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571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docx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

篇一:

文言文6

文言文《九方皋相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g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

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

“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

秦穆公:

春秋时秦国国君。

子:

尊称,相当于“您”。

年长:

年纪大了。

子姓:

您的家族。

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对:

回答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

形容,形体外表。

相,仔细观察。

天下之马者:

天下最好的马。

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意思是说千里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

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

绝尘:

不扬尘土。

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

弥辙(zhé):

没有车辙。

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

弥,同弭。

下才:

才能低下的人。

良马:

一般的好马。

与共:

―起。

担�g(mò)薪菜:

担柴挑柴。

�g,挑东西用的绳索。

菜,通采。

薪菜,及打柴草。

反:

同“返”,返回。

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

使行求马:

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

牝(pìn):

雌性的鸟、兽。

与“牡”相对。

牡(mǔ):

雄性的鸟、兽。

骊(lí):

纯黑色的马。

说:

同“悦”,高兴。

败矣:

坏了、糟了。

色物:

色,纯色:

物,杂色。

两者指马的颜色。

尚:

尚且。

弗:

不。

喟(kuì)然:

叹气的样子。

太息,长叹。

天机:

天赋的悟性,或非常情深的道理。

遗:

遗漏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

“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

“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

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

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

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

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

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

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

“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问道:

“是匹什么样的马呢?

”九方皋回答说:

“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

“坏了!

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

“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

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

九方皋他所观察地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

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文言文《董行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

天欲晓,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

“个贼住!

即下驴来!

”遂承伏。

人问何以知之。

行成曰:

“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注释】

1策:

辨认

2至:

3遂:

于是

4承伏:

承认服罪

5人问何“以”知之:

凭借

6以此知“之”:

代词,代指这个小偷

7是故:

所以

8善:

擅于

9汗:

流汗

10长行:

走很长的路

【翻译】

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

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

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

“你这贼子给我站住!

立即从驴上下来!

”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

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贼,董行成说:

“这头驴因长途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而是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

”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原文】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罔然自失。

【注释】

穷:

尽,用尽。

绮丽:

泛指华丽的物品。

舆服:

车辆、冠冕和服装。

尝:

曾经。

枝柯:

枝条。

扶疏:

茂盛的样子。

罕:

少有。

示:

给看。

讫:

完毕。

铁如意:

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

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疾:

同“嫉”,嫉妒。

色:

脸色

厉:

严厉。

恨:

遗憾。

卿:

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条干:

枝条树干。

绝世:

世上少见。

如恺许比:

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甚众:

非常之多。

罔然:

失意的样子。

自失:

自感失落。

【翻译】

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

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

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石崇说:

“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

”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文言文《鲁国之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喜曰: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释】

1)为臣妾:

做奴隶。

2)府:

指国库。

3)赐:

子贡的名。

4)子路:

孔子的学生。

5)于:

在。

6)举:

做。

7)移:

改变。

8)施:

给予,传授。

9)适:

适合。

10)寡:

少。

11)臣妾:

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

12)子贡:

孔子的学生。

13)子路:

孔子的学生。

14)损:

损害。

15)复:

再。

16)之:

的。

17)易:

改变。

18)而:

表承接。

19)拜:

感谢。

20)法:

法令,法规。

21)而让其金:

拒绝

【翻译】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

孔子说:

“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

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

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说:

"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

文言文《鲁人身善织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人对曰:

“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注释】

1屦(jù):

麻鞋

2缟:

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3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4跣(xiǎn):

赤脚

5被:

同“披”,覆盖

6或:

有的人

7徙:

迁移

8长:

本领

9或;有人

10冠:

帽子

11身:

自己

【翻译】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鲁国人问:

“为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说:

“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

”。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

“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它们的用途的更广泛,我们怎么会贫穷呢?

文言文《晏子谏杀烛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

1、景公:

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2、弋:

(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

3、使(使烛邹主鸟):

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4、烛邹:

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5、主:

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6、亡:

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7、诏:

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8、欲(召吏欲杀之):

9、罪三:

三条罪状。

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

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10、请:

请求

11、数(shǔ):

历数;列举

12、以(以其罪而杀之):

按照

13、而: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4、使(使吾君、使诸侯):

致使,让。

15、汝:

你。

16、是:

这。

17、以(以鸟之故):

因为。

18、故:

原因,缘故。

19、好:

爱好,喜爱。

20、以(以吾君重鸟):

认为。

21、重:

重视,以……为重。

22、轻:

轻视,以……为轻。

23、士:

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24、前:

前面。

25、毕:

结束。

26、谏:

规劝

27、寡人:

古代君主自称。

28、闻命:

接受教导。

命:

命令,这里指教导。

【翻译】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

不久,鸟飞走了。

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

“好的。

”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