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420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21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

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

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2.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

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

这表明当时

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

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

3.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

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

4.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

“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

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

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

5.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即行规定:

除官方印行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三种“真道书”外,“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扫清西学传入中国的障碍B.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C.推行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D.赢得辖区士人的广泛支持

6.据统计,1902—1904年中国共译西方书籍533种,英文、德文、法文书共约占40%,日文书约占60%。

其中,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学等327种,约占总数的61%;自然科学112种,应用科学56种,分别约占总数的21%、11%。

据此可知,在此期间

A.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学B.西学知识开始广泛传人中国

C.西学观念已成社会共识D.社会科学书籍译书比重加大

7.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

组织并巩固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此作为号召群众与国民党政权相对抗的一面旗帜;使红军强大到在将来依照军事、政治的环境而能够占领一个或几个工业的、行政的中心城市;把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浪潮扩大到新的区域去;加紧组织和推动城市工人的大规模政治斗争。

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

A.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

8.如图为1954年2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

这一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B.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D.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进行

9.梭伦将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议事程序由流行的呼声表决法(以呼声高低来判断某一决议或人选是否被通过)改为举手或投票表决法。

这一变化

A.削弱了雅典贵族的特权B.否定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C.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D.保障了雅典的政治稳定

10.近代初期,哥白尼运用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方式证实希腊化时代所盛行的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这一科学发现的意义是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B.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变革

C.概括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D.创立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11.1927年,斯大林发出指示,为有效收购粮食,需要对富农(实际上不只是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

这说明在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破坏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维根深蒂固

12.有学者指出:

“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

……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

”该学者认为

A.国家利益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

B.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

C.美苏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

D.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的对立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公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贸易。

这一活动引起清政府的注意,江浙为清朝财源之区和漕运重地,绝不容许在这里出现第二个澳门。

清政府遂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收缩贸易口岸,把中西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口。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颁布“防范外夷五项规条”,重申广州一口通商的规定。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同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年(1864-1894)出口净值由48,655千关两增至128,105千关两,增长了1.6倍多;进口净值由46,210千关两增至162,105千关两,增长了2.5倍。

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出口值由128,105千关两增至377,338千关两,增加了约2倍;进口值由162,103千关两增至471,504千关两,增加了约2倍。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1950年,中央贸易部设立了对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家贸易的中国进口公司、经营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中国进出口公司以及中国畜产、油脂、茶叶、蚕丝、矿产等国有外贸公司。

1950年,国有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到1952年则上升到92.8%,已占绝对优势。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14.材料范伸淹在《十事疏》中的十项改革主张提出后,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希图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

宋仁宗求治心切,对于《十事疏》基本予以采纳,从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到次年五月,就不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

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新法终止。

“庆历新政”至此昙花一现,刚推行了一年多就中途夭折了。

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辅臣条对”。

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然新政推行后,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芝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庆历新政”中途夭折的原因。

15.材料1940年6月4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月13日占领巴黎。

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

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

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此外,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

16.材料严复(1854-1921),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船上实习,1877年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阅读大量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著作。

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

他在《〈天演论〉自序》中说:

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天演论》带来了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使其迅速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

梁启超是最早读《天演论》译稿的人,《天演论》还没正式出版,他就根据其做文章进行宣传了。

“及达尔文出,然后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非图自强,则决不足以自立。

”西方思想的介绍和进化论的传播,在维新理论方面,突破了康有为单从古代圣人那里寻找理论根据的狭隘性,给了人们以新的科学方法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代意义。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耶稣会士满怀仰慕描写的中国是欧洲人的信息源,中国注定要在欧洲思想家中激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指望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

最大的中国迷之一、后来影响了全欧洲的政治家伏尔泰(1694-1778),他把中国部分地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

1733年,他为巴黎剧院改写了一出中国戏剧,名为《赵氏孤儿》。

而且,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

伏尔泰的同事和合作者狄德罗(1713-1784)讥讽他相信耶稣会士的宣传。

1748年,在《论法的精神》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1689-1755)公开反驳了伏尔泰的观点。

确实,截然不同的见解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区分开。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编著《世界:

一部历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县的长官由卿大夫根据军功委任,对春秋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形成冲击,故选A项;县制的推行并未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排除B;春秋时期并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项;完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2.C

【详解】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将官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授经书的博士,限制在儒家一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了儒学在官方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儒学教育,突出儒家经典的地位,并非意味着黄老之学趋向消亡,A选项错误。

汉武帝独尊的儒学已经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内容,不是“纯守儒术”,B选项不符合史实。

汉武帝时期通过官方教育推行儒学,使其主流地位得以确立并非“强化”,D选项错误。

3.A

【详解】

北宋时期过分削弱宰相权力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宰相的事权由分割到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故选D项正确;宰相事权的强化并不能说明君主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宰相事权的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并非是为了适应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题干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难以调和,排除C项。

故选D。

4.B

【详解】

根据材料,明末清初时期,民间招待亲朋的家宴,从原来使用“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发展到使用“宫碗”、“冰盘”,“五簋十景九云锣”,“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奢侈风尚盛行起来,B选项符合题意。

家宴使用的碗碟食物增加与手工业部门生产发达不符,A选项错误。

招待亲友使用的餐具和食物越来越讲究,不能说明社会“走向贫穷”,C项错误;家宴使用的器物食品增加不能说明“逾越礼制现象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