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73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docx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B2.B3.B4.B5.B6.B7.C

8.D9.B10.D11.C12.A13.B14.D

二、填空题

1、1946美国ENIAC

2、4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

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7、744568237553008

8、02921717A2FCB1B1B7D9E4AE

9、5000

10、72128

三、问答题

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

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

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

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

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

(1)取出指令:

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

(2)分析指令:

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

(3)执行指令:

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

(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

(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

1、(111011)2=(59)10=(73)8=(3B)16

()2=(203)10=(313)8=(CB)16

(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

2、(176)8=()2

(51.32)8=(101001.011010)2

(0.23)8=(0.010011)2

3、(85E)16=

(1)2

(387.15)16=(1.00010101)2

4、(79)=()原码=()反码=()补码

(-43)=()原码=()反码=()补码

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

一、选择题

1.A2.D3.D4.C5.B6.C7.C8.A9.D10.B

11.D12.C13.C14.B15.D16.A17.C18.D19.D20.D

二、填空题

1、系统应用

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

3、数据库管理系统

4、1000赫兹

5、ROMRAMCache

6.、RAM数据丢失

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

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

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10、3264

11、图形加速接口

12、CPU与内存内存

13、控制器运算器

14、CPU与内存

15、指令数据

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

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

一、选择题

1.C2.B3.A4.D5.A6.D7.B

8.B9.B10.A11.B12.B13.A14.B

二、填充题

1、文件管理

2、并发性

3、EXIT

4、Am*.wav

5、开始

6、Alt+PrintScreen

7、PrintScreen

8、Ctrl+Z

9、全选

10、添加/删除程序

11、输入法

三、问答题

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2、程序被加载到内存中后,其执行的过程称为“进程”,“程序”是计算机的指令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3、弥补内存空间不足的缺陷,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4、单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纽,或双击标题栏最左端标题,或ALT+F4,或CTRL+W,或“文件”菜单中的“关闭”。

5、打开“回收站”,选择“还原”。

软盘上文件删除不可还原。

6、双击任务栏上的时间,或双击“控制面板”窗口中的“日期时间”,弹出“日期和时间”对话框,进行修改。

在桌面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或双击“控制面板”窗口中的“显示”,在“屏幕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屏幕保护程序”设置。

7、快捷方式是连接文件的路径,指向文件而不是文件本身,可以方便的打开文件,删除不会影响文件,而文件是主体,删除就没有了。

8、可以设置“桌面墙纸”、“屏幕保护程序”、“外观”及“分辨率”和“刷新率”等。

第4章常用办公软件

一、选择题

1.C2.B3.B4.A5.B6.B7.D8.C9.C10.D

11.AD12.A13.D14.D15.C16.B17.ABCE18.B19.A

二、填空题

1、工具/查找

2、格式字体

3、两端对齐右对齐居中分散对齐

4、格式段落

5、视图/工具栏

6、打印预览

7、325525665536

8、3

9、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升序降序

10、等号手动输入插入函数

11、右左

12、排序

13、演示文稿.ppt

14、文件/新建点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15、幻灯片浏览视图

16、幻灯片浏览视图Ctrl

第5章多媒体技术简介

一、选择题

1.A2.B3.B4.D5.D6.B7.D8.C9.A10.D

11.D12.B13.C14.B15.B16.B

二、填空题

1、媒质媒介

2、集成性实时性交互性

3、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4、图像视频

5、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6、多媒体数据多媒体设备

7、Windows操作系统

8、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9、QuicktimeAVI

10、实时

三、简答题

1、多媒体技术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

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其中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主要配置和各种外部设备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的控制接口卡;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处理软件、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

3、数据压缩方法种类繁多,可以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

常用的无损压缩有:

行程编码、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LZW编码等;常用的有损压缩方法有:

PCM、预测编码、变换编码、插值与外推等。

4、数字音频压缩技术标准分为电话语音压缩、调幅广播语音压缩和调频广播及CD音质的宽带音频压缩3中。

5、位图以像素为基本单位,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亮度和颜色,图像的品质和分辨率有关;矢量图一般用在设计软件上,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图形间互相独立比较容易分开。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21世纪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集中管理。

4、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几种。

5、波特和比特两者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波特率是指数据通信系统中,在线路上每秒钟传送的波形个数,而比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位代码的有效位数,只有在码元的离散值个数N=2时,二者在数值上才相等。

6、画出信号1010101110的ASK,FSK,PSK。

7、画出信号10100111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假设最初码元的后半个码元电平为高)。

8、通常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方法。

脉冲编码调制是以抽样定理为基础的,一个模拟数据要通过这种方法编成数字数据要经过三个步骤:

抽样、量化、编码。

9、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

频分多路复用:

把每个要传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而且各个载波频率是完全独立的。

时分多路复用:

将时间分割成许多时间片,轮流交替传送多路信号。

波分多路复用:

应用于光纤通道。

10、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可靠性,通常采用传送信息时附加差错控制编码来检出错误和纠正错误。

差错控制编码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检错码就是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而纠错码是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11、

应用层:

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地方。

表示层:

将数据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保证所传输的数据经传送后其意义不改变。

会话层:

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进行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

为从源端机到目的机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

选择最佳的路由,使发送站的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报文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目的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我目的站的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

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物理层:

尽可能屏蔽物理设备的差异,对它的高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统一的服务。

12、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标准和约定被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语义、语法、时序。

13、服务是各层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

协议是定义对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帧,分组和报文的格式及意义的一组规则。

14、

应用层:

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给用户。

传输层:

使源端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

网络层:

选择最佳的路由,使发送站的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报文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目的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我目的站的传输层。

网络接口层:

负责网络层与硬件设备间的联系。

15、不一样,TCP是建立在IP协议上的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端到端通信协议。

UDP是对IP协议集的扩充,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

16、双绞线:

性能好、成本低、抗干扰作用较强。

同轴电缆:

主要用于数字传输系统,抗干扰能力优越于双绞线。

光纤:

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十分迟钝,传输容量大,传输特性好。

无线通信介质:

不需要任何物理介质,适用于特殊场合。

17、

(1)要有对数据进行并/串和串/并转换的功能

(2)网卡内必须设置数据缓存功能

(3)网卡要有通信服务功能

18、互联设备在网间的连接路径中进行协议和功能转换,它具有很强的层次性。

19、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它可将多个局域网网段连接到一个大型网络上。

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通常用来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

20、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用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NOS除了具有一般的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应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提供可靠的网络通信和多种网络服务的功能。

21、集中式计算模式:

可靠、安全和管理方便。

C/S计算模式: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的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信开销。

对等计算:

系统依存于边缘化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口的角色;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的或实际的群体。

网格计算:

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