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9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x

数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展示、把相对的面涂色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能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难点

判断展开图能否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

这个礼品盒真漂亮!

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把它沿着棱剪开研究一下。

通过欣赏漂亮的礼品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制作长方体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

1、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

1、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使它铺成一个平面。

小心,不要剪散了!

沿着哪几条棱剪开,才能做到不散呢?

2、小组活动:

3、展示各小组的平面图。

课件演示:

把你剪开的平面图展示一下。

上面这些平面图形叫做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4、观察自己剪的展开图,说一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观察自己剪的展开图,思考:

相对的面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1、将一个正方体纸盒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

2、小组活动:

自己动手剪一剪,注意不要剪散。

在展开图上将原来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做一做。

1、把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和相应的展开图连起来。

2、

(1)如图所示,这个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体(字母露在外面),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C)面在上面,(A)面在后面。

(2)小明要用图中的5块玻璃做成一个无盖的鱼缸,建议他将标记为(A)的玻璃做成鱼缸的底面,标记为(C)的玻璃做成鱼缸的前后面比较合适。

四、小结:

 

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平面张开图的特点。

这是我剪的:

这是我剪的:

 

符号相同的是一组对面。

 

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上都隔着其他的面,不可能相邻。

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沿着正方体的棱长把它剪开,再展开。

 

将原来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通过小组讨论,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从实际中找出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特点,掌握新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动手操作,观察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

 

出示正方体的不同的平面展开图,丰富学生对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认识。

 

通过练习,更深刻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知道什么样的展开图能拼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所学加以总结归纳,能清晰地看出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巩固提升

1、下列图形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C)。

 

2、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展开图还原成立方体,A点将与(R)点重合。

3、下面五种形状的硬纸各有若干张。

选择哪几种,每种选几张,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A、B、D图中颜色相同的面是对面,A、B、D图可以折成正方体。

C图中如果红色是对面,剩下的4个正方形找不到2组不相邻的对面,C图不能折成正方体。

①和②是对面,把②折到①的对面和③相邻,③向上折起,点A与点R重合。

 

选择两种正方形硬纸,可以围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

还可以这样选择,拼成不同的长方体。

通过判断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上都隔着其他的面,不可能相邻。

(2)长方体展开图上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面一定是相对的面。

(3)正方体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上不会连在一起,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上都隔着其他的面,不可能相邻。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的目的有两点:

一是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二是直接为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积累实践经验。

课堂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剪纸盒,交流、展示不同平面展开图的时间和空间。

用剪刀剪开纸盒,学生生活中有一些动手经验,但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剪成平面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多样的。

然后观察展开图上相对的面的位置,看看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了解相对的面不会连在一起。

认识正方体展开图时,放手让学生剪展开图并涂色,在充分交流各种平面展开图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些学生没有剪出的展开图,丰富了学生对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认识。

第1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

磁铁每组一块。

自备各种硬币、

1号袋:

铁钉、铅笔、螺丝、铜钥匙、铝钥匙、玻璃弹珠、橡皮、一些回形针等,

2号袋:

布片、小木片、玻璃片、泡沫等。

2、教师准备的材料:

装有水的烧杯,1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疑,引入新课

播放《机器人总动员》中《机器人与磁铁》的有趣片断:

机器人wall-E在路边看到一个马蹄形状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很好奇,上前去看,还没看清楚,那个东西就一下扑在了它的身上,它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把它取下,那东西却粘在了它的手上,它开始发慌了,用尽办法要摆脱它,一扔,那东西粘在它的眼睛上,它越用力却越扔不掉,到最后它费尽力气以为它把那东西扔了,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身离去,可实际上那东西正在它的背上得意地笑呢……

师:

那个东西那么喜欢wall-E,总舍不得离开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答)为什么磁铁会那么喜欢它呢?

(生猜)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磁铁的一些性质(板书:

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探究活动一:

找朋友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很喜欢机器人wall-E,那么磁铁还喜欢什么呢?

下面老师请大家帮着找一找磁铁还有哪些朋友。

大屏幕出示物品:

铁钉、铅笔、螺丝、铜钥匙、铝钥匙、玻璃弹珠、橡皮、回形针(边出示边让学生回答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A、预测

同学们先猜一猜,说说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可能是磁铁的好朋友?

(生答)说说你预测的理由和根据。

要想知道磁铁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做呢?

(用实验证明)

B、实验探究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每六人为一个小组,小组长负责分好工并监督,后勤部长从袋里取出材料(1人),操作员操作(1人),记录员记录(2人),首席发言人汇报(1人)。

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物体名称

共同特点

物体名称

共同特点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铁钉、螺丝、回形针能被磁铁吸引。

4、小结。

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是否完全一致。

(铜、铝预测错误)

询问预测错误的原因,引出仅凭感觉来判断是不对的,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判断准确。

讨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知什么?

你能够再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一下磁铁的这个性质吗?

我们只用了16种材料,科学家用了更多种材料做实验后,发现磁铁的确能够吸住铁的物质,我们把磁铁的这个特点叫做磁性。

(教师贴上板书,用磁铁固定住)

那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磁铁那么喜欢WALL-E了吗?

(2)探究活动二:

巧辨真假

1、预测

师:

刚才通过实验,同学们很准确地找出了磁铁的朋友,并总结出了它们的共同特点。

现在,有些家伙看到磁铁那么好玩,也冒充到“铁”家庭行列中来了,请你用你的火眼金睛看一看,这些硬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答。

师:

当然,光看看,我们不能判断谁是磁铁的真朋友,谁是冒充的,你们每个小组都先准备了一套这样的硬币,请你用看、摸、听、闻等方法来判断这些硬币当中哪些含有铁,哪些不含有铁。

请你先用感官判断,(注意,不可以用磁铁)把认为有铁的放在一起,没有铁的放在一起。

取出材料,学生分类

2、动手实验

下面,同学们再利用磁铁的磁性检验一下

3、汇报结果

从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

教师课件展示,归类。

同学们,你们的实验结果和预测相同吗?

师(抓住不同的小组):

哪些小组是不一样的?

师: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硬币能够被吸住,有些硬币不能够被吸住。

生可能答:

因为那些崭新的硬币里面是由铁做的。

师:

你认为是因为新旧关系呢,还是由于里面有铁呢?

师:

除了铁以外,其实里有些硬币还含有镍金属,除了这些,钴也能够被磁铁吸住。

板书:

镍、钴,磁铁主要能够吸住这三种金属。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硬币成分,并解读和解释。

1元硬币钢芯镀镍(铁和铜)

旧版1角硬币铝合金

新版1角硬币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

旧版5角硬币铜锌合金

新版5角硬币钢芯镀铜合金(主要是铁和铜)

师: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呢?

小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各种硬币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利用磁铁的这个特征,我们还可以去鉴别市场上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假币,比如有些一元硬币,如果是铝制材料,就吸不住,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鉴别吗?

师:

当然,生活当中,很多物品我们都可以用磁铁去吸吸看,也有部分物品不能去接触,比方说电视机、电脑、手机、硬盘、手表等等物品,磁铁接触后会损坏这些物品。

三、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磁铁的知识?

这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一步去了解,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老师相信你们!

愿同学们都成为小小科学家!

(反思:

“兴趣为学习之本”。

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用一个幽默风趣的短片,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巧妙地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为什么短片中的机器人始终摆脱不了那马蹄形的东西呢?

课堂至此,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直奔本课的主题:

磁铁的性质。

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的材料清晰地出现,让学生预测谁可能是磁铁的朋友,再通过实验结果否定猜测的结果,在错误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概括-结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先思考再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目的性增强活动的价值。

其次,将学生思考的焦点聚集到会有矛盾的物体上,集中有限的资源,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只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扶他一把,而不是手把手的生牵硬拉。

磁铁吸铁的性质有的学生在平时已经发现了,解决硬币家族的争吵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帮助别人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练习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整节课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