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清单.doc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清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清单.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2.1合理膳食与平衡营养
2.1.1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水和无机盐为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为有机物。
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作用很大)。
糖类:
主要的供能物质,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等;如:
谷物、薯类。
食物供能物质脂肪:
主要的贮存能源的物质,如:
肥肉、大豆、花生等。
中的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如:
奶、蛋、鱼、肉等。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营养
成分水:
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各项生理活动,约占体重的60%~70%。
无机盐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钙
儿:
佝偻病、成:
骨质疏松症
牛奶、虾皮、鱼、骨头汤、蛋黄
铁
缺铁性贫血
动物肝脏、肉类、蛋类、豆类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及适量碘盐
锌
生长发育不良
海鲜、动物肝脏
维生素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皮肤粗糙
瘦肉、肝、胡萝卜、玉米、牛奶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糙米、瘦肉、麦麸(fū)
维生素C
皮下和牙龈易出血,严重时患坏血病;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
山楂、橘子、枣、辣椒
维生素D
儿:
佝偻病、成:
骨质疏松症
肝、鸡蛋、牛奶
非供能物质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参与体内代谢活动,含量少。
维生素:
含量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缺乏维生素会引发疾病。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简记:
夜A;脚B;坏C;佝D。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二、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1.热价:
1g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糖和蛋白质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2.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要保持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平衡和食物种类的多样化。
早、中、晚三餐的比例应为3:
4:
3。
2.1.2食物的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2.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
小辞典: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没有甜味,淀粉遇碘会变蓝。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的作用下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结论
A
淀粉糊+2mL唾液
37℃
不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B
淀粉糊+2mL清水
37℃
变蓝
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
唾液是由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
唾液中又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实验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结论
A
馒头块+2mL唾液
37℃
变蓝
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B
馒头渣+2mL唾液
37℃
不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牙齿的咀嚼,能将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增大了食物与唾液接触的面积。
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4.消化的方式:
①物理消化:
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②化学消化:
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淀粉等结构复杂、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易被吸收的小分子。
二、食物在胃肠中的消化
1.食物的消化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口腔:
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咽和食道:
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吸收作用
消胃:
暂时贮存和磨碎食物,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化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道大肠:
形成粪便的场所
消肛门:
粪便排出的通道
系唾液腺(口腔):
分泌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系消胃腺(胃):
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统化胰腺(胰):
分泌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腺肠腺(小肠):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也是唯一一类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
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
2.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物质
消化部位
消化酶
消化最终产物
淀粉
口腔(初步)、小肠
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等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
胃(初步)、小肠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
小肠
胰、肠脂肪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
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
消化道
吸收功能
口腔、食道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适于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1)小肠长,且有多种消化液(长);
(2)小肠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面积大);(3)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薄)。
4.三种营养物质的利用:
(1)葡萄糖:
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转化成多糖和脂肪贮存备用;
(2)氨基酸:
在细胞内重新被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3)甘油和脂肪酸:
到体内合成脂肪。
2.1.4食品安全
1.“QS”是指食品生产许可标识,是食品市场准入标识。
2.购物时注意事项:
看包装上是否有“QS”;是否有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超过保质期;查看食品颜色是否正常,不应被过于鲜艳、诱人的颜色所迷惑;购买肉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要买盖有检疫印章的肉;谨慎购买小商小贩、路边小摊销售的食品。
3.绿色食品:
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识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
分为A级和AA级。
A级绿色食品:
指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AA级绿色食品:
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2.2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2.2.1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
1.血液的成分:
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的特点和功能
⑴血浆:
主要成分是水,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
⑵红细胞:
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
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
⑶白细胞:
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
⑷血小板: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二、输血和血型
1.人类的血液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2.血型不合的人输血,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输血原则:
输同型血为原则(即使是同型血,输血前也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成分输血的原则:
缺什么补什么。
3.血量占体重的分量:
大约7﹪~8﹪。
一次失血﹥30%(1200~1500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4.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2.2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1.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毛细血管的五最:
管壁最薄;血流最慢;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腔最小。
3.三种血管的比较
动脉(鲜红色)
静脉(暗红色)
毛细血管(红色)
功能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
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分送回心脏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最快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大中型静脉内有半月形的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极细(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连接小静脉与小动脉
分布
身体较深处
身体深处或浅处
全身各处
出血状态
呈喷射状
平静缓流
慢慢渗出
止血方法
近心端止血
远心端止血
消毒后包扎
血流方向
主干→分支
分支→主干
最小动脉→最小静脉
★医生把的脉是动脉;看到的青筋(或护士给病人打的吊针)为静脉。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收缩和舒张,像“泵”一样使血液在全身血管里循环流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中,壁最发达,收缩力最强的是左心室。
(上房下室)。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通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房静室动)。
将血液由心脏运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是主动脉。
3.在心脏内,血液的流动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静房室动)。
4.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能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能防止血液从动脉倒流回心室。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5.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2.2.3物质运输的路线
1.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
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2.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3.体循环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肺循环是血液在心脏与肺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此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体循环和肺循环沿各自路线同时进行,在心脏外又连通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使得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6.营养物质和药物经过人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最先到达的是右心房,氧气从肺回来最先到达左心房。
上肢静脉注射青霉素,经过2次心脏(最先到达右心房)和1次肺,最终到达病灶。
★归纳:
体循环是“左出右回”,肺循环是“右出左回”;血液流动方向是“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