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4222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docx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通信专业

班级

姓名

设计起止日期

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月6日

设计题目:

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

设计任务(主要技术参数):

(1)了解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2)掌握呼叫处理程序的层次结构。

分析信令处理程序流程图。

信令处理程序用于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与不同的信令方式相对应,设置有相应的信令处理程序,用来完成对不同信令系统的各种规程处理

(3)分析呼叫控制程序SDL图

(4)实例分析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签字:

年月日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局内呼叫处理程序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设计,掌握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电路组成与作用。

2.熟悉系统运行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在交换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对程控交换机组成的理解。

二、 功能需求分析 

2.1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呼叫处理是基站控制移动台的操作。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呼叫的建立、监督、撤销及呼叫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其他处理。

呼叫处理程序是最能体现交换机特色的软件,在呼叫处理过程中,交换软件的两个基本特点(实时性和并发性)都有所体现。

呼叫处理程序在整个交换机运行软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运行十分频繁,占用处理机的时间最多。

2.2呼叫处理中用到的数据

1.暂时性数据

暂时性数据又称为动态数据,这些数据是在呼叫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它们描述了呼叫的进展情况、相应设备的状态及各设备之间的动态链接关系。

随着呼叫的进展,这些数据被呼叫处理程序不断修改。

从功能的观点来看,有3种暂时性数据:

记录一个呼叫工作情况的数据,说明各种设备工作状态的数据和说明系统中电话资源状态的数据。

①呼叫控制块

呼叫控制块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呼叫的相关信息,例如,呼叫的状态、主叫用户信息、被叫用户信息、呼叫过程中占用的各种公用设备(如记发器、中继器、交换链路)及相应连接关系、呼叫的开始时间、应答时间、计费存储器指针等内容。

呼叫控制块对应于每一个呼叫,在每一个呼叫建立时都要申请一个空闲的呼叫控制块,在呼叫释放时归还,呼叫控制块由呼叫控制程序处理。

②设备表

每个设备都有其相应的表格,用来记录该设备的状态、相应设备的逻辑号和设备号、占用该设备的呼叫控制块的号码以及该设备处理中需要的信息等内容。

不同的设备有其相应的设备表。

例如,用户线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线的状态(忙、闲、阻塞等)、振铃标志等信息,发号器存储器用于存储需发送的号码及发送状态等信息,中继线存储器用来存储中继线的状态、中继线的类型及线路信令的收、发情况等信息。

③资源状态表

在程控交换系统中,有很多的电话资源,如收号器、发号器、出中继器和交换网络链路等,这些资源可能处于若干状态中的一种(空闲、忙、阻塞等),描述状态的数据用来说明全部系统资源的状态。

主要的状态表有线路状态表、服务电路状态表和交换网络链路状态表等。

线路状态表记录了用户线和中继线的状态。

呼叫处理程序通过把某空闲线路在此表中的相应位置忙来占用该线路,释放时则置闲。

服务电路状态表记录了系统中各公用服务电路(如收号器、发号器等)的状态,当要占用某公用电路时就在此表中找出一个处于空闲状态的电路,并把它置忙,在归还时置闲。

交换网络链接状态表记录了各链路的忙/闲状态。

为在交换网络中寻找一条空闲通路,呼叫处理程序必须知道交换网络中各动态链路的状态,该表是按便于寻找通路的方式编排的,在需要完成某个接续时,呼叫处理程序根据主、被叫所在位置,通过查找此表在交换网络中寻找一条能连接主、被叫的空闲通路,并把其中的各动态链路置忙来占用该通路。

2.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描述了用户的全部信息,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电话号码及设备码;

·用户使用状况;

·用户线类别(如普通、投币、用户交换机等);

·用户发话等级;

·用户话机类型;

·新业务使用情况;

·计费类别。

3.局数据

局数据主要有数字分析表、路由和中继数据、计费数据等。

·数字分析表

前缀分析表:

该表用电话号码的前几位为索引,分析结果包括呼叫类型(本地、局间、国内长途、国际长途等),尚需接收的电话号码位数,某字冠对应的路由索引、计费索引等。

地址翻译表:

此表以前缀分析表中得到的等效千位号或等效万位号及电话号码的后几位为索引查表,由此表可得到被叫用户的设备码。

·路由、中继数据

路由、中继数据主要用来说明各个出局局向的路由数,每个路由的中继群数,中继群内的中继线数及中继线的类型、信号方式、物理地址等。

·计费数据

计费数据用来确定到不同目的地的费率、计费方式、节假日的费率以及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费率等数据。

2.3呼叫处理过程

在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呼叫接续过程都是在呼叫处理程序控制下完成的。

一个完整的局内呼叫处理过程描述如下:

1.主叫用户摘机

①在开始时,用户处于空闲状态,电路交换系统对用户进行周期性扫描,监视用户线状态。

用户摘机后电路交换系统检测到用户摘机状态。

②电路交换系统根据摘机用户端口号查询用户类别、话机类别和服务类别,确定用户有权呼入。

2.送拨号音

①在用户有权呼入的前提下,电路交换系统为用户寻找一个空闲的收号器,寻找信号音到主叫用户的空闲路由。

②向主叫用户送拨号音,监视收号器的输入信号,准备收号。

3.收号

①主叫用户拨第一位号码,收号器收到第一位号后,停拨号音。

②主叫用户继续拨号,收号器将收到号码按位储存。

③呼叫处理程序对“已收位”进行计数。

④将号首送到分析程序进行预译处理。

4.号码分析(数字分析)

①号码分析对号首进行预译处理,确定呼叫类别,并根据分析结果是本局、出局、长途或特服等来决定还要接收几位号码。

②根据号码预译结果以及用户订购业务特性决定这一呼叫是否允许接通(如是否限制了长途呼叫或特殊业务等)。

③当号码收完或后续拨号超时退出后,根据所收号码进行号码分析;

④根据号码分析结果,假设是局内有效呼叫,则检查被叫用户是否空闲,若空闲,则标志被叫用户为呼入忙状态。

5.测试并预占主、被叫通话路由

6.向被叫用户振铃

①向被叫用户B振铃;

②向主叫用户A送回铃音;

③监视主、被叫用户状态。

7.被叫应答通话

①被叫摘机应答,电路交换系统检测到后,停振铃和停回铃音;

②建立A、B用户间通话路由,开始通话;

③启动计费设备,开始计费;

④监视主、被叫用户状态。

8.话终、主叫先挂机

①假设主叫用户先挂机,电路交换系统检测到以后,进行通话路由复原;

②停止计费;

③向被叫用户送忙音。

④被叫用户挂机复原

9.被叫先挂机

①另一种可能是被叫用户先挂机。

因为是局内市话呼叫,电路交换系统检测到以后,直接进行通话路由复原;

②停止计费;

③向主叫用户送忙音。

④主叫用户挂机复原。

图1呼叫流程图

2.4话音信道上的控制

监测音(SAT)和信令音(ST)状态的改变用于指示在呼叫过程中某些事件的发生,比如确认指令、发送一个释放请求、发送一个快闪请求和无线链路中断等。

移动台除了能发送和接收模拟信令(SAT和ST)外,也能发送和接收数字消息(用传输速率为10kbps的突发传输模式)。

对数字消息的响应既可以是数字消息也可以是SAT和ST的状态改变。

1.振铃

①等待指令任务。

在移动台被寻呼后,它就要确认初始话音信道的指配。

a.切换。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0)转到(1,1)并保持50ms来确认指令,基站必须维持指令任务的等待。

b.振铃。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0)转到(1,1)来确认指令,基站需要进入应答任务的等待。

c.释放。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0)转到(1,1)来确认指令,并维持(1,1)状态1.8s,接下来基站需关掉发射机。

d.检查。

移动台通过数字消息来确认指令,基站维持指令任务的等待。

e.维护。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0)转到(1,1)来确认指令,基站维持指令模式的等待。

f.调整功率。

移动台通过数字消息来确认指令。

g.本地控制。

信息和行为取决于消息。

②等待应答任务。

当任务到达时,任务计时器被设置为30s。

可发送下列指令:

a.切换。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1)转到(1,0)并保持500ms来确认指令,随后在旧信道上从(1,0)转到(1,1)并保持50ms,最后在新信道上发送(1,1)状态。

b.振铃。

如果没有收到新的信息,则基站需将振铃计时器重置为30s。

c.停止振铃。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1)转到(1,0)来确认指令。

d.释放。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1)转到(1,0)并保持500ms来确认指令,接下来(SAT,ST)状态从(1,0)转到(1,1)并保持1.8s后,基站需关掉发射机。

e.检查。

移动台通过数字消息来确认指令。

f.维护。

如果没有收到新的信息,则基站需将振铃计时器重置为30s。

g.调整功率。

移动台通过数字消息来确认指令。

h.本地控制。

信息和行为取决于消息。

2.会话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1)转到(1,0)来发出一个应答。

基站进入会话任务状态。

①切换。

移动台通过(SAT,ST)状态从(1,0)转到(1,1)并维持50ms来确认指令,而基站需维持在会话任务状态。

②发送被呼地址。

被呼移动台通过含有被呼地址信息的一个数字消息来确认指令。

如果由于传输媒介的原因造成被呼地址错误的话,则这个功能将保存已建立的链路。

③振铃、释放、检查、维护和本地控制功能与在指令任务等待中对应的各项功能是相同的。

④调整功率。

移动台通过数字消息来确认指令。

⑤快闪请求。

移动台发出一个快闪请求的方法是,将(SAT,ST)状态从(1,0)变换成(1,1)并保持(1,1)状态400ms,接下来再传输(1,0)。

⑥释放请求。

移动台发出一个释放请求的方法是,将(SAT,ST)状态从(1,0)变换成(1,1)并保持(1,1)状态1.8s。

然后,基站需关掉发射机。

这种处理用于移动用户拨了一个呼叫号又因为某种原因终止了呼叫的情况。

2.5呼叫处理软件

呼叫处理软件主要负责呼叫连接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业务流程的控制,它是负责整个呼叫过程控制的软件。

具体完成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用户线和中继线上各种输入信号的检测和识别;

②呼叫相关资源的管理;

③对用户数据、呼叫状态以及号码等进行分析;

④路由选择;

⑤控制呼叫状态迁移;

⑥控制计时、送音和交换网

2.6呼叫处理过程的特点

①整个呼叫处理过程可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用一个稳定的状态来表示;

②整个呼叫处理的过程就是在一个稳定状态下,处理机监视、识别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执行任务和输出命令,然后跃迁到下一个稳定状态的循环过程;

③两个稳定的状态之间要执行各种处理;

④在一个稳定状态下,若没有输入信号,状态不会迁移;

⑤相同的输入信号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处理,并迁移到不同的状态;

⑥在同一状态下,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处理是不同的;

在同一状态下,输入同样信号,也可能因不同情况得出不同结果络的连接;

三、处理程序流程设计

3.1呼叫处理程序的调度策略

按程控交换系统各进程对实时性要求的不同,程控交换系统程序的优先级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级别段落:

①故障级(中断级)任务:

发生故障时即响应故障中断,调用故障级处理程序进行故障处理。

 ②时钟级(周期级)任务:

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启动运行,一到时间无条件执行,可被故障级任务中断。

 ③基本级任务:

没有固定的执行周期,有任务就执行,可以被前面两种任务中断。

3.2呼叫处理的过程

呼叫处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事件(输入信号)的作用下,从一个稳定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过程,它具有有限个状态和有限个输入事件,具有一个初始状态,且输入事件引起状态的迁移,因此,对于程控交换系统处理呼叫的行为,我们可以用扩展的有限状态机来描述。

3.3分析呼叫控制程序SDL图

SDL不仅对系统的行为能用扩展的有限状态机来描述,而且能够清楚表达功能部件之间的通信关系和定时器功能。

因而采用SDL语言可以方便、直观、准确的表达呼叫处理过程。

SDL图描述的是一个激励—响应过程。

在呼叫处理过程中,SDL图描述某一状态下,给予一输入信号,然后会带来一系列分析处理动作,输出响应命令(任务执行或输出控制命令),引起状态转移。

常用的图形符号:

1、状态

2、输入

3、输出

4、判别

5、任务

 

图2局内呼叫SDL图

图3一次正常呼叫传送信号的流程图

四、实例设计

下面以F-150程控交换系统中的用户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在F一150系统中,用户数据分为去话数据(ORIG)和来话数据(TERM)。

图5示出了在F—150系统中用户去话数据的结构。

ORIG共占10个字,每字32bit。

ORIG是由用户设备码来索引的。

其中,ST为用户使用状态,ST的取值为0~7,分别代表用户状态为未使用、正常使用、发话限制、来话限制和临时拆机等。

CATEG为用户类别,包括三方面数据:

用户等级(CLS)、发话等级(OG)和话机类别(TEC)。

CLS用来说明用户线性质(如普通用户线、投币电话线、用户小交换机中继线、数据传真线等),OG说明了用户的发话等级(如市话,人工长途、自动长途等),TEC说明用户话机类别(如拨号盘话机、双音频话机等)。

 

ST

CATEG

SVCLS

SPCLS

号簿号码(DN)

J

H

G

F

NOC

CHCLS

SVST

WN

ADSLST

PLE

辅助块地址(AUXB)

PTLNK

AUXWN

ADGLST

呼叫转移号码(TRSDN)

热线号码(HOTDN)

国内直拨通行字(PWETD)

国际直拨通行字(PWIDD)

图5用户去话数据结构

SVCIS为用户业务等级,说明了允许该用户使用的新业务类型,该项有若干位,每位代表一种新业务,当某位为1时表示允许使用该项新业务。

SVST为新业务使用状态,该项同样占若干位,每位代表一种新业务,当用户登记使用某项新业务时,就将相应位置l。

WN为缩位表长度,说明了该用户在缩位表中所占用的单元数,ADSLST为缩位表指针,说明了该用户在缩位表中占用的第一个单元的偏移地址。

来话数据(TERM)由用户电话号码索引,在来话数据中存有该用户的设备号、用户状态、呼叫转移登记指示和恶意呼叫追查指示等内容。

在呼叫处理过程中,呼叫处理程序可利用主叫用户设备码查到主叫用户的去话数据,利用被叫电话号码查到被叫用户的来话数据,进而查到其去话数据。

查到的用户数据(主叫与被叫)都要送到对应于该呼叫的呼叫控制块中,以便根据这些数据对呼叫进行相应处理。

 

五、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所学的内容,掌握交换机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一次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处理程序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六、参考文献

[1]陈锡生,糜正琨.现代电信交换[M].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2]尤克.现代交换技术[M].北京:

机械出版社,2007.9:

158-164

[3]郑少仁.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36-56

[4]强磊.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唐修连.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教程[M].南京:

南京通信工程学院.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