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465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docx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高一语文教案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_高一语文教案_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宜昌市夷陵区一中  陈 文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古诗鉴赏的切入点,理解形象、意象、意境等文体知识。

能力目标:

探讨归纳古诗鉴赏炼情、会神、悟境的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鉴赏古诗方法。

教学难点:

形象、意象、意境的文体知识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2、明示目标,明确考纲。

二、新授:

(一)  鉴赏杜甫的《登岳阳楼》归纳炼情的方法。

1、 配乐朗诵由《登岳阳楼》改写的散文,看文中有哪些景物,并幻化成电影画面。

听后猜一猜是哪一首古诗。

2、 领读《登岳阳楼》3、 理解7个词:

吴楚、坼、乾坤、字、戎马、轩、涕泗4、 你绘出了几幅什么样的画?

(用主谓短语、偏正短语描述文中的景物)5、 颔联这两幅画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其特点,这使你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些类似本联景物特点的句子?

6、 优秀的诗歌是作者内心深处涌出的吟唱,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7、 你是如何读出作者感情的?

请告诉同学你的发现。

A了解处境,知人论世(杜甫写这诗时是什么处境?

)B抓住形象,组合画面(什么是形象,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书: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C抓住情词、情事D抓住文化意象(人孤乎,舟孤乎)8、 男生齐背本诗9、 什么是意象?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如意象是具体化的感觉,是诗人用感觉拥抱材料,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也是读者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桥梁,是解读作者思想感情的代码等)10、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文化意象?

11、男女生竞答一些常用文化意象的内在含义:

月、云、燕、东篱、梅花、松、莲、梧桐、杜娟鸟、蝉、大雁12、用以上炼情的方法完成《山居秋暝》的导学练习。

(二)  鉴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归纳会神的方法1、 男女生轮读,并准备口头改写成散文2、 楚山孤:

山孤乎,人孤乎?

楚山何以孤?

冰玉的特点是什么?

(洁白无瑕)比喻什么情怀?

3、 你是如何领悟出本诗表达的是作者屡遭贬官而坚守信念的志向的?

A联想(冰心玉壶――高洁)B想象(楚山孤峙――坚韧)C卒章显志4、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

(个性化答案:

联想是由此及彼,是复活生活的体验,是唤醒尘封的记忆,是经验的一唱一和,是穿越时间,跨越空间;想象是根据已知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如历历在目,如身临其境)5、 女生齐背《芙蓉楼送辛渐》6、 用以上会神的方法完成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导学练习(先独立答题,后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三)  鉴赏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归纳悟境的方法1、 小组诵读接龙2、 理解词语:

之、广陵、故人、烟花3、 诗中有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

(繁花似锦、草长莺飞)的季节 (逐渐远去,消失在无际)的帆船(湛蓝明净)的天空           (滚滚东逝)的长江特征:

迷蒙、幽远、明丽、广阔4、 环境即心境,景语即情语,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你是如何读出的?

(抓住烟花、孤帆、碧空、江水等景物的特征,即意境。

其中的孤帆,帆孤乎,人孤乎?

)5、 什么是意境?

(个性化答案:

意境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和鸣,是诗人对情景的起兴,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碰撞而迸发的火花。

板书:

意境=景+情+意)6、 用把握意境来领悟主旨的方法鉴赏唐.刘禹锡《乌衣巷》的导学练习7、 女生齐背第一首,男生齐背第二首,全班齐背第三首。

8、 这三首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上高楼的一种孤独的情感,孤独是怎样产生的,你对孤独如何看?

孤独的讨论据时间而定)三、结语:

古诗的鉴赏就是通过语词找形象,通过形象找画面,通过画面找意境,通过悟境来炼情、会神。

生活中不是没有诗,而是缺乏发现诗的眼睛。

读诗吧,让我们诗意的栖息在这蓝色的星球上!

四、作业:

完成导学练习中的扩展练习。

附板书:

知人论世↘                       联想、想象       组合画面↘                    ↗                    炼情          会神       抓住情词↗                    ↘        捕捉意象↗                       卒章显志                             ↖      ↗                                   悟境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的

  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想

  1.课文教学重点是在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和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文章的第一个难点是虚实结合的两条线索,以理清这两条线索为突破口来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第二个难点是作者安排结构时把握读者的心理规律,教学中如能把握读者的这种心理态势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

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学会“三步精读法”学习课文,掌握读书的基本顺序,学会有步骤,有重点地阅读,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的好习惯。

  三步精读是:

  第一步:

初读课文。

看内容,圈圈点点,然后再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二步:

精读课文。

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第三步:

研读课文。

研究写法,理解作者为了表达特定内容,怎样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的,写法有什么特色。

  4.教学本课以“思考和练习”一、二为纲,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记叙文的材料”为辅助材料,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

  1.根据“三步精读法”的第一步要求初读课文。

并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一、二。

  3.预习“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记叙文的材料”短文。

  

第一教时

  一、上课开始,利用小黑板公布本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1.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学习课文在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说明、议论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会运用“三步精读法”学习课文。

  4.明确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在材料的搜集、选用和剪裁上下一番功夫。

  5.培养口述能力和口头作文的能力。

  二、作家、作品简介: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代表作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和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包身工》,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贫苦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上海工人运动的威胁,就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字注音:

  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

  栅(shān)趾(zhǐ)骷髅(kū)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

  吆喝:

(大声喊叫)

  生杀予夺:

(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

(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

(一,全;听,听凭,听任)

  契据是实:

(是,此)

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

(不但)

  四、第二步精读,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以“思考和练习”为纲,采用讨论法进行。

  1.要求学生根据“思考和练习”一、二的前半部分内容,限时八分钟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

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

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

(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

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

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

(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2.根据“思考和练习”一、二的后半部分内容,再次快速阅读。

  

(1)要求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

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

  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

  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2)要求学生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明确:

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的游说,破产农民的心理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

  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场面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劣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的。

  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数字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落后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的。

  3.小结:

通过讨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课文在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说明,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4.布置作业:

  

(1)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2)书面完成“思考和练习”三,思考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

  1.就“思考和练习”三作如下点拨:

  

(1)六个词组排比,既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又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情色彩。

  

(2)“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

(用小黑板)

  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

某人说的话。

“工房重地,闲人莫入”。

  b.表示特定称谓:

“芦柴棒”、“包身契”。

  c.表示突出强调:

“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表示讽刺或否定:

“慈祥”“文明的惩罚”。

  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

“一·二八”战争。

  2.就“思考和练习”四作如下点拨:

  使用特殊句式,一般都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点。

  3.全班同学起立,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开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述的机会。

  然后指名学生口述。

  教师对学生的口述稍作评价后,引导学生与包身工的生活作个比较,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从而奋发学习,争做四有人才。

  二、第三步精读,研究写法。

  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师生双向交流。

  引疑:

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组材的主线,同时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等内容来构思谋篇?

  议疑: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比较集中,教师应作适当的点拨、定向。

  作者写了包身工起身,读者目睹她们的凄惨形象会怎么想呢?

自然会产生关切之情,希望了解她们的来历、身份,所以,接着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作者写了包身工的早餐,读者目睹她们猪狗不如的饮食自然会想到带工老板的残忍刻毒,于是插叙日本厂家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作者写了包身工的上工,读者目睹包身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劳动情景自然会愤愤不平地想到,她们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

于是,紧接着插叙日本纱厂榨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

  作者写了包身工收工,读者目睹了包身工受到的侮辱自然会产生一种痛恨这种罪恶的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感情,文章通过议论,预示了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结局。

  释疑:

这一篇报告文学,是作者经过几年的材料积累和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材料极为丰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事件,作者却能把它组织得井井有条,这得力于作者在安排结构时能把握读者的心理规律,精心而巧妙地安排

一、 教学目标

(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 难点、重点分析

(一)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

(二) 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三) 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四) 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五)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

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

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

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 给生字注音,并指名朗读课文。

阉yan旌jing湮yan皦jiao缇ti抶chi溷hun傫lei脰dou詈li逡qun冏jiong

(三) 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

1、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

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

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

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

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

(关于东林党: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

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

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

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

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

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

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

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

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

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

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3、五义士简介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

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

“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

”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

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

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

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

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

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

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

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

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

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4、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

曾编辑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著有《七录斋集》等。

(四) 讲读第一段

1、 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魏阉是对魏忠贤的贬称。

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阿谀奉承,在各地多有建生祠以媚者。

魏忠贤死后,其生祠陆续被废。

“五人”即葬于已废的魏阉生祠之址。

3、 学生翻译。

    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到了现在,(吴)郡的贤士大夫向当权的人请示,就清理魏阉已废的生词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扬他们的事迹。

啊,也真是盛大的事啊!

4、 教师小结。

本段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

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

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

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

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

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

(五) 讲读第二段

1、 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3、 学生翻译。

    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在)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人,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在)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

唯独(这)五(个)人光明显耀,什么缘故呢?

4、 教师小结。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说明魏阉失败之速。

(2)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作者有几方面的对比?

有什么作用?

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野莽无闻之士比,以“湮没”与“

皦皦”比,充分显示了“疾病而死”的无声无息,不为人道,“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敬仰。

(3)最后,作者以设问引起下文。

(六) 讲读第三段

1、 学生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1)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即明天启七年(1627),“三月之望”即三月十五日。

按:

此事当在天启六年(丙寅,1626)三月,系作者误记。

此文刻碑时已改正。

(2)吾社之行为土先者:

    课本注解:

“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

”不少选本的注解都释“吾社”指复社。

有些选本的注解释“吾社”指东林党,谓张溥是东林党后期组织复社首领之一,追述当年东林党人反对魏阉的斗争,故称东林党为吾社。

&nb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