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540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docx

南京中考一模文言文

文言文

【玄武】

(二)阅读文言语段,完成9~13题。

(14分)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①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

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

因自皮面抉眼②,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于市,县③购之千金。

久之莫知谁子。

政姊闻之,曰:

“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

”乃之韩。

视之曰:

“勇哉!

气矜之隆。

是其轶贲、育④而高成荆矣。

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⑤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

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

”乃抱尸而哭之曰:

“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

”亦自杀于尸下。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二》)

【注释】①韩王及相:

韩哀侯及国相韩傀。

②皮面抉眼:

划破脸皮,挖出眼珠。

③县:

同“悬”。

④轶贲、育:

超过孟贲、夏育(这两人与后文“成荆”均为勇士)。

⑤殁:

去世。

9.用“︱”为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持兵戟而卫者甚众此教我先威众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B.韩傀走而抱哀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C.韩取聂政尸于市百里奚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政姊闻之村中闻有此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县购之千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B.久之莫知谁子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C.不可爱妾之躯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D.乃之韩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

(2)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聂政是个怎样的人?

(4分)

【鼓楼】

陶侃逸事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

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

常语人曰: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时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③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

后正会④,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桓温⑤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

①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

②阃(kǔn)外:

统兵在外。

③籍:

登记后收藏。

④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⑤桓温:

东晋将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常语人曰

(2)执而鞭之

(3)人咸不解所以(4)及桓温伐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于是以屑布地”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皆以美于徐公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12.按要求答题。

(4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2分)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13.第三段中陶侃将木屑和竹头都收集的目的是和,可见陶侃是一个的人。

(均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建邺】

金山夜戏张岱①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②。

日晡③,至北固,舣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⑤天为白。

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

①作者张岱生活于明清换代之际,崇尚个性自由解放。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②兖:

兖州,位于山东省。

③日晡bū:

傍晚时分。

④舣yǐ:

停船。

⑤噀xùn:

喷洒。

⑥韩蕲王:

南宋名将。

9.解释加点字。

(4分)

(1)移舟过金山寺(▲)

(2)已二鼓矣(▲)

(3)徐定睛(▲)(4)视为何许人(▲)

10.下列加点字与“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中“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或以钱币乞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光先帝遗德

11.翻译句子。

(4分)

(1)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2)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12.《湖心亭看雪》中深夜赏雪,本文金山夜戏,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和情趣?

(2分)

【雨花】【古文】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日: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日: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

”上曰:

“若所追者谁?

”何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

“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上曰:

“吾为公④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上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上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

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

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

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

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信数与萧何语不可胜数B.臣追亡者耳生死存亡

C.若所追者谁若无其事D.王素慢无礼素昧平生

10.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2分)

12.用文中词语完成下列填空。

(3分)

“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

“▲”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因;“▲”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才干的欣赏;一个“▲”字表明了刘邦对萧何举荐的信任。

【高淳】【古文阅读】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②,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

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

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②介:

耿直。

③攘臂搦管(nuòguǎn):

伸长胳膊,执笔为文。

④镒:

二十两。

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

(2分)

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1)尝写菡萏一枝(  ▲  )

(2)数十幅立就(  ▲ )(3)盈纸肮脏(▲)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多置酒招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贤于才人远矣

C.或洒以敝帚辞以军中多务

D.人爱其笔墨安陵君其许寡人

13.翻译句子。

(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

【溧水】【古文阅读】

游狼山记(张裕钊)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倚山为寺,寺错树间。

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①。

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

……时秋殷中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

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

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③,区内亡事,蕃夷绝域……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

独思遗外身世④,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

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

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注释①内:

同“纳”。

②殷:

正,中:

同“仲”。

③寇乱:

指太平天国革命。

殄息:

灭绝,平息。

殄,灭绝。

④身世:

此指所处的尘世。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危踞山颠(▲)区内亡事(▲)

顾而乐之(▲)为时屏弃(▲)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

荫茂树而撷涧芳于先生乎何有哉

A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作《咏怀诗》以见志叹悼时之无人

C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2分)

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

翻译:

12.请根据要求填空。

(3分)

同是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表达▲的心情;欧阳修则借“醉能同其乐”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张裕钊在这篇游记中则借用“▲”表明自己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沿江下关】【古文阅读】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

“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

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

做人质。

③邯郸:

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

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

(2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所欲有甚于生者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1.翻译划线的句子。

(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分)

【白下】

宋王偃伐楚

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①楚以为笑,且曰:

“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

”群臣和之,如出一口。

于是行旅之自楚适②宋者,必构③楚短以为容。

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④而扬,遂以楚为果不如宋,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

于是谋伐楚,大夫华犨⑤谏曰:

“宋之非楚敌之旧矣,犹犪牛⑥之于鼢鼠⑦也。

使诚如王言,楚之力犹足以十宋,宋一楚十,十胜不足以直一败,其可以国试乎?

弗听。

遂起兵,败楚师于颍⑧上,王益逞。

华犨复谏曰:

“臣闻小之胜大也,幸其不吾虞⑨也。

幸不可常,胜不可恃,兵不可玩,敌不可侮,侮小人且不可,况大国乎?

今楚惧矣,而王益盈。

大惧小盈,祸其至矣!

王怒,华犨出奔齐。

明年宋复伐楚,楚人伐败之,遂灭宋。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诋:

诋毁,污蔑。

②适:

到。

③构:

虚构,编造。

④狃(niǔ):

习惯,习以为常。

⑤华犨(chōu):

作者虚拟的人物。

⑥犪(kuí)牛: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高大的野牛。

⑦鼢(fén)鼠:

鼠类,亦称盲鼠。

⑧颍:

颍河。

⑨虞:

戒备、防备。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分)

(1)于是谋伐楚(▲)

(2)使诚如王言(▲)

(3)王益逞(▲)(4)胜不可恃(▲)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诋楚以为笑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C.狃而扬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D.楚人伐败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2.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臣闻小之胜大也,幸其不吾虞也。

14.宋王偃“谋伐楚”是由于▲,最终他伐楚失败的原因是“

”。

(3分)

答案:

【玄武】

(二)(14分)

9.(2分)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

10.(2分)A

11.(2分)C

12.(4分)

(1)聂政(用剑)刺杀他,同时刺中了哀侯,(哀侯)左右的人大乱。

(后两个分句翻译正确各1分)

(2)吝惜自己的身躯而不传扬弟弟的英名,我不忍心这样做啊。

(两个分句翻译正确各1分)

13.(4分)从聂政刺杀韩傀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勇敢的人;从他毁容自杀,可以看出他是个贤德的人。

(概括文意,指出人物品质,各1分。

【参考译文】

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侯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守卫众多。

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

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乱。

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

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姓名。

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

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事后,说道:

“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埋没声名,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

”于是她去了韩国,看着尸体说:

“英勇啊!

浩气壮烈!

你的行为胜过孟贲、夏育,高过了成荆!

如今死了却没有留下姓名,父母已不在人世,又没有其他兄弟,你这样做都是为了不牵连我啊。

因为吝惜我的生命而不显扬你的名声,我不忍心这样做!

”于是就抱住尸体痛哭道:

“这是我弟弟轵邑深井里的聂政啊!

”说完便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

【鼓楼】10.(4分)

(1)告诉

(2)鞭打(3)全、都(4)等到

11.(2分)D

12.(4分)

(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因此百姓勤于农耕,达到家给人足。

13.(3分)以屑布地作丁装船综理微密(每空1分)

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

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

他常对人说:

“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

怎么能够游乐纵酒?

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

陶侃问:

“你用这个作什么?

”那人说:

“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

”陶侃大怒说:

“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

”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

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

当时造船,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停,大厅前剩余的雪化了,地还很湿。

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

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丁组装船只。

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建邺】9.(4分)

(1)到

(2)击鼓;打鼓(3)慢慢(4)处所(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

(1)(2分)月光洒进(照射)树林,稀稀落落地,如同残雪一般。

(得分点:

“漏”,“疏疏”)

(2)(2分)戏演完了,天将要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

(每句2分)(得分点:

“完”,“曙”。

12.(2分)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沉醉于自然风景;(1分)赏玩风景的闲情逸致(1分)。

(写出“洒脱不羁”得1分;“沉醉于自然风景”得1分。

意思对即可)

【雨花】9.(2分)D

10.(2分)A

11.(4分)

(1)(大王您)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2)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加点处为主要得分点)

12.(3分)上不我用国士无双许(每处1分)

【附】《韩信拜将》译文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奇才。

(汉王军队)到达南郑,许多将领在半路上脱离汉王军队的有几十人。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重用,也脱离汉王军队另谋出路。

萧何听说韩信不在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

有人报告汉王说:

“丞相萧何不在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

骂萧何:

“你离开我,为什么?

”萧何说:

“我不敢脱离您,我是去追赶离队的人。

”汉王说:

“你追赶的人是谁呢?

”回答说:

“是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

“离队的将领多达几十人,你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我。

”萧何说:

“那些将领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

大王如长期想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就看大王您如何决定了。

”汉王说:

“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愿意长期憋屈在这里呢?

”萧何说:

“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离开的。

”汉王说:

“我看在你举荐的份上让他当个将军。

”萧何说:

“如当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

”汉王说:

“那就任命他当大将军。

”萧何说:

“太好了。

”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当大将军。

萧何说:

“大王向来对人轻慢无礼,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当大将军,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隆重才可以呀。

”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

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当大将军了。

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将士都感到非常惊讶。

【高淳】10.(2分)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11.(3分)

(1)曾经

(2)完成(3)满

12.(2分)C

13.

(1)(2分)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2)(2分)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屑一顾(都不看一下)

14.(2分)八大山人的“颠”是他性情性格孤傲耿直(孤高傲世),聪明绝伦(才高艺绝),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癫狂。

(对“颠”的内涵分析、评判正确即得2分)

附译文:

八大山人,号人屋。

“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

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

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

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

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

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

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

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

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他酒醒了,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

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

【溧水】9.危:

高亡:

通“无”没有顾:

看为:

10.A

11.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

(扣“西”、“素”、“没”即可)

12.自己郁郁不得志痛苦。

(意对即可)

与民同乐或乐民之乐(意对即可)

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或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沿江下关】9.(3分)B

10.(3分)A

11.(2分)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前后句各1分)

12.(2分)仁慈、顾全大局、孝顺、豁达(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译文】

甘宁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犯了过失。

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甘宁回到船上,却命人将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

完事后,自己解下衣服躺在船中。

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靠近船进击甘宁。

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

“至尊待你像亲骨肉一样,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哪里有因为个人的怨怒而想要杀了甘宁(的道理)呢?

(如果)甘宁死了,纵使至尊不过问,你身为臣子这样做也是不合法度的。

”吕蒙向来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一下子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

“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快上来!

”甘宁流着泪哽咽着对吕蒙说:

“我辜负了你”。

(甘宁)和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的母亲,大家一整天高兴地吃饭。

【白下】10.(4分)

(1)攻打

(2)确实(3)更加(4)依靠(每个1分)

11.(2分)B

12.(2分)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

13.(2分)我听说小国战胜大国,是侥幸于大国没有防备小国。

(每小句1分)

14.(3分)宋王偃恶楚威王;宋王偃认为楚国不如宋国(2分,每点1分)大惧小盈(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