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88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的故事十则.docx

孔子的故事十则

孔子的故事十则

一、智慧圆融

  ——故事取材于《列子:

仲尼篇》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相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

“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

“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

”子夏接着问。

  “他呀!

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

”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

“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

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

”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

“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

“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

“子夏!

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度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准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

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

“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

“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

“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和煦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所以,”孔子最后总结道:

“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二、神武不杀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

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

不过,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相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

身长(周制)九尺六寸。

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

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

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

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的勇士孟贲。

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

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

不过,即使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

他仅仅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

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

但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

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以孔子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做到的。

不过,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础,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是不会长久的。

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

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

不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有,不无关系。

所以,有禅师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三、穷通皆乐

  ——故事取材于《庄子:

让王篇》

  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所以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很多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

  “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

“子路、子贡呀!

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

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

“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能够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

“子路!

这是什么话?

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

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所以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所以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

“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四、艺通他心

  ——故事取材于《韩诗外传》

  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

“咦!

怎么会是这样呢?

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

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

他说道:

“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

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

他说:

“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

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

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

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

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

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儒家经典《礼记:

乐记篇》说:

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

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

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

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

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

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

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

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五、为善知度

  ——故事取材于《淮南子》、《说苑》

  以前,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能够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子贡呀!

你这件事就做错了。

圣人做事能够移风易俗,能够让人效法,能够影响后代,而不会仅仅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

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

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

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

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

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

“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

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

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

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

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

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

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

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

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

我想不通!

  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

“子路呀!

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

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

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

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

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

”子路闻此,无语而退。

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

“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

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六、善易不卜

  ——故事取材于《说苑》

  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

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个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

“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

您可不能够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

“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

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

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

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

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

这都是我亲眼所见。

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听完笑着说:

“先生真会说话!

  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

“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

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

他的意思是说:

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

而古人云:

善易者不卜。

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七、慎言鬼神

  在《论语》里,谈到鬼神问题的,主要有两处。

  比如,雍也篇: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先进篇:

季路问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

  从上面的话我们可看出,孔子是相信有鬼神现象存有的。

不过,他认为鬼神道与人道,还是有差别、有距离的。

是各安其道,不要搅合到一起。

尤其对从政的人来讲,把政治与宗教搞到一起,非失败不可。

所以,敬而远之比较好。

至于一般人,如果你连人道的事都没搞清楚,没摆平,却要去瞎究那深层次的鬼神道问题,那只会把自己弄得更迷乱,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同样道理,如果你对当下“生”的现象不清楚,那你也没办法了解将来“死”,是怎么一回事。

你不能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生”,那你也就无法清醒、坦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