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教材.docx
《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教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教材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范智平
日期:
2013年6月1日
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
在现代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制冷机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设计的是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太阳能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
介绍了太阳能集热器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原理和特点。
该控制系统可以用DS18B20实时采集检测到温度信号并可以通过按键设置设定的温度。
同时用LED八段数码管显示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
通过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比较来控制溶液泵电机的运转状态。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式制冷;单片机;DS18B20;
引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矿物能源储量总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处处均可开发运用、无需开采和运输、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污染环境,合理利用太阳能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它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十分重视的热门课题。
我国已经把太阳能利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导性文件,鼓励和支持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臭氧层被破坏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所赖依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保护臭氧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
削减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不仅对保护具氧层而且对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许多相关领域中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枯竭的威胁,因此,太阳能、地热和工业废热等低品位能源的利用己被人们所关注。
而吸收式制冷,以其具有可直接利用低晶位热源驱动、不使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CFCs为工质等独特的优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研究如何高效利用工业余热、太阳能和地热,采用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制冷,减小制冷设备的体积,对加快CFC替代进程、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应用比较多见,而对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相对比较少,即使常见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大多也只是应用在酒店、宾馆的中央空调系统,吸收式制冷机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
以热能为动力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其中水是吸收剂,氨水是制冷剂。
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台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就已经被试制成功,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制定将使我们普遍使用的CFC及HCFC制冷工质将会逐步禁用,各国科学家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工质。
在这种情况下,以氨作为制冷剂的各种系统,特别是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在吸收式制冷机中,只有两种普遍实用的工质对,它们是以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的氨与水和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和溴化锂与水。
由于水作制冷剂,蒸发温度不能达到0℃以下,因此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它的不足在于只能产生0℃以上的冷媒水供空调和某些工艺冷却使用。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可以获得O'C以下的低温,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所需热源温度不需很高,低于200℃,而产生的蒸发温度范围可达+10℃到-60℃,与压缩式制冷相比,它具有噪音小、变负荷性能好、调节方便等优点。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低品位的热能,可以用工业余热、废热、太阳能、地热能等作为动力,使能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可大量节省电力。
所以它在那些既需冷量较多,又有余热或热电联产的企业中特别适用。
例如炼油、石油化工、化肥、橡胶、食品加工和冷藏、酿酒等企业中应优先考虑采用。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电力供需矛盾突出,若继续发展压缩式制冷
机,则势必加剧电力供应的紧张:
另一方面热能的有效利用率远远落后于工业发
达国家。
据预测,2000年,我国余热资源全年将达到2.9亿吨标准煤,其中200℃~280℃以下的低品位余热比重若按64%~65%估计,2000年将达到8亿吨标准煤。
所以综合利用能源,发展可用低品位热能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电力是大有可为的。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技术的研究发展
1.2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发展
在我国,太阳能制冷及空调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中多数是小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样机。
例如:
天津大学1975年研制的连续式氨-水吸收式太阳能制冰机,日产冰量可达5.4kg;北京师范学院1977年研制成功1.5m2干板型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每天可制冰6.8~8kg;华中工学院研制了采光面积为1.5m2,冰箱容积为70L,以氨-水为工质对的小型太阳能制冷装置。
1987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香港理工学院合作在深圳建成了一套科研与实用相结合的示范性太阳能空调与热水综合系统。
“九五”计划期间,国家科委把“太阳能空调”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98年在广东省江门市建成的一套大型太阳能热水示范系统建造在一栋24层的综合大楼上,采用平板型集热器和一台100kW的两级吸收式制冷机。
1999年在山东省乳山市科普公园的太阳能馆又建成了一套大型太阳能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系统采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100kW的单级溴化锂制冷机。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天普太阳能集团的新能源示范大楼2003年正式建成,总建筑面积8000m2,系统采用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和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空调制冷采用一台200kW的单级溴化锂制冷机,并采用一台地源热泵机组作为辅助。
2006年7月份,由长沙远大空调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太阳能空调已经落户天津华苑软件园。
此太阳能系统由两台制冷量5815kW太阳能直燃机、166个集热模块、阳光跟踪系统及相关控制系统构成,为建筑面积12万m2 大厦提供制冷、采暖。
国内近期关于此项工作的研究方面,大连理工大学的徐士鸣教授等研究了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特性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整合设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华中理工大学的舒水明教授主要进行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蓄能技术方面问题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如竹、刘艳玲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燃气联合驱动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空调。
在国外,1983年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在阿拉伯半岛国家科威特安装完成,该系统为建筑面积530m2科威特国防部办公楼提供制冷。
1995年约旦大学的M.HAMMAD等人研制了改进了的第二代太阳能驱动溴化锂制冷机。
1998年5月由北京桑达公司为德国斯图加特Meissner&Wurst公司建造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建成。
国外各种研究同样集中于寻求新的工质对、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与循环性能的关系、系统能量平衡研究、制冷与制热联合工作研究等方面。
1.3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课题结合实际状况设计了一个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它是用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热能来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两大部分构成。
在我设计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设计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深。
由于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作为动力,并且制冷剂不用氟里昂,因而可以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氟里昂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太阳能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是用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热能来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两大部分构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应用比较多见,而对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相对比较少,即使常见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大多也只是应用在宾馆、酒店的中央空调系统,吸收式制冷机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
下面就家用太阳能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作一分析探讨。
[1]
1.3.1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
图1.1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开发实际上是个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问题。
既然太阳能热水器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热水,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热媒水,来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满足人们使用制冷空调的愿望和需要。
目前太阳能集热器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热媒水可以满足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要求。
下面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作一介绍。
[1]
太阳能集热器在吸收了太阳光辐射以后,集热管会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使集热器的内温度会上升,集热管内的存储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我们知道水的温度升高,水的比重会减轻,集热管中的水便会经上面的水管进入蓄水箱上部。
但是蓄水箱下部存储的冷水有较大比重,就会由蓄水箱下部的水管流到集热器的下方。
流进的冷水在集热器内吸收热量后,水的比重又会减轻,水又上升到水箱内。
蓄水箱内的水不断对流循环,水温会逐渐提高,直到散失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相平衡时,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时为止。
这种热水利用循环加热的原理,因此又被称循环热水器。
集热器是一种利用温室效应,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热能的装置,该装置与一般热水交换器不一样,热交换器通常只是液体到液体,或是液体到气体的热交换过程,而平板行集热器时直接将太阳辐射传给液体或气体,是一个复杂的传热过程。
平板型集热器结构形式很多,世界上已实用的集热器就有直管式、瓦楞式、铝翼式、扁管式等二十多种。
1.3.2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以热能为动力的制冷机,其中水是吸收剂,氨水是制冷剂。
下面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及工质的循环过程介绍如下。
1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组成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由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所组成。
如图1.2所示
冷凝器
发生器
吸收器
蒸发器
制冷剂
蒸汽
溶液泵
吸收剂溶液
制冷剂-吸收剂
节流阀
图1.2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组成部件
2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是利用氨和水所组成的氨水二元混合溶液作为工质来运行的。
氨和水两种物质在相同的压强下具有不同的沸点,在一个物理大气压下,氨的沸点为-33.4℃,水的沸点为100℃,两者相差仅133.4℃。
我们把高沸点的组分称作为吸收剂,把低沸点的组分称作为制冷剂。
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我们把氨作为制冷剂,把稀氨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利用氨水溶液的浓度随着压力和温度变化将产生变化的物理性质,将制冷剂与氨水溶液分离,系统通过制冷剂的蒸发而制冷,又通过溶液实现对制冷剂的吸收。
由于这种制冷方式是利用吸收溶剂的质量分数变化来完成制冷剂循环,所以被称为吸收式制冷。
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运行过程中,当氨水溶液在发生器内受到热媒水的加热后,溶液中的氨不断汽化;随着氨的不断汽化,发生器内的氨水溶液浓度不断降低,进入吸收器;氨蒸气进入冷凝器,被冷凝器内的冷却水降温后凝结,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氨;当冷凝器内的液态氨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时,急速膨胀而汽化,(有相变或部分相变产生)在汽化过程中大量吸收蒸发器内冷媒水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低温氨蒸气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器内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溶液浓度逐步升高,再由溶液泵送回发生器,完成整个制冷系统的循环。
如此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制冷。
同样,由于氨水浓溶液在吸收器内已被冷却,温度较低,为了节省加热稀溶液的热量,提高整个装置的热效率,在系统中也增加一个热交换器,让发生器流出的高温稀溶液与吸收器流出的低温浓溶液进行热交换,提高浓溶液进入发生器的温度[2]。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方案
我是通过对空调制冷系统的研究后,知道空调制冷系统也是一个循环系统。
它通过对系统中的压缩机进行控制,当室内温度变化时通过压缩机的开启或关闭来控制空调系统的工作。
由此启发,我设计的太阳能氨水吸收制冷系统,是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完成对温度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外部温度信号经它将外部温度信号的模拟信号换成8位的数字信号,通过并I/O口传给单片机系统(AT89C51)。
单片机系统通过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译码处理并由LED数码管将采集的温度值显示出来。
通过系统程序设定一个初设温度值,也由LED数码管将设置的温度值显示出来,并可通过按键来改变初设的温度值。
同时由单片机系统完成对键盘扫描、按键温度设定等程序的处理,将采集处理的温度信号显示示的温度值与系统设定温度值比较,形成可以控制溶液泵电机启动和停止两种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溶液泵的控制,从而实现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
2.2设计任务与要求
本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单片机采集环境温度值,以数字量的形式存储和显示,并能动态的显示当前温度值,通过按键的“+”、“-”设定目标控制温度值。
设计所采用的控制芯片为AT89C51单片机,此芯片功能强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对芯片的外围扩展,使得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对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通过DS18B20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并将产生的信号送入单片机;温度检测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后用于调节溶液泵的工作状态,满足消费者对温度的设置控制制冷系统的要求。
系统要求利用单片机设计控制制冷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并显示室温,能够利用键盘设定温度,由LED数码管前两位显示检测到的室温,最后两位显示设定的温度,并且和室温进行比较。
当室温高于设定温度时,系统能够驱动制冷系统中溶液泵工作,并且工作指示灯亮;当室温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能够驱动制冷系统中溶液泵停止工作,并且工作指示灯不亮。
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整体框图
系统的外围电路是AT89C51单片机工作的基础保障。
时钟电路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复位电路使单片机实现初始化状态复位。
键盘电路用于向系统输入运行参数,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
通过键盘扫描等程序设计把键盘输入的数据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1AT89C51单片机简介
AT89C51是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型号,它是由ATMEL公司生产的一个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非易失性、高密度存储技术生产,与标准的MCS-51指令系统兼容,同时片内置有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8k字节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ROM以及256字节的数据存储器RAM,在许多许多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AT89C51单片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T89C5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如下所示。
[3]
P0口:
P0.7~P0.0,这组引脚共8条,其中P0.7为最高位,P0.0为最低位。
这8条引脚共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分别使用于两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单片机不带片外存储器,P0口可以作为通用I/O口使用,P0.7~P0.0用于传送CPU的输入/输出数据,此时它需外接一上拉电阻才能正常工作。
第二种情况是单片机带片外存储器,其各引脚在CPU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先是用于传送片外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然后传送CPU对片外存储器的读写数据[2]。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含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它也可作为通用的I/O口使用,与P0口一样用于传送用户的输入输出数据,所不同的是它片内含上拉电阻而P0口没有,故P0口在做该用途时需外接上拉电阻而P1口则无需。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用于输入片内EPROM的低8位地址。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它可以作为通用I/O口使用,传送用户的输入/输出数据,同时可与P0口的第二功能配合,用于输出片外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共同选中片外存储单元。
在一些型号的单片机中,P2口还可以配合P1口传送片内EPROM的12位地址中的高4位地址。
P3口:
P3口引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
它也可作为通用的I/O口使用,传送用户的输入输出数据,P3口也作为一些特殊功能端口使用,如图3.1所示:
P3.0:
RXD(串行数据接收口)。
P3.1:
TXD(串行数据发送口)。
P3.2:
(外部中断0输入)。
P3.3:
(外部中断1输入)。
P3.4:
T0(记数器0计数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外部RAM写选通信号)。
P3.7:
(外部RAM读选通信号)。
RST: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状态。
ALE/
: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线,当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在P0.7~P0.0引脚线上输出片外存储器低8位地址的同时还在ALE/
线上输出一个高电位脉冲,其下降沿用于把这个片外存储器低8位地址锁存到外部专用地址锁存器,以便空出P0.7~P0.0引脚线去传送随后而来的片外存储器读写数据。
在不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单片机自动在ALE/
线上输出频率为1/6晶振频率的脉冲序列。
:
外部程序存储器ROM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
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
信号将不出现。
/VPP:
允许访问片外存储器/编程电源线,当
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允许使用片外程序存储器,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当
端保持高电平时,则允许使用片内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和XTAL2:
片内振荡电路输入线,这两个端子用来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即用来连接单片机片内OSC的定时反馈回路。
AT89C51的性能及特点:
●片内有8K可在线重复编程的快速内存可擦写存储器(FlashMemory)。
●存储器可循环写入/擦写10000次以上。
●存储器数据保存时间达到10年以上。
●宽工作电压范围:
Vcc可为2.7V-6.5V。
●全静态工作:
可从0Hz-24MHz。
●程序存储器具有加密保护。
●32条可编程的I/O口线。
●中断结构具有5级(6级)中断源和两个优下级。
●可编程的全双工串行通讯口端。
●掉电状态保护存储数据和空闲维持低功耗。
AT89C51单片机引脚图如图所示
图3.1AT89C51引脚图
3.2振荡电路设计
AT89C51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片内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它的输人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引脚XTAL2。
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送到CPU,作为CPU的时钟信号,驱动CPU产生执行指令功能的机器周期。
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可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振荡电路的连接如图所示图3.2所示。
电路中的电容C01和C02的典型值通常选择30pF。
该电容的大小多少会影响振荡器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
晶体振荡频率的范围通常是在1.2~12MHz。
晶体的频率越高,系统的时钟时频率越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体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得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寄生电容,更好地保证振荡器稳定、可靠地工作。
为了提高温度稳定性应采用温度稳定性能好的电容。
[3]
系统的振荡电路如图所示
,
图3.2振荡电路
3.3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处在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AT89C51单片机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实现的。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人到芯片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则CPU就可响应并且将系统复位。
复位分为手动复位和上电复位,本设计系统采用的是手动复位。
系统的复位电路如图3.3所示。
图3.3复位电路
3.4独立按键连接电路
按键包括两个独立按键S2和S3,一端与单片机的P1.3和P1.4口连接,另一端接地,当按下任一键时,P1口读取低电平有效。
系统上电后,进入按键扫描子程序,以查询的方式确定各按键,完成温度初值的设定。
其中按键S2为加按键,每按一次,系统对最初设定值加一,按键S3为减按键,每按下一次,系统对初定值进行减一计算。
其连线图如图3.4所示。
图3-4独立按键连接电路
3.5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本制冷系统的温度测量电路采用DS18B20来实现。
DS18B20是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DALLAS推出的第一片采用了“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它具有低功耗、微型化、高性能、能力强、抗干扰、易配微处理器等优点,可以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供处理器处理。
DS18B20的性能及特点[4]:
●适应电压范围宽,电压范围在
,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
●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它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信。
●DS18B20可以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
●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里。
●测温范围-55℃
+125℃,在-10℃
+85℃时精度为±0.5℃。
●可编程分辨率为9
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
●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能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能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
●测量的结果能直接输出实时数字温度信号,可以传送CRC校验码,同时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
●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能正常工作,但不会因发热而烧毁。
制冷系统温度测量电路如图3.5所示。
图3.5温度测量电路
3.6数码管显示电路
3.6.1LED数码管简介
本系统选用6个LED数码管来进行温度显示。
LED又称为数码管,它主要有8段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不同组合,其中a~g为数字和字符显示段,dp为小数点的显示,通过a~g这7个发光二极管点亮的不同组合,可以显示0~9和A~F共16个数字和字母。
LED数码管可以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结构,如图3.6(a)和图3.6(b)所示。
共阴极结构把8个发光二极管阴极连接在一起,共阳极结构是把8个发光二极管阳极连接在一起。
通过单片机引脚输出高低电平,可使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或字母,这种使数码管显示字形的数据称字形码,又称段选码。
数码管引脚a.共阴极b.共阳极
图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