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351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0、除和除以不同。

A除以B,写成A÷B。

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如:

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48(个)

※12、:

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

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

76-52=24,24÷4=6合成(                              )

※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

     77+23                

               ﹨∕

         25  × □

          \  /

            □

            25×(77+23)

14、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5、 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观察物体

(二)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前面(又叫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先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常选择上面、正(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5、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摆出前排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修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题要求。

6、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为了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可分层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应弄清从哪几个方向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再计算。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

在加法或减法计算中,当某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时,可以把这个数先当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进行加减,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还要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还要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如:

多减要加上  762-598=762-600+2=162+2=164

       少减还要减  768-303=768-300-3=468-3=465

多加要减去  156+43=156+44-1=200-1=199

少加还要加  145+156=145+155+1=300+1=301

3、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c =a × ( b ×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拓展1:

(a-b)×c=a×c-b×c

拓展2:

(a±b±c)×m=a×m±b×m±c×m

拓展3:

(a+b+c)÷m=a÷m+b÷m+c÷m

拓展4:

  (a-b)÷c=a÷c-b÷c

拓展5:

a×c±b×c=(a±b)×c

拓展6:

a÷c±b÷c=(a±b)÷c

※:

乘法分配律是乘、加两种运算的规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

简算时,判断用哪种定律。

4、连除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a÷b÷c÷d=a÷d÷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10.32-1.9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

+      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小数分数的转化:

(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一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两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3)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6、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7、一个小数里有多少个计数单位的问题:

如:

里有(  )个。

写成分数是678/1000,因为678/1000中有678个1/1000,所以里有678个。

8、数位上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含义。

下面数中8的意思:

(8个一);(8个)等等。

9、几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含有几位数的小数。

10、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11、默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2、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

因此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13、给几个数字,根据要求写数。

如:

用6、0、2、4按要求写数。

最大的一位小数:

   最小的两位小数:

     最大的三位小数:

14、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

15、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小数点;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16、最大的一位小数是,最小的一位小数是。

17、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注意:

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的末尾是指小数的最低位)。

18、增加小数位数及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

增加小数位数,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整数改为小数,首先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19、小数大小比较(排成竖列,小数点对齐):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

如:

和.

※20、:

两个整数或小数之间,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21、两数之间填数:

<□<  在较小的那个数后,再添一位,如:

,,………;

再添两位,如:

,,,有无数个。

22、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原数×10;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原数×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原数×1000;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原数÷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原数÷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原数÷1000;

………

23、一个数扩大到几倍,原数×几。

一个数缩小到他的几分之一,原数÷几。

24、小数点移位问题:

标上数字,不够用0占位。

25、名数的改写:

(1)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10,左移一位;100,左移两位……

(2)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除以两个单位的进率,作为小数部分。

※:

不同单位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再还原为原单位写成答案。

 (3)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写成用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10,右移一位;100,右移两位……

(4)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作为高级单位的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乘进率,移动小数点。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6、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就是看保留或精确到哪位的下一位的数,决定四舍五入。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大数的改写。

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小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或“亿”字即可。

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如果前面位数不够,用0占位。

改写用=。

如果需要求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

用≈。

 

※28、一个两位小数,近似数是,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

最小是多少?

       最大:

即在后面添4,所以是。

       最小:

末尾对齐,保留小数点,减一,添5。

所以是。

    

                       ……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有三条高。

重点:

三角形高的画法。

4、三角形的特性:

稳定性。

如:

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5、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确定三条边能否组成三角形)。

6、三角形的分类:

(1)按照角大小来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2)按照边长短来分:

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7、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8、等腰△,两腰等,两底角相等。

是以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9、等腰三角形,求边长,求角度。

10、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一个钝角。

可以根据最大的角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最大的角是哪类角,就属于那类三角形。

最大的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

最大的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

1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2、图形的拼组:

(1)当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长度相等时,就可以拼成四边形。

(2)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并且将不同的等边重合,还可以拼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3)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4)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5)三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梯形;三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能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6)至少需要两个三角形,才可以拼四边形。

(7)至少需要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梯形。

(8)多个三角形可以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13、密铺:

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 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 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 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简算)

七 、图形的运动

(二)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旋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平移、旋转 

对称点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点          (对称点一般用于轴对称)对应点是一个图形经变换后,变换后的的图形与变换前的图形位置相同的点(对应点一般用于平移和旋转)

一、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

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

(2)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特征):

 

(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称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称点位置  (根据性质4) 

(4)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三、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四、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成轴对称

 区别 只有一个图形 有两个图形 

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系 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五、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平移的三要素:

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

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

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

(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八、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各部分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2.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3.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1.复式条形统计图:

用两种以上的长方形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

  

 3.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更便于比较几组数据的大小,提供的信息更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复式条形统计图优点:

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项目数据是多少,能形象的比较不同的数据。

 5.复式条形统计图缺点:

需要自己计算总数,不大方便。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

要确定一个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

横轴长度的确定:

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确定)

 ③画直条或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

 

④不同的直条做不同的标记(如颜色不同或在其中一组画上条纹)

 ⑤写上总标题、数量单位和制图日期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假设法

2、二元一次方程组法

3、公式法

公式1:

(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公式2: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3:

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4:

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