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1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docx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物流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物流

课程类别:

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

必修

教学学时:

90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课程是物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物流地理的分布,能够合理的结合在运输当中,一方面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的理解和运用。

这些都是物流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物流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物流地理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技术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个合理安全的把物流地理运用到物流运输当中,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

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开发与学习型的工作环境结合,需要企业参与制定,一般经历准备、实施和反馈3个阶段。

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包括:

学习型工作的问题引导,可能的信息线索,个体或团队工作的要求,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名录,用于评估和演示的标准等等。

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是对行动、思维及决策进行整合的过程。

本课程的学习环境是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现场等场所,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学习场所,配备各种必要的工具加工设备和生产线,营造实际工作的情境,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物流当中一些地理分布路线,学会运用这些设物流地理当中的基础知识,合理的掌握物流运输日常的物流地理、在物流中物流地理的常见运用。

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阐述物流地理知识和常用物流地理的使用知识

2、基本能概括说出物流地理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物流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物流地理的运用能力

3.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以及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3、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5、具有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

5、具有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四)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为使学生掌握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的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以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等十个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

课程领域及项目名称见表1。

表1领域及项目名称表

总领域

子领域

单元名称

中国地理与经济

中国地理基本特点及其环境结构

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

中国地理环境结构

物流节点布局

交通物流地理

农业物流地理

工业物流地理

商业物流地理

物流地理地区的分布

商业物流的布局

港澳台物流地理的区分布局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集装箱及其国际多式连运

本门课程根据大纲要求共设120个课时。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序号

单元名称

项目和任务

目标

课时

单元1

中国的地理与经济

项目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

任务1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条

任务2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特点

任务3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规律

与前景

项目二经济区与经济区的区分

任务1对劳动地域的分工

任务2对地域经济划分的掌握

项目三三大经济地带

任务1东部沿海地段

任务2中部内陆地段

任务3西部边远地带

1、能叙述中国各区域经济

2、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条件

3、基本能叙述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4、基本能叙述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5、基本能叙述直流电动机的反转

10个课时(8个理论课时2个实践课时)

单元2

中国地理环境结构

项目一地形结构

任务1了解中国地形

任务2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分部

项目二气候结构

任务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任务2气候的结构特点

项目三水文结构

任务1中国水文结构的分部

任务2水文结构分部的特点

掌握中国地形结构的分部,了解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结构特点,了解水文结构的分部及其特点

 

20个课时(12个理论课时8个实践课时)

单元3

物流节点布局

项目一节点概述

项目二物流节点的功能及作用

任务1物流节点的功能

任务2物流节点的作用

项目三物流节点的分类

项目四物流节点类型的分析

会分析各种物流节点的功能、作用以及各个节点的分类,并掌握节点的布局。

 

10个课时(4个理论课时6个实践课时)

单元4

交通物流地理

项目一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点

项目二陆路交通运输网络

项目三水路运输网络

项目四地下与空中运输网络

1、掌握各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2、掌握陆路,水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

3、掌握地上与空中运输的优势及其特点

(10个课时(4个理论课时6个实践课时)

单元5

农业物流地理

 

项目1农业生产布局

项目2种植业生产布局

项目3林业生产布局

项目4畜牧业生产布局

项目5水产业生产布局

项目6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项目7农产品物流

1、能够合理的知道和运用农业、种植业、林业、和水产品业生产布局

2、基本能叙述各个产业的布局结构。

3、结合物流地理的运用优势打开各个农产品的物流渠道

(10个课时(4个理论课时6个实践课时)

单元六

工业物流地理

项目1工业物流地理概述

项目2能源工业结构

项目3冶金法学工业结构

项目4机电、建材工业结构

项目5轻工业结构

项目6工业与物流的关系

掌握工业结构的分部,各个工业分部的特点,明确工业与物流的关系。

20个课时12个理论课时8个践课时

单元七

商业物流地理

 

项目1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

项目2我国商业中心分部

项目3商品流向

项目4商业与物流的关系

能够充分分析影响商业布局因素,我国商业中心的分部及其商品的流向,能够充分明白商业在物流中的重要性。

10个课时(6个理论课时4个实践课时

单元八

港澳台物流地理

项目1香港地区物流地理

项目2澳门地区物流地理

项目3台湾物流地理

掌握香港,澳门,台湾物流地分布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10个课时(8个理论课时2个实践课时

单元九

国际物流地理

 

项目1国际物流概述

项目2国际海洋运输

项目3国际铁路运输

项目4国际航空运输

项目5国际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

能够知道什么是国际物流概述,国际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联运输各自的特点,优缺点。

20个课时(12个理论课时8个实践课时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适用于物流专业。

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内容。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总体采用情境教学法,五个情景采用多个任务驱动法,每个任务有多个要完成,采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具体的项目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法等等。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过程性)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实验报告、闭卷或开卷测试等。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目标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

考核方式

评分

权重

知识

基本

知识

按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运用知识完成书面作业,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回答问题。

作业、课堂笔记和练习,单元测验。

小组互评

10%

教师评定

10%

作业成绩

5%

笔试

25%

能力

基本

技能

正确使用工具、仪表,线路安装正确、运行正常。

故障分析准确、操作规范。

实训报告小组作业调查报告

实训态度与操作

20%

实训报告与回答问题

15%

 

素质

学习

态度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按时完成。

课堂表现记录考勤教师观察课堂笔记

学生自评

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沟通

协作

管理

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按要求做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

小组作业活动、自评、互评记录,同学,教师观察

学生自评

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创新

精神

有自主学习计划,在作业练习中能提出问题和见解,对教学或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个人作业自主学习计划,口头书面提问

学生自评

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总结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校内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工实验台

≥20

实验

2

仪器仪表

≥20

实验

3

装配工具

≥20

实验

4

低压电器

≥20

5

三相电动机

≥20

拆装和检测

6

直流电机

≥20

拆装和检测

7

变压器

≥20

拆装和检测

8

特殊电机

≥3

实验

9

数控车床智能化实训维修系统

≥3

演示实验

10

多媒体设备

1

多媒体教学用

11

电脑

≥40

仿真实验用

除了进行校内的实习实训外,还要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地区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师资条件

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