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898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docx

新二年级美术教案上

第1课    神奇的小画册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3、在制作、欣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了解特点 

1、教师出示两本小画册,一本为普通的画册,另一本为今天要学习的类型。

 

2、让学生对比欣赏,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质疑。

 二、读短文,提高兴趣 

自由读短文,理解“荒唐”的意思。

 小兔变个大灰狼,你说荒唐不荒唐。

 你也做个小画册,画一画,翻一翻。

 

三、自学并操作 

1、自学教材中的步骤,尝试折剪制作画册。

 

2、教师讲述重点:

可以剪一刀或根据自己的设计剪几刀,但不能剪断。

 3、学生尝试添画。

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绘有半截动物或植物或人物 

的形象,鼓励学生添画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为学生作画提供参考。

 

4、添画完毕后用胶水粘贴或用订书机装订。

 四、学生相互欣赏翻阅作品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给同学看,并讲讲其中的故事。

 2、自评、互评。

 

3、学生交流制作小画册的感受,体会学习的乐趣。

       

 

第2课    三个小伙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

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

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

 

教学重点:

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具准备:

彩色墨水、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可爱?

这三个小伙伴分别叫红红、黄黄和蓝蓝,他们想和我们做朋友,大家欢迎吗?

红红黄黄和蓝蓝可要好了他们经常抱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同学们看:

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2、吹画作品欣赏  

3、大家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在一起游戏的呢?

有谁愿意试一试?

  4、学生尝试,老师不于评价 

 二、上新课 

1、请同学们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把他们摆在桌子上 2、提问:

红红是什么颜色?

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

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

湖蓝。

 

3、刚才大家尝试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

对了,橙绿紫。

 

4、简单的概念:

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5、如果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

——黑色

 三、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作业 

1、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习,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四、作业展示

1、互相观赏互相评价 

2、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三原色的组成,能用三原色画一幅想象画。

感受三原色带给自己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三原色的巩固和使用 教学难点:

三原色的交替使用和色块比例 教具准备:

学生范画、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

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

效果好吗?

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

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

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 

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

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

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 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第3课    五彩树

一、教学目标

1、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2、大胆涂色,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作品范例  教师示范材料  白纸  水彩笔  蜡笔

 三、教学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游戏。

(手指谣) 

“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

„„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教师引导说出小手与树的关系。

 手掌是树干,手指是树枝。

 2、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

 

步骤:

(描画小手)将小手放在纸上(强调不能移动)——描下手形——添画小树枝——画上五彩的叶子——给树干涂上棕色 

(三)学生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地描画小手,注意画笔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励大胆作画,将树枝、叶子画得多,涂色鲜艳,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3、要求将画面保持干净。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第4课    顶天立地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2.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

 3.感受“快乐小人”造型变化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

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师:

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

 

师:

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

从哪里能看出来?

引导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

 

3.第一次作画。

 

4.交流,对照、比较自己所画的小人是否是顶天立地,提醒后面画时可要注意。

 

三、探索“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的折线的关系。

 

1.师:

这次我们用黄颜色的纸来画,有两个要求:

第一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第二画时不要打开这张纸。

 

2.第二次作画,教师观察。

 

3.展开画纸,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观察探索得出结论:

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不一样断开的地方也就不一样,折过的地方与断开的地方是有关系的。

 

5.尝试用线条连接小人身体断开的部位,感知小人夸张的造型变化。

  6.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再次探索,变换出更多的快乐小人造型。

 

1.学生构思,尝试新的让小人的造型进行变化,提醒幼儿大胆创意。

 2.交流讲评,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想,把作品送上创意板。

 五、创意拓展,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5课    瓜果飘香 

教学目的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发的规律。

 2、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难点: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教具:

几样不同的水果、一块小布。

 

学具:

水果、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拿出一块布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并蒙上其眼睛,拿一个水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揭示课题:

瓜果飘香。

 

3、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去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二、观察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吃到过的水果。

 3、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4、学生自主的形容其他吃到过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达直观感受的能力。

) 

三、品位体验 

1、教师拿出部分水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

 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 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 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

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学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为什么?

 

5、说一说哪一种水果最美丽,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鼻、口去直观的了解水果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加强对水果的了解。

)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

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瓜果。

 

2、教师巡回协助辅导。

 

3、学生自主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也可以描绘与想象结合的新水果。

 (想象创造。

) 五、交流评析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2、教师总结。

 

3、学生互评:

比一比谁画的水果漂亮。

 4、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

 (体验成功)。

 

 

 

第6课高个子和大胖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初步感受物体形的比例,培养观察能力。

 2、让学生初步掌握绘画中夸张、对比的表现方法,进行“高个子”和大胖子”的创作。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初步掌握绘画中夸张、对比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适度夸张,巧妙对比,进行“高个子”和“大胖子”的创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特点,引入课题 

1、故事设疑:

森林里的两个好朋友,请你根据它们的身材比例猜猜是谁?

 

2、小结并板书课题:

高个子和大胖子。

 二、对比观察、感受比例 

1、创设情境,引导判断:

 

长颈鹿想开高个子聚会,大象想开大胖子聚会。

来了很多伙伴,它们分别是去参加哪个聚会呢?

课件出示一组宽度相同高度不同的罐子,和一组高度相同但宽度不同的人物,再出示几条基准线。

 

2、请学生小结观察方法,并得出“仔细比较”的结论。

 

三、感受尝试、掌握方法 

1、创设新的情境,演示将高个子变得更高,从而引出第一个魔法“夸张”。

 

2、小训练:

尝试将酒杯变成更高的“高个子”,或将茶杯变成更胖的“大胖子”。

 

3、反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夸张要大胆,要抓住对象的特征。

 4、课件直观演示将不同的形象进行适度夸张,引导学生感受。

 5、课件依次出示已经被夸张的高个子和大胖子,提问:

除了用夸张的魔法,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他看起来显得更高/更胖?

课件直观演示对比的效果。

引出第二个魔法“对比”。

 

6、课件出示大胖子,提供两个高个子供学生选择:

你认为选择谁更有趣?

 

7、根据课件出示的不完整画面猜一猜:

在这个大胖子的身边添画谁,既能把它对比得更胖,又非常有趣呢?

 

引出“巧妙对比”的结论。

 

8、阶段小结:

运用“夸张”和“对比”这两种魔法可以把高个子和大胖子画得更有趣。

 

四、欣赏作品、自主表现 

1、谈话启发,激活思维:

 

大象和长颈鹿觉得参加聚会的伙伴太少了,想请小朋友还帮忙邀请一些,你能邀请谁呢?

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像“高个子”或“大胖子”?

 

2、课件播放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引导欣赏。

 

3、出示作业要求:

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大胆地把你心目中的“高个子”和“大胖子”画下来吧!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业、自主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引导开展评价,自评、互评与师评结合。

 六、方法延伸、思维拓展

 

第7课     条纹乖乖 

活动目标:

  

1.欣赏生活中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2.喜欢生活种多彩的物品,愿意大胆创新。

 活动准备:

 

1.课件PPT(生活种被装饰成彩条纹的物品图片)。

 

2.丙烯颜料、排笔、抹布、T恤衫、毛巾、裤子、帽子、伞、凳子、相框等。

 

3.布置“创意空间”一角,陈列作品。

 活动过程:

  

1、感知彩条纹服装,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不同色彩,线条搭配组合的美。

 2、欣赏学生身上穿的彩条纹毛衣,引起学生对彩条纹的关注。

 教师:

今天老师发现我们许多小朋友穿的衣服很漂亮,我们来互相看看你喜欢谁的衣服?

(引导幼儿发现彩条纹衣服) 

小结:

这样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彩条叫间隔条纹。

 

 二、欣赏生活中更多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引导幼儿探索横、竖组合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1.欣赏范例图片组1,引导关注彩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①不同排列方式:

横、竖。

 ②粗细宽窄不同的彩条间隔排列。

 

2.欣赏范例图片组2,引发感受不同色彩组合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①冷暖色②对比色③无彩色④彩色。

 

3. 欣赏范例图片组3,引发感知彩条局部装饰的变化美。

 4.欣赏范例图片组4,感受生活中跟多有创意的彩条物品。

 

 三、引导探索如何在白色物品上进行条纹装饰。

 出示一白色物品,鼓励大胆构想,如何用彩条纹装饰。

 

师:

这是我们家的一角,都是一些单色的物品,如果请你来做设计师,你打算用彩条怎么装饰?

  

四、自由结伴或独立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引起学生用彩条纹装饰的愿望。

 

你想怎么设计,用哪些颜色来画?

什么方向彩条纹,是整体的还是局部。

 

2.介绍丙烯颜料、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你们要先想好选择适合你操作的工具,如拿伞和椅子的哥哥姐姐可以和弟弟妹妹一起合作,怎么分工,用什么颜色,方向,等会儿试一试。

 

3.选择作画材料及位置,开始作画。

 

重点鼓励用不同方法表现彩条纹,鼓励大胆创作、积极探索,并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

  

五、相互欣赏作品,感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将绘画好的作品布置在“创意空间”合适的位置里,共同欣赏作品。

 

2.与作品合影,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8课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

 

1、对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装扮自己和参与“猜猜我是谁”活动的愉悦。

 

2、认知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培养方法。

 

3、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难点:

面具的眼睛、嘴巴的抠洞。

 教学准备:

 

教具:

范品若干,各种纸质撕贴材料等 学具:

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学习撕纸 

1、听:

教师背对学生撕纸,让学生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尝试撕纸:

 

师生围坐在一起尽情的撕纸。

 

1)边撕纸边探讨:

撕纸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撕纸时声音的轻重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3)撕纸与用剪刀有什么不同?

 4)这样尽情的撕纸,你心情怎么样?

 

5)如果要撕两个相同的形状,你有什么方便的好办法?

 3、分析撕纸:

 

这一大堆撕好的纸,我们该怎么办?

能有什么用?

 4、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制作的纸面具,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1)看一看:

①你观察了面具,你发现了什么?

       ②面具的内容是什么?

  ③面具用了什么颜色的彩纸?

 2)摸一摸:

①你又有什么发现?

  ②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3)戴一戴:

①戴上后有什么样是感觉?

       ②表演给大家看看。

 

4)想一想:

①你看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2、全班师生讨论:

制作步骤。

 

3、你认为怎样为自己眼睛、嘴巴开洞最准确,最方便?

(小组探讨) 4、欣赏各地各种的面具,了解面具的常识,启发学生制作。

 四、学生作业 

师生大家利用撕好的各色彩纸,制作面具。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展示、游戏。

 

1、带上面具,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 

2、相互欣赏,相互活动。

 

 

第9课形形色色的背景

课堂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对比手法;

2.知道色彩与造型给人的感受大多缘于比较;

3.能从对比的角度,就作品的造型与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学生能否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具学具:

与教材有关的图片、VCD、投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绚丽多姿的,有数不清的形与色(形是物体的形状,色是物体的颜色),而且你们每一天一睁开眼就能看到它们。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你们的记忆里,有哪些有趣而又奇怪的形状呢?

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好多奇怪而有趣的形与色,现在来看一下我们教材中提供的十多张图片,请同学们逐一浏览一下,然后说说“哪张图片最吸引你?

教师小结: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图片,那是因为它的某个方面吸引了你,是色彩、是造型或是其他的。

根据每个人的爱好不同,老师就能对你们的性格、向往等有所了解。

正因为每个人眼里的不同最爱,所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形形色色。

出示课题:

形形色色的世界

二)发展阶段

教材图片欣赏、问答。

1.两只红色的鸟

提问1:

在这张画上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提问2:

两只鸟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因为它们的色彩是红色的,绿色的环境中最能衬托出红色的艳丽,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只鸟,两只鸟一前一后,前面的一只形象比较清晰、具体,我们能够欣赏到它美丽的羽毛及长长的喙,后面的一只较模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平面的色块,这样,能使前面那只鸟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它是画面的主体。

在绘画时,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

2.彩色热水瓶

 提问:

彩色热水瓶的造型象什么?

你会挑选哪种颜色的热水瓶,为什么?

 教师小结:

热水瓶的造型憨态可掬,跟企鹅有些神似。

设计师在设计时的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中的某些物体。

这些热水瓶的色彩亮丽,相信大家都会喜欢的。

3.鲜艳的花朵

 请同学们眯起眼睛观察这张画,然后看老师的投影展示,并回答问题:

为什么黄颜色的郁金香在画面中显得最突出?

 教师小结:

因为黄色最淡而被凸显出来,我们将这称为明度对比。

(4)—(10)小组欣赏评论、老师小结。

4.美丽的服装

  这套美丽的服装让人联想起鱼缸里的小金鱼,你看那条蓝白条纹的裙子,让人联想起大海,红色的腰带就像大海上的霞光,冷暖色调形成对比。

衣裙的宽松与腰带的合身形成对比,衣裙的若干细花纹与腰带的粗犷形成对比,三个对比使腰带成了这套服装的点睛之笔。

5.现代家具

 由黑白两个主色构成,显得简洁,橙色的靠垫让人愉悦,画面中三个靠垫特别引人注目。

因为它是橙色的,是暖色调中的一种重要颜色,暖色有“前进”的特点,所以引人注目,特别醒目。

6.北京故宫角楼夜景

 角楼的造型,华丽中带着庄严,在霓虹灯光的海洋中让人联想起仙境,以为到了蓬来仙岛,玉皇大帝的天宫似的。

背景的天空是冷色的,灯光使建筑显示出明亮的暖色,强烈的对比,使建筑更加流光溢彩,突出了建筑的主体地位。

7.舒适的沙发——(鲜艳色彩的组合)

 这只沙发的造型很简洁,颜色却很鲜艳,你觉得它比较适合给哪类人使用?

为什么?

 这只沙发颜色爆满,对比强烈,显得非常活泼,我觉得它比较适合给儿童使用。

8.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奇妙的造型,洁白的主体建筑)

 在蓝色天空及绿色草地这两大块冷色的衬托下,白色的建筑看上去带点暖色,物体的颜色给人的感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景色——(造型设计新颖的建筑群,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发射塔,其次高的是“经贸大厦”,以及有两个圆球的“国际会议中心”。

10.长城的秋天

 秋色中的长城,笼罩在柔和的夕阳下,呈现金黄(橙黄)的色调,显得灿烂、辉煌。

 教师收集的图片欣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

 室内装饰图片欣赏。

精美汽车图片欣赏。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各类图片资料,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它们只是形形色色的世界的一小部分,世界是奥妙的,充满了无数的奇怪而有趣的形与色,同学们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去发现、去领悟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四、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郊游或班队活动中,就看到的景物的造型、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10课    小蝌蚪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

 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二、看书上的1—3张图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图1—3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

 3、了解小蝌蚪的特征。

 

4、看过1—3图后讨论:

想想小蝌蚪被打乱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让学生大胆想象出有趣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想象并创作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

 2、学生创作表现有趣的结果的画面。

 3、学生作画后交流评价。

 

4、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把 《小蝌蚪旅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把《小蝌蚪旅行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11课     点点聚会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难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

“你们看漂亮吗?

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

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2、齐读儿歌:

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3、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四、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

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

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

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12课    排排队 

一、教学内容 :

 

1.通过学习了解二方连续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