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153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docx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

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

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抢救治疗

2.3.1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

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讨论

3.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血栓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凝。

但出血倾向是华法令抗凝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过度抗凝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

资料显示:

华法令治疗可致全身、腹腔、消化道、泌尿道、支气管、附件出血等[2,3]。

华法令治疗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死亡率为33.3%[1]。

因其不良反应导致后果较为严重,所以使用该药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本组病例中4例患者因下肢疼痛疑为血栓即给患者用药即为滥用药物。

而且研究表明,患者用药后个体差异甚大,患者自身因素如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摄入减少、其它药物影响、原有基础疾病[4]可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使用该药前应做好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情况,方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2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用药指导患者用药知识缺乏,盲目用药,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5]。

华法令抗凝的主要药理机制,是在肝脏内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目前国际通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观察华法令抗凝指标,当INR>5时,有可能发生严重出血,通常以INR2-3为佳。

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监测INR,随时调整用量。

本组病例中,8例服药后未测过INR,其余4例也不能按时监测,未经医生指导自行加大药物剂量7例。

宣传力度不够,遵医行为差,患者没有真正了解该药的危险性是导致华法令过量出血的重要原因[6]。

因此,对于口服华法令的患者应加强宣教,详细告知患者该药的作用、服用剂量、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指导其准确用药,定期复查INR,遵医嘱调整剂量。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树立其用药的风险意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肿瘤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

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约50%的患者在其患病的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出血的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液内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维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

但维持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的恒定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同时存在许多因素影响该过程,例如疾病本身或药物治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营养不良或肝脏病变造成的凝血因子产生减少、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分解、高凝状态、感染等因素。

1控制出血的护理措施

(1)患者应严格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尽可能陪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大咯血的患者应患侧卧位,呕血的患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者的不适主诉。

(4)给予较高浓度的湿化氧气,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减轻组织缺氧。

(5)如是表浅部位出血,应给予加压止血并立即冰敷,冰敷时应防止冻伤发生。

(6)鼻腔出血时,可局部使用肾上腺素以收缩血管,局部冰敷,也可使用明胶海绵填塞。

患者可根据情况采取坐位、半卧位或患侧卧位。

(7)每次更换中心静脉导管的敷料后要至少按压5-10分钟以减少渗血,也可以在穿刺点处使用明胶海绵(或浸有凝血酶的明胶海绵)以促进止血。

一旦出血停止,也不要立即移走明胶海绵,应让它自然脱落,否则会再次出血。

(8)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如:

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止血等。

(9)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一旦出现窒息、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应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10)注意患者出血部位的清洁以预防感染,予以擦澡、更换被服、口腔护理、会阴冲洗、协助坐浴,如疑有感染应立即留取标本并作药敏试验。

(11)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2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全并整洁,有防止磕碰或摔倒的安全措施,如桌角应用软布包裹,地板应防滑,病床设护栏等。

(2)尽量避免侵入操作性,包括;血管穿刺、灌肠、导尿、肛塞栓剂及肌内注射等。

若不可避免,各种穿刺后,如肌内注射、静脉输液,应增加按压止血时间,至少5-10分钟。

穿刺时宜选择小号针头,避免使用止血带。

留置各种导管时,应充分润滑导管,宜选择小号导管,并加强观察其受压处皮肤及黏膜情况。

(3)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其他预防措施详见患者的健康指导。

3健康指导

(1)避免可造成身体伤害的活动。

提醒患者在使用刀叉、剪刀、指甲刀或其他尖锐物品时应避免弄伤自己,提醒患者应使用指甲刀或网状锉刀修建指甲,并且不要剪得太短,尽量使用电动剃须刀,而不要使用传统的刮胡刀。

不要穿紧身衣和质地粗糙的衣物。

(2)应进软食,避免理化刺激,不能进食含有刺、小骨头等易损伤口腔黏膜及消化道的食物。

(3)应使用软毛刷刷牙,避免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避免使用牙线或牙签剔牙。

(4)预防发生便秘,以避免硬便对肠黏膜的损伤和潜在性的颅压增高引起脑出血,可常规使用缓泻剂或软便剂。

(5)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可用液体石蜡油或薄荷油滴鼻剂,增加空气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

(6)避免阴道灌洗及使用阴道栓剂,指导患者可于性交前使用水溶性润滑剂。

每日饮水应在3000ml以上。

(7)不要憋气及剧烈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以避免颅压升高。

(8)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出血情况、治疗用药情况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后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消耗大量的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并发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动亢进,引起严重的凝血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低凝状态而出血。

DIC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病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综合

(一)临床表现

1、出血:

主要见于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肺、颅内出血等。

如有创面或外伤,可以渗血不止,静脉和肌肉注射部位也可出现血肿及渗血。

2、休克或低血压

3、栓塞:

早期由于内脏微血管栓塞而累及肺、肠、肝、脑等,因此常出现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腹痛或腹胀,以及烦躁、昏迷和抽搐,栓塞累及微循环和心脏,表现为脉细速,心率快及血压低。

4、溶血:

常表现为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四肢和腰背痛。

(二)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静、保暖。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头偏向一边,防止窒息。

3、立即测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BP、P、呼吸频率、心率、心律、意识、皮肤出血、颜色、四肢温度、尿量、尿色、大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迅速开通两路以上静脉通路(其中一条给予深静脉置管),按医嘱准确及时给予肝素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潘生丁、右旋糖酐等治疗。

对于深静脉穿刺管、留置针应每日在穿刺部位消毒,调换辅料,定时肝素冲管。

5、        据医嘱及时抽血检查血小板、凝血时间(O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

6、出血的护理:

DIC的消耗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肝素治疗期,应尽量减少创伤性检查和治疗,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可扎之过紧。

操作要细心、准确、力争一针见血。

操作后用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min.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 diaorders)是指HYPERLINK"\t"_blank"凝血因子缺乏或HYPERLINK"\t"_blank"功能异常所致的HYPERLINK"\t"_blank"出血性疾病。

HYPERLINK"\t"_blank"

名词释义

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diaorders)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分类

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1.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常有家族史。

2.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HYPERLINK"\t"_blank"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可分为血友病甲(因子Ⅷ促凝成分即Ⅷ缺乏)及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两型。

因子Ⅷ:

C及因子Ⅸ的生物合成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故称X?

链疾病,两者均为X染色体伴性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

女性携带者虽有不同程度的因子Ⅷ:

C或因子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症状。

约1/3患者查无家族史,可能是家族中男性少或隔代遗传而被忽视,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

通常自幼儿期即有出血倾向,轻型可在青少年甚至成年才被诊断。

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

患者可表现为轻微外伤或手术后严重出血,往往在拔牙或小手术时出血不止。

少数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

出血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

出血程度与血浆因子活性(浓度)相HYPERLINK"ht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