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561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癫狂、销蚀、毛骨悚然、怏怏不乐、语无伦次”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本文是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节选。

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癫狂、销蚀、毛骨悚然、怏怏不乐、语无伦次”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有人说:

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

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板书课题。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

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角逐

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念念有词语无伦次精打细算与其……毋宁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具体表现在那里?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精妙处

1、设计意图:

学习写法。

2、出示问题:

仿照示例,品读课文。

  ①格式:

“_______”字(词、句、段)用得好,好在写出“”

  ②示例:

A: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此句用得好,好在运用“与其……毋宁……”表取舍关系的复句,写出了斯科特一行英雄末路的绝望心态。

B: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这里成语“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用得好,好在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斯科特一行痛苦万分,不堪忍受的复杂感情。

   

二、精读课文,体味文章深刻处

1、设计意图:

学会思考。

2、出示问题:

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①(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面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

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②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要传达的意思是:

三、创读课文,写一封寄给上校妻子的信

1、设计意图:

学会创新。

2、出示问题:

情境作文。

假如你就是文中那位行将牺牲的上校,请展开合理的想像,给远方的妻子写一封300字以内的短信,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作业

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

          伟  大 的 悲  剧

勇于探索        斯    失败之悲(沮丧、悲哀)

            科      

绅士风度        特    作证之悲       线路固定

值得信赖        探               精力缺乏

集体主义        险    死亡之悲(归途困难) 寒气逼人

无私爱心        队    世人之悲       燃料太少

22.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

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增加语言积累,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多数低年级学生而言,是语文学习的瓶颈,应加强训练。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重点是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学习作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一步理解一些关键句的深层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词句,其中有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其为“千古壮观”之名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而又一轮恍然红日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给人以无限的向往之情。

然而在当今,沙漠已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圣艾克絮佩里在他的《人类的大地》中就揭示了这样的现实,我们今天来学习这一作品的节选——《在沙漠中心》。

(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

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

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

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

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三.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快速阅读,初步感知文意,标注文中重点词语。

多媒体展示

(1)字音

血液(xuè)辐射(fú)颤抖(chàn)篱笆(líba)

打嗝(gé)硌(gè)脐带(qí)噎住(yē)

(2)解词

真谛:

正确深刻的道理;真实的主旨。

筛糠:

比喻身体发抖。

协奏:

以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

本文指作者承受着疲倦和错乱同时所带来的折磨。

身不由己:

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作主。

卷土重来:

唐·杜牧《题乌江亭》: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

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

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再干。

今多用于贬义。

口干舌燥:

口渴、上火;说了很多话,以至口腔、舌头干燥,很辛苦。

芸芸众生:

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百姓。

“芸芸”不要误写作“云云”。

死得其所:

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2.学生再次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思路,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教师提示:

课文的节选部分,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描写细腻,感情跌宕,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的。

学习这篇文章,在准确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主旨。

思考:

(1)结合课后练习,在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的句子,进而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2)应该怎样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3)圣埃克絮佩里的经历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

(2)多媒体提示:

语段一:

作者在《人类的大地》中写道:

“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来自大地,更多于来自全部的书本。

因为大地桀骛不驯。

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发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为了克服障碍,人需要一个工具。

需要一把木刨或铁犁。

农民在劳动中,逐渐窥探到自然界的一些奥秘,他所挖掘的真理却是无处不在的。

”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

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

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

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

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探索了人生的意义,行动的价值,心灵的底蕴。

他在书中,就是向我们叙述了他认识的一些自然界奥秘,他挖掘的一些无处不在的真理。

 

语段二: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在为《夜航》写的序言中说:

“我尤其感激作者的,是他提出了一条不同凡俗的真理:

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 

语段三:

  圣埃克絮佩里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中是无比短促的,单独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所作为的;因而,人的生命所以有价值,从纵的来说,是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与昌盛,从横的来说,是促进人类的交流与团结。

有意义的一生是履行人的职责的一生。

因为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他和他的同志即使在看来山穷水尽的地步,决不放弃生的职责,行动的职责。

 

教师提示:

1943年 3月,圣埃克絮佩里从美国潜至北非,参加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

尽管他有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飞行六千五百小时的优异纪录,但年龄过大,又多次负重伤,只是编入空军预备队。

多次争取后,他分配到了侦察任务。

第八次任务是去侦察法国里昂附近地区。

他从意大利博尔戈起飞,进入科西嘉岛上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象传奇人物一样不知所终。

当然,他不可能描述自己生命中的这个时刻,我们也无从窥知随同他消失的内心思想,不过可以深信,他必然会把自己的死,看作是一位在执行民族战斗任务的飞行员份内的事。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推举一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总结出本文的主旨。

(3)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使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并结合研讨与练习二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随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血淋淋()露马脚()埋怨()如释重负()

①②③④

血压计()露头角()埋葬()重见天日()

2.选词填空。

期待期望期求期盼

(1)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决心同委员会的全体同志一道,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无私地热爱山东,全力地发展山东,忘我地服务山东,决不辜负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的。

(2)作为长辈,他们也不会希望孩子用跪的方式表达一种,哪怕是感激。

(3)每个运动员都很自己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我也很想自己能成为第一个当选国际田联年度最佳的亚洲人。

(4)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我们伟大的祖国最终实现完全统一。

3.分别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格造一个句子,并将拟人化的动词圈出来。

(1)拟人。

(2)拟物。

4.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参考答案

1.①xiěxuè②lòulù③mánmái④zhòngchóng

2.期望期求期待期盼

3.

(1)鸟儿在向我们点头微笑,柳条在向我们招手,春风在向我们唱歌。

老榕树拖着长长的须根,真像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公公。

(2)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4.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五.布置作业

1.阅读16~18自然节,思考:

(1)作者把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称作是像蚂蚁一样的虫豸,是因为。

(2)作者认为自己是死得其所,理由是。

2.课下搜集材料,谈谈沙尘暴的成因和来源,并对当地的环保部门提几点防治沙尘暴的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

(1)他们没有履行作为人类中的一员应尽的职责。

(2)圣埃克絮佩里歌颂生命的追求,礼赞有意义的死,为人类进步的死,这种死有价值,有意义,这种死本身就是在为生命服务。

2.略。

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砭骨、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等词语。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

过程与方法:

1、本文节选自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课文记叙了中国登山健儿突击顶峰的经过。

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并简洁概括内容要点,体会团结协作的情操美。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悟人物精神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

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简介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1960年3月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

这里是登山队的大本营。

参加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在大本营里,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尽早的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作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基础知识:

P182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课文内容把握:

1、从全文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2、登顶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写的三大困难:

寒冷、黑夜和缺氧。

构成对生命的巨大威胁。

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队员的考验。

正是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登山队员的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总结登山英雄是靠什么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3、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

还重点描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问题探讨:

课文中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的用闲笔来描写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在阅读效果上可谓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巩固训练

1、找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

  A.刺入骨髓   销耗巨大   阴霾毙日   砭骨biān  ________

  B.难以弥补   斩钉戳铁   养经蓄锐   耸立sǒng  ________

C.梦寐以求   孜孜不卷   迫不急待   匍匐púfú  ________

D.钢毅不屈   步履艰难   契而不舍   余暇xiá   ________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排比)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夸张)

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比喻、拟人)

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

(夸张)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B.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D.会谈就互相感兴趣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4、《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5、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

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

6、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1 A消 蔽 B截 精 C倦 及 D刚 锲   2B  3D   4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顶成功,说明他们是登山队的佼佼者。

他们取得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没有其他人的大量前期工作和集体协作,他们不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

为了胜利,有人还愿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一个例子。

  

5作者着意描写了三大困难:

寒冷、黑夜和缺氧。

这三者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写这些困难可以表现出队员在严峻考验面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登山英雄是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来战胜这些困难的。

   6“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艰苦的攀登描写结合,构成一张一弛,让人轻松、有美的享受。

24.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舍暇、阴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梦寐以求”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航天和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展情况。

3、领会悼词的感情脉络,体味本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

1、这篇演讲词情感表达丰富、强烈,冲击人的心灵。

朗读是体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感受演讲者的心情,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拓展,课前鼓励学生积极搜求有关航天探险的材料,以求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前提下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给以必要的点拨,特别是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悼词对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国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熏陶。

2、学习美国宇航员在探索太空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简介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ào )    锲而不舍(qiè )    勋章(xūn )    锤炼( chuí)

阴霾(má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ĭ  )    凝聚(níng )

战栗(lì  )   拓荒(tuò  )      弥补( mí )     不朽(xiŭ )

2、词语积累

哀悼:

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

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

建立(功绩)。

锤炼:

磨练。

孜孜不倦:

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

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

1-4:

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

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

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

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

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参考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