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956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doc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民生”新的历史内涵。

民生是指广大城乡居民的生命、生存、生活和生产。

改善民生是指党和政府改善城乡居民。

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生命、生存、生活和生产状况。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只有城乡居民的利益关系和谐了,各阶层之间、区域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

贫困地区和贫困阶层,与富裕地区和富裕阶层才不至于形成对立的局面,贫困地区和贫困阶层才能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共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成果。

形成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以“社会和谐”为基本内容,同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层面。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只有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利益矛盾的起点,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稳固的群众基础。

改善民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6.25”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党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把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党、国家和政府要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基层群众,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

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扎实推进,筑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这个“必须”阐明了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有效整合社会利益,改善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居民个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同;各自面临的机遇不同;各自生存的环境不同;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遗传因素的不同等等。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撰文指出。

中国“目前城镇最高10%与最低10%收入家庭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大约是31倍,而不是现在统计显示的9倍。

与之相应,全国10%最高收入家庭和10%最低收人家庭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估计在55倍左右。

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

”“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的家庭之间。

用金融资产表示的财富差距估计在90倍左右”。

目前,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收入差距已经超过自由主义的美国和贪婪与腐败政府领导的俄罗斯。

据世界银行估计,只有巴西和阿根廷的贫富差距比中国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居民间贫富差距日益明显,逐步分化成富豪、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三种类型,三者的人数呈金字塔形分布。

富豪处于金字塔的顶部,人数最少。

却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中产阶层的人数次之,处于金字塔的中部;而大多数的低收入居民(贫困阶层)处于金字塔的底部。

然而,富豪、中产阶层、低收入居民的人均财产。

成倒金字塔形。

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形态,容易使社会矛盾激化。

在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三者的获益程度不同。

财富积累的个体差距较大,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不同层次的人均财富差距愈大,社会的稳定系数愈小,社会矛盾越突出。

长此以往,不仅穷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富豪的安全也要受到威胁。

这样就会形成南辕北辙的不良局面,就会远离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贫困居民就无法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如果差距悬殊。

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资源和财富的过度集中总是社会不和谐甚至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人类不和谐的根源产生于利益的差别和不平等,但是通过有效的政治手段抑制这种差别和不平等,就可以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所谓“民生”,通俗地讲,就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

一是医疗保障问题。

由于医保体制不够完善,所以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是教育缺位问题。

当前,城乡居民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教育支出日益构成居民家庭严重的负担。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所导致。

三是就业问题。

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越发困难;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以上诸多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是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已成为今日民生问题的焦点。

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最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解决社会建设中的民生问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必要条件,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本所在。

新时期下,我们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更好更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让人民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