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音乐教材(下册)
《梅花》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任课教师
课型
唱歌课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梅花》
教学模式
聆听——感受——模唱——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能积极参加讨论、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
参与小组创编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梅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诗《梅花》的意境和音律,激发学习古诗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古诗与音乐巧妙的结合。
教学难点
歌曲切分节奏的掌握。
课标落实
组织学生有效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梅花
学具
教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创意
组织教学
一、赏梅
1、教师生动朗读诗歌作品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
2、介绍《梅花》的作者朝代。
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作品,
了解作品的作者朝代。
利用生动的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创意
新授课
二、品梅
1、引导学生齐读古诗
2、欣赏冬日梅花
3、再次深情朗读
三、唱梅
1、初听整体感受
2、复听划分乐段分析情绪
3、视唱曲谱
4、填词慢唱
5、歌曲的难点处理
6、完整演唱
7、有感情的演唱
8、不同形式演唱
四、赞梅
1、教师舞蹈表现
2、小组合作创编用不同形式表现梅花
3、自评、互评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赏读创编《卜算子.咏梅》
六、课堂小结
动情朗读
体会诗意
欣赏图片
静静聆听
划旋律线感受乐段
学生跟琴哼唱旋律
听旋律填词演唱
发现节奏的不同
有感情的演唱
师生合作演唱
欣赏老师的表演
学生讨论: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梅花速度、演唱形式的处理,打击乐器的伴奏,歌伴舞等等
学生共同评价。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并创编歌曲《卜算子.咏梅》
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他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
希望同学们
通过朗读和观赏冬日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诗中的内涵。
用划旋律线的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歌曲的旋律巧妙地结合。
教师的展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在合作中充分体会创编的快乐。
通过朗诵古诗、创编歌曲更好的提升学生创编歌曲的能力。
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古诗及歌曲。
板书设计
梅花
情绪
节奏
速度
《梅花》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生活范围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体验感受与探索音乐的能力增强。
但由于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因此,我将以活泼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同时,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基础和拓展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所教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学生的基础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上课发言比较积极,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较浓。
《梅花》效果分析
本节课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达到了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做到了自主合作、全员参与。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随音乐范唱用手画旋律、模唱等方法让学生学习歌曲,此方法教学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上他们枯燥地视唱,使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的同学们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在动手、动脑、听唱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全部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自动学习,自动参与”,让学生有目的地多听,循序渐进地多唱,合作互动中发明,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
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
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评测练习
组合做创编及表演
《梅花》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音乐课堂最基本的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音乐基本素养,但从哪些方面来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音乐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音乐课,那上好一堂音乐课的标准又是什么?
目前,让学生唱准旋律、打准节奏、声音优美自然便是我们所需要实现的。
本节课这些目标基本能够实现,但在部分环节还有待继续提升,让学生一步一步在这些方面得到提升,需要继续扎实每一环节,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
不足之处:
在课改之下,让课堂留给学生,教师要少讲、精讲,我也曾一次次试图这样做,尽量让自己在课堂没用的话少说,不要重复说同样的话,可一到关键时候,话总是不自觉的滔滔不绝,这是讲课当中不允许的。
反思后觉得,还是课前对课堂程序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心中没底,那么,课上就容易思绪乱飞,也就出现了怕断片,用语言一直补充画面的情况。
课堂中的各环节合理设置,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设计合理,课堂会变得顺畅、舒服,设计不合理反而会使课堂整体节奏变乱,使得课堂无法正常进行。
就拿本节课来说,整体设计还算合理,但最终问题却出现在了课堂结尾部分,由于教唱环节用时不合理,使得课堂最终时间不够用,结束草草了事,又过于牵强的感觉,或者是在课堂结尾部分设计还有待继续思考。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在教学中的教育素养,专业素养是教育素养的前提,教育素养变成了专业素养实现的载体,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体现教师价值,是学生站在教学受益的最顶层。
课标分析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引导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能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五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采用轻声高位的演唱方法进行歌曲学习。
根据以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通过教学及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