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5734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

(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新全球史》中说:

(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

A.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B.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官僚阶层取代了贵族阶层;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对比,故D项排除。

2.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这是

A.平定七国之乱的需要

B.削弱丞相权力的需要

C.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

D.先秦儒学的发展完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令”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大一统”思想,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排除;D项是符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中分析出答案。

3.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据材料可知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

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

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C

【解析】由董仲舒将“《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可知儒学理念出现法制化现象,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故C项正确;A项是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法律的灵活性和地位,故BD项排除。

点睛:

《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用儒家的经、义解释法律等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儒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法律,其实也就是反映了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和法律糅合在一起,这也是儒学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工具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4.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

材料表明了宋代

A.市民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儒释道三教已完成了融合

D.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融合”;材料中强调的是市民文化的发展,故D项排除。

5.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

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

B.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C.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D.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是指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技,因此当时洋务运动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更没有效抵御列强侵略,故ABC项错误,排除;材料“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反映出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

点睛:

首先通过“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判断出是洋务运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6.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该表表明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1910-1914年

出口

100

142

315

进口

100

153

417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甲午战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度增长,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表现为在华投资设厂,题干内容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清朝调整税收政策在题目中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针对国内市场,对进口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还进行资本投入,故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均增长的现象,故D项正确。

点睛: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并且进口指数高于出口指数,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7.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

“……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

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的必要性

C.国共已经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八一宣言》直接引发西安事变

【答案】B

【解析】材料“1935年”“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反映出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A项是指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是指西安事变,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点睛:

解题的关键时间点“193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8.邓小平说: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

”据此可知

A.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

B.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D.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邓小平认为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是由于闭关自守,因此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中国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发展迟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的作用,故D项排除。

点睛: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9.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

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C.为之后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是考查英国内阁制。

议会已经仍然有立法权,不能选B。

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大进步,而不是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不能选A。

不是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而是为形成以首相为中心奠定基础,不能选C。

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的确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丧失立法权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

10.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的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播种机

收割机

牲畜

集体农主

2.2台/100俄亩

2.07台/100俄亩

13.8头/100俄亩

个体小农

0.3台/100俄亩

0.6台/100俄亩

17头/100俄亩

 

A.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当时俄国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

D.集体农庄经济中在农业中占优势

【答案】D

【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1927年前后集体农庄在播种机和收割机的拥有数量方面具有优势,说明集体农庄生产水平更高,从而为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A项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的,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实现”;农业集体化刚刚开始,从数据不能看出“效果显著”,故C项排除。

11.杨继绳指出:

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150亿美元。

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030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

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干预

B.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C.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的

【答案】D

【解析】材料“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反映出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是有限的,故D项正确;材料“政府三年“注射””“府的投资计划”“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是必要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以工代赈,故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

12.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

有人这样写道:

“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A.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答案】A

【解析】从材料“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中可以看出,欧洲文明的大规模移植已经发生,不过,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适应在移植过程中,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全部”;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不是文化殖民,故C项错误;D项错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的发展,从而使美国走向独立,故D项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