比例函数,则这个函数是f(x)=

  5、幂函数f(x

  )的图象过点(,则f(x)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

  6、函数f(x)=(m2-m-1)xm

  a

  2

  1

  ),则f(25)的值是_________3

  -2m-3

  是幂函数,且在x∈(0,+∞)上是减函数,则实数m=______

  7、已知-1

  13

  1

  ,y=2x,y=x2+x,y=()2x

  A、1个B、2个C、3个D、4个

  8

  、在y=

  9、已知幂函数y=

  f(x)的图象过点(2,

  A.1B.2C.10、幂函数y=x

  m2-3m-4

  ,则f(4)的值为()2

  1

  D.82

  A.-1

  2

  (m∈Z)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m的值为()

  B.0或2C.1或3D.0,1,2或3

  x

  2

  5

  2

  x

  11、若y=x,y=(),y=4x,y=x+1,y=(x-1),y=x,y=a(a>1)上述函数是幂函数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12、幂函数y=x(α是常数)的图象()

  A、一定经过点(0,0)B.一定经过点(1,1)C.一定经过点(-1,1)D.一定经过点(1,-1)13、对于幂函数f(x)=x,若0

  45

  α

  12

  x1+x2f(x1)+f(x2)

  )>22x+x2f(x1)+f(x2)

  )=C.f(122

  A.f(

  x1+x2f(x1)+f(x2)

  ),大小关系是()22x+x2f(x1)+f(x2)

  )

  D.无法确定

  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受带薪年假(以下简称年假)。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员工在年假期间享有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有5天年假;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有10天年假;工作满20年的职工,有15天的年休假。

  年假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当年的年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休假天数超过年休假天数;

  

(二)休假满20日,未按规定扣发工资的;

  (三)工作不满十年,请病假满两个月的;

  (四)工作不满十年、不满二十年,请病假满三个月的;

  (五)劳动者工作满20年的,请病假4个月以上。

  第五条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结合职工本人的意愿,统筹安排职工的年休假。

  年假可以在一年内集中安排或分段安排,通常不跨年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需安排全年职工年休假的,可以安排全年职工年休假。

  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不得安排职工年休假。

职工不应休年假的天数,由用人单位按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假工资。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监督检查本条例的实施情况。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为员工安排年假,不支付年假工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人事部门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根据他们的职权,命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单位支付年假工资、报酬外,还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年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额外报酬;拒不支付工资报酬和年假报酬的,由公务员所在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八条员工与单位因年假发生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国务院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职权,制定实施本条例的办法。

  第十条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规范职工年休假制度的实施,根据《职工年休假带薪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范畴。

它是开展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勇气、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

求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抛弃旧观念和旧事物,勇于创造新观念和新事物的精神。

例如,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他们掌握的事实,他们建立的理论,他们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对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不满意的;根据实际需要和新形势,不断改革创新;他们不符合刻板印象(规则、方法、理论、陈述)。

敢于打破原有框架,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他们不敢迷信书籍和权威,不敢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想来质疑书籍和权威;他们不会盲目模仿别人的想法、言论和做法;它们并不遵循相同的模式;他们只以书为本,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

我不喜欢一概而论,追求新奇、唯一性、幻想和独特性;不死板、死板、灵活地运用现有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

它在其他方面与纪律精神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例如,创新精神的特点是敢于抛弃旧观念,创造新观念。

同时,创新精神是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的。

创新精神只有符合客观需要和规律,才能转化为创新成果,成为推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新精神既崇尚新颖性和独特性,又受到一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制约。

创新精神倡导独立思考。

  并不是我们不听别人的意见,不欣赏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不骄傲自大,而是我们应该团结合作,互相沟通。

同时,这也是当代创新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

勇于创新,不怕犯错,不鼓励犯错,而是在课堂上纠正错误,害怕知道错误,这是一种科学探究。

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反对学习前人的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的怀疑,怀疑应该建立在事实和思考的基础上,而不是虚无主义怀疑一切。

总之,我们应该从全面、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创新精神。

  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突出成绩的动力源。

因此,党员干部要想出色做好在本职工作,真正为部门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必须以走在时代前列、推动工作见实效为坐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用新的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增强创新意识,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远。

飞速发展的世界把“不进则退”的形势展现在我们面前。

党员干部要有勇于冲破防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增强创新意识,还必须要在学习中坚持与时俱进。

无数实践经验证明:

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主客观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是多种因素的结晶,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

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往往意味着这个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

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去创新,这好比在空中建楼阁一样虚幻缥缈。

所以,党员干部要想踏准时代的节拍,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就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学习。

  增强创新意识,需要有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胆气。

创新是在现有基础上前进、突破,某种程度又需要对现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传承、修定、调整,甚至否定。

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能突破,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所以,党员干部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把创新作为自身一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用进步的思维和举措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永攀高峰的精神创造一流的业绩,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党员的历史使命,增强党员创新意识是加强我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从容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在炎炎夏日里的脱贫攻坚,或是严肃的整顿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亦或是毫不停歇的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等等,我区的党员干部大都经受住了检验,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然而新的历史篇章,将伴随的是新的历史任务,脱贫攻坚迎来新的阶段,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吹响新的号角,党员干部需要的是增强创新意识,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方式来做突破固有局限,更出色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党员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有利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近期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在“五届广安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创新提出倡导“八项工作法”推进政府工作,纵观全局,其出处的核心就在于创新,其想法在于改变旧有不合理、效率低下工作方法,通过新工作法的倡导、推广来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达到务实、高效、廉洁的目的。

市委副书记况乎如此,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否更应该增强创新意识,为工作方式的改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现今乃至将来,党员干部每一天面对的都是不再容易的工作,瞬息万变、根牙磬错,要增强创新意识,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挑战中乘风破浪。

  什么是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又因为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老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去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已属于是创造性思维的范畴了。

那么,究竟在优化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情景中诱发创新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机。

而动机则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力。

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而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

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契机。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于形成动机有重要作用。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

“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就要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险故事(板课题),故事的主人公是鲁滨逊,有一次他乘船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浪,同伴们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

后来,他居然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贴出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的挂图)。

那么,鲁滨逊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这篇课文的导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利用挂图,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去,提出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们一上课就深深被吸引住了,起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在情境中营造创新氛围。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

”创设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他们尽情尽兴地“玩”,在“玩”中求知,在玩中感悟,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情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

强化情境的互动性是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要手段。

情境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

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创新状态。

例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为使学生更好地弄清蛇、田鼠、庄稼三者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分别扮演蛇、田鼠、庄稼、老农等角色,然后,我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蛇”与“庄稼”之间的故事,一边让学生按情节表演,并鼓励他们喜欢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

通过这样,就能让学生比较轻易地融入情境之中,同时,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使得学生们在富有创新意味的表演中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中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就会使情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什么是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而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是重点。

正如马斯洛说:

“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可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者心理素质多么重要。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

没有创新意识的人难以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

  “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

”(见《创造思维与训练》第25页)这种“动力”是指心理上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力,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

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不为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所左右,敢于标新立异,想常人不敢想的问题,提出超常规的独到见解,善于联想,从而开辟新的思维境界。

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意识包括哪些内容?

我认为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发现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抗挫折的风险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等。

创造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关于创造、创新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

非智力因素几乎都是后天培养的,它们可以在创造、创新中起到发酵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事业心,树立创新的理想,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克服习惯心理和迷信心理,培养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

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

“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

”发明创造始于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有主动性。

思维是由矛盾引起的,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是肯于动脑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

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

处处留心皆学问,凡事能问个为什么,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怀疑意识和问题意识有相通之处,但怀疑意识更强调对权威的挑战,对书本、对老师、对标准答案的不盲从。

有些学生奉书本为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怀疑。

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创新的壁障。

朱熹说得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钥匙,也是创立新学说,启迪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可见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对学习和创新多么重要。

培养问题意识与怀疑意识,对学生来说,应做到三点:

1、积疑,勤问。

积疑,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要养成收集、记录生活学习过程中随时冒出来的疑问的习惯,一般要准备一个专门记录疑难问题的笔记本,随时记录。

每天要抽出几分钟时间整理疑难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或请教同学、老师,并将思维结果记录在案。

许多学生一个学期还提不出一两个问题,或者有了问题,等老师来了,他又忘了问题是什么,半天想不起来,这些都不利于学习和创新。

勤问就是要多问,首先是问自己,其次是问别人。

要敢于不耻下问。

许多学得好的学生都有勤问的习惯,他们注意经常给自己提问题,因此对事物理解就比较深刻,思想也比较活跃。

许多人发现,在学习中,凡是哪个地方自己以为懂了,没有什么好想的,却正是自己理解不够深刻的部分;凡是发现问题多的,倒是自己理解较为深刻的地方。

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反映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具有同样积极的意义。

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疑,善问。

能疑,是指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掌握一定的创造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是指问也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

问人之前,自己先要细想,尽量做到有准备的问问题,否则,即使别人解释得很详尽,你也可能仍感到若明若暗,所得肤浅;问人之后,要认真研究对方的答案。

想一想别人解决问题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要充分重视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别人处理问题的途径;要善于从比较中学习。

要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原来的想法进行一些比较,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发现问题的根由。

3、敢疑,穷问。

敢疑,是要有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的勇气。

不论是老师、书本、或是其它权威,只要自己有疑问,就要敢于怀疑,不要怕人笑话,不要怕挨骂。

有了怀疑,再去求证,去向别人请教,也许会有所创新;即使证明自己错了,也会得到经验,获得进步。

在求证的过程中,要敢于穷问,对自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请教别人时,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穷问,是思维深刻的表现,也是创新突破的重要一环。

在问的过程中,甚至还可以开展争论,争论可以激发灵感,促进思考深入。

法国有一名言,“真理是从各种意见的冲突中得来的。

”通过争论,发挥集体智慧,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另外,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中要创造宽松的适应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环境。

保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大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想上的矛盾,细心地寻找学生的“疑点”。

发现“疑点”,也就等于找见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要改革课堂教学,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问堂”,变单纯的教师“问疑”式教学为诱导学生“质疑”,教师“答疑”为主的的他创新教学,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通过预习发现疑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不要包得过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提问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假设,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看来好笑的问题要理解,宽容,鼓励那些以独特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

二、克服惰性心理,培养捕捉机遇、灵感的意识机遇是指“导致科技突破的原定研究进程所未料到的偶然事件或机会。

”(见《辞海》)》其主要特点是意外性。

灵感,是指研究者在创造活动中所出现的豁然开朗、思路突然贯通的顿悟状态。

其特点一是灵感引发的随机性,指灵感在何时、何地出现,受什么启迪或触媒而发生,都是不可预期的。

二是显现的瞬间性,如不及时抓住,会转瞬即逝,三是灵感爆发的情感性。

是指灵感爆发的瞬间,创造者出现的迷狂、惊喜、和情绪高涨等心态。

机遇和灵感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常常是导致创新突破的导火索。

善于捕捉机遇和灵感,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是体现。

但机遇和灵感只亲近有准备的头脑,它是深思熟虑的必然结果,其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只有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灵感和机遇才会光顾。

同样重要的,你还要时刻准备着,有善于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否则,哪怕灵感出现的次数再多,也会被视而不见,白白错过。

要克服惰性心理,当灵感的火花闪现时,要及时追踪记录,当机遇来临时,要认真观察反复思考,否则,灵感和机遇就会稍纵即逝,永难找回。

培养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断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置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要教导学生做科学创新的有心人,当灵感光顾,机遇来临时,要及时捕捉,记录在案。

要对新想法,新发现进行认真研究,从中受到启迪,有所创新。

三、克服依赖和盲从心理,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创造性最讲究独一无二,不喜雷同。

因此培养创新意识,要注意独立意识的培养。

对中学生来说,包括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获取知识,独立钻研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依赖别人,不盲从别人的意见,独树一帜。

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总喜欢跟从大多数人跑,没有自己的主见。

或者一遇到问题总是依赖于别人,不去独立思考;有的人妄自菲薄,因而谨小慎微,唯唯喏喏。

这些都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

同时,创造性是指对现实的超越,它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因此培养自主意识十分重要。

自主意识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主发展意识。

学生依靠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受外界的控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上,并且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这实际上就是自我激励,自我调控。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发展的主人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发展主要靠自己,别人只是辅助而不能替代。

同时,要尊重学生,视学生为主人,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自主发展。

四、克服恐惧心理,培养风险意识有的同学把创新看得很神秘,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想都不敢想;也有的人对创新具有恐惧心理,害怕别人非议,害怕挫折。

其实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具有创新能力。

科学家的重大发明是创新,学生想出一道题目新的解法,或者写出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也都是创新。

潜在的创造力在人身上是沉睡着的力量,若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

所以对创新的恐惧是完全不必要的,而应大胆开发。

但是,由于创新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

科学发明也是有风险的。

诺贝尔是冒着被炸死的危险发明炸药的,李时珍发明大明历时,招受到许多人的围攻。

恩格思说过:

科学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没有平坦的路好走,只有不怕坎坷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所以要想有所创新,就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畏首畏尾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有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