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51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教学 项目申请书 (2).docx

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背诵策略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项目类别:

基础研究项目

申请人:

罗梅

项目责任导师:

周启强

申请人所在学院:

外国语学院

项目申请时间:

2011年12月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基本信息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姓名

罗梅

申请人学号

11011202009

正常毕业时间

2014.6

联系电话

15292268692

毕业学位论文

拟选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

项目导师信息

项目责任

导师姓名

周启强

职称

教授

所在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

认知语言学

联系电话

18673208333

项目责任导师

培养业务费财务帐号

项目组成

姓名

年级

专业

项目分工

签名

罗梅

一年级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搜集资料

撰写论文

项目名称

背诵策略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项目研究

起止时间

2011年12月一出、土次井

2012年9月 申请经费

3000 元

研究内容简介:

朗读和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一直被强调和使用。

然而这一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倾向于把背诵和不加理解的机械记忆相混淆。

在国内专门对背诵这种学习策略开展研究的也不多见,有的一些论及背诵的研究只是把背诵作为语言输入方法与语言输出割裂开来,很少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而针对背诵策略如何实施的论述则更少。

本文论述背诵策略应用对于英语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并着重论述有效的背诵式语言输入对于语言输出目的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该策略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也作了探讨,最后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背诵策略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背诵策略,课文背诵,语言输入

二、项目论证(可顺延加页)

一、立项背景、选题的科学与应用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参考文献在引用处标注,在论述正文后面依次列出)

I立项背景

在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中,背诵是学习者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它是指学习者通过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强化包括对语篇以及语篇的词汇、固定短语和句型及习惯用语的深度强化记忆和反复学习,从而达到对目标语言知识足够的量的积累,从而为有效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

其中的课文背诵颇为广大英语教师和研究语言习得的专家教授们所提倡,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英语教学中。

自从20世纪中期随着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外语教学法的兴起,国内的英语教学对传统的背诵学习法的应用却出现了日渐淡化的趋势。

对这方面的研究论述也并不多见,目前有以丁言仁为代表的学者在2001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两次课文背诵的实验研究,同时丁言仁教授也指出,背诵仍然为很多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有很多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把课文背诵当作“利于病的苦口良药”(丁言仁2010:

46)=

在中国语境下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外,接触英语的渠道也不少,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的机会就相对更少。

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就必须强化语言输入,背诵教学则是十分有效的语言输入方式。

“背诵”式的语言强化输入能够为“活学活用”的语言输出活动与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提供足够量的语言信息储备,并且也有利于优化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结构和体系。

另外,背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并不矛盾;背诵与应试教育也不矛盾,相反,背诵式的英语学习却能通过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的语言技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中,背诵课文的效果更为明显,对于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黄志美对某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背诵情况做了调查与分析,其中93%的学生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被动的背诵英语,74%的学生是老师做出要求后才会去背诵,19%的学生根本不愿意背诵(黄志美,2006:

34)。

如何使学生转为主动接受背诵学习并积极地进行背诵学习活动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背诵策略向众多外语教师与研究者提出了挑战。

II选题意义:

研究背诵策略,第一,可以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背诵策略的运用,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加强师生在教与学中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第二,可以使语言学习者对作为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背诵策略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对背诵策略的运用的热情和动力。

第三,可以使更多英语教师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能对这一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希望有结合更多理论特别是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角度对背诵策略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出现。

III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或语言教育名家关于课文背诵对英语学习作用的研究和论述

a.南京大学教授丁言仁为代表的学者对背诵课文进行的实证性研究,通过调查、测试等准实验研究方法对背诵课文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调查测试背诵课文对于程式化短语的记忆效果、程式化短语在写作中的使用频率和准确度及其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作用。

针对国外众多学者认为背诵课文无助于外语学习的观点,丁言仁主张教师应该提倡背诵课文这一学习方式,并指出“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以及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也应该正确认识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丁言仁,2001:

64)。

b. 背诵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和避免母语负迁移的作用也有相关的实验证明(邓丽削鸟),背诵和朗诵是强化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经过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强化学习之后可以加深理解所学语法知识,也会相应增强记忆词汇、固定句型和表达法的效果,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进而使语言输入更加规范化并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2001)。

龙献平、黄光大也通过研究证明背诵强度和英语学习成绩有相关性(2006)。

c. 胡春洞指出“要把背诵课文的数量和流利程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尺度之一”、“把背诵上升到教学原则上加以认识和贯彻”。

胡春洞还指出传统教学法的适用性:

“传统教学法既适用于条件好的重点学校,又适用于条件差的一般学校,既适用于俄语,又适用于英语。

”目前,国内传统语言教学在理论上仍然没有更多发展,在研究上还没有与现代教学同步,但坚持课文背诵这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在中学外语教学中却是可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主张对这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法给予更多关注和深入研究。

2国外语言学家关于背诵的研究与论述

“背诵”在英语中一般被定义为“rotelearning",可以理解为“强记学习法”或者“死记硬背”,即针对一定的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直到将其记住的学习方法,强调的是机械记忆,对意义的理解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则强调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潘尼库克(PennyCook)认为背诵文章是语言学习中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意义,记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从而在写作和语言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固定短语和句型(曾祺,2008)。

罗宾逊(Robinson)在提倡的SQ3R(即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中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更多时间花在回忆和背诵上,甚至在初始阶段比用在阅读上的时间也应该要多一些(崔丽花,2009:

58)o

行为主义学者斯金纳(Skinner)认为,人的语言行为是一种操作性的行为,每个语言行为都需要通过各种强化手段和多次强化才能熟练完成。

所以在某种语言行为发生后如果没有被及时强化,那么相应的语言习惯就无法形成。

背诵正是进行语言输入的强化手段,它对于语言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张大均,1999:

lll)o

埃利斯(Ellis)指出背诵是一个有意识的注意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助于语言输入的。

通过背诵课文学习者可以习得固定短语和句式,并把它们运用于日常交际中(1985年)。

斯科维尔(Scovel)曾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策略,并主张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进行强化式的语言学习训练,即运用背诵策略来学习语言,经过足够量的强化输入后达到语言流畅并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性的使用目标语(1983年)。

目前背诵教学法仍然为许多英语教师应用于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更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对背诵以及背诵策略应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并总结出背诵策略及其运用的相关理论和科学方法,以在我国的语言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PattenVan.FromInputtoOutput[M].Beijing:

BeijingWorldPublishingCorporation,,2007.

2. Cohen,A.D.StrategiesinLeamingcmdUsingqSecondLcmgucige[Mc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8.

3. DavidNunan.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ming[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

ResearchPress,2001.

4. 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UP,1994.

5. Ellis,R.M.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UP,1985.

6. 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NewYork:

PergamonPress,1982.

7. Krashen1,S.TheInputHypothesis[M].NewYork:

Longman,1985.

8. 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UP,1990.

9. HedgeTricia,TeachingandLearningintheLanguageClassroom[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TeachingPress,2002.

10. WynneWong.InputEnhancement-fromtheoryandresearchtotheclassroom[M].Beijing:

BeijingWorldPublishingCorporation,2007.

11. 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2. 陈德耀.论背诵[J].外语研究,2011

(1):

16-23.

13. 崔丽花.谈高中英语的背诵教学的实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5):

12-15,

二、项目研究内容(分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说明高中学生和教师对于背诵特别是课文背诵的态度和运用情况;其次论述背诵策略的作用和功能,然后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