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24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docx

《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心得体会及教学建议

学习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从古至今,随着世界交流逐步走向一个整体,我们的文化交流也在走向融合,走向进步。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是伴随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发生发展起来的。

中国文化以迁徙、不同民族的聚合、贸易往来、战争动乱等为中介,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交汇融合,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前进。

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绝不是在封闭式下成长的,也绝不是与世界文化绝交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

在几千年的成长岁月在,中国文化不仅是在内部各个民族融合交流互相促进,而且通过各种与外界接触的手段中不断吸取和融合外来的先进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交流、融合,不代表是全盘接收外来文化,而是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接收。

中国古代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秦皇汉武吸纳了中亚的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唐宗宋祖吸纳了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明末清初又吸收了欧洲文化,这些都容纳在善于进取的中华文化中。

在这些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一直表现出极为恢弘的气度和极为广博的胸怀,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化。

在汉唐盛世时期,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丝绸之路走入古老的中国大地。

从宗教思想看,中国古代还没有出现过定型的宗教。

像佛教这样组织、教义都十分完整的宗教。

它提出的许多新鲜的宗教观念、宗教理论。

但即使如此,中国也没有对佛教全盘吸收,而是有选择地接受了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的理论观点虽与原始佛教有很大差异,但大乘思想却是对佛陀教法的进一步发挥与完成,特别是在信仰和伦理领域把宗教的世界观发挥得更彻底、更系统化了。

它的高度精密的哲学思辩与宗教幻想的巧妙结合,也适合当时中国人文化发展的高水平。

由此可见,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决不是简单地“拿来” ,而是在吸收中有选择,采撷外来之精华。

这既是在吸收外来文化中所做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随着印度佛教思想被越来越多、越来越完整地介绍和阐扬的同时,也被越来越深刻地加以改造。

其时译经盛行,且译者态度认真,梵汉兼通,儒释兼修,许多经典一译再译,多达十几次。

在这过程中必然又逐渐融入并形成了译者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为以后中国佛教各学派的兴起做了文献和思想的准备,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中国佛教思想逐渐发展成熟,在隋唐时期以宗派形式表现出来。

宗派佛教成为印度佛教在中国土壤上的变种,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产物。

中国佛教的这一特色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印度佛教的吸收、改造和发展,外来佛教就这样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轨道。

在这次取长补短的互补式的文化交往中,不仅是外来文化影响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改革创新也同样影响着世界,同样对其他文化,我们也抱有恢弘的胸襟和严谨的抉择,决不轻易崇拜或轻易唾弃。

但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也不仅是在借鉴包容这一点占优势地位上进行的。

1757年,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与世隔绝的时期。

在这一百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封建制度开始由盛世转为衰落。

尽管明末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也有所发展,但是从15、16世纪开始,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生产关系开始约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明清时期不断强化的封建专制制度闲置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停滞的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入了它的晚期。

鸦片战争前期的中国,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官吏贪污成风;小农经济的衰竭,百姓为承受沉重的赋税普遍变得贫困;国家财政枯竭;军队的战斗力下降;文化的生命也暗淡无光;社会矛盾日益激烈;民众反抗此起彼伏;西方国家屡次挑衅,边疆沿海地区动乱不绝。

这种情况下的清王朝,还是固步自封,自认为还是天朝上国。

对外面的世界浑然不知。

中国闭关一百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点变化。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一个全新强大的文化开始在世界上奔跑起来,挑战着古老的中国文化。

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传教士基督教就已经叩响中国大门;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更是用坚船利炮强迫打开了中国大门。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更是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鸦片谄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侵蚀中国人民的心灵。

使得军队再也无力作战。

虽有心禁鸦片,可终究落得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谁能想到,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就能使东西方的实力发生了一个大逆转,从唐朝到清朝,中国一直作为别的国家朝贡、学习的国家;一百年后,中国被西方远远的甩于身后。

就连邻国日本,一个弹丸小国,也可以骑在中国头上。

可见,这时候的中国是多么的封建、愚昧、落后。

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进行的。

这时期的文化交往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平交往形式,一种是暴力形式。

但是这一时期,暴力形式的交往更为明显。

这种形式下的文化交流,来势汹汹,规模宏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用暴

力形式,强占殖民地,为了使殖民地适应自己的需要,像殖民地输出文化;而殖民地国家,为了反抗殖民统治,而去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技术。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的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旅程。

林则徐、魏源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批有识之士的共识。

林则徐、魏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主要作品有:

《四洲志》、《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录要》、《滑达尔各国律例》、《洋事杂录》。

他们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19世纪50-6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有了进一步发展,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

洪仁玕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

19世纪60年代开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组成的洋务派,继承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始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还创办了海军舰队,其中北洋舰队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这为以后的海军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甲午战争的爆发,暴露了清政府封建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也揭露了中国在物质层面上的学习西方遭到了失败。

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大为震惊。

历时35年,耗资巨大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失败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运动,又称戊戌变法。

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该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最终失败。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辛丑条约》的签定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为闭关锁国一百多年,中国远远的落后与西方先进文明;因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深蒂固,有识之士的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政策等都没有取得成功。

事实证明了,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封建制度已经落后,要想与西方有和平的文化交往,必须从根本上铲除封建制度。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

会员包括十余省的革命党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孙中山当选为总理,黄兴负责执行部。

仿照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建立起来的同盟会,以激进的民主主义纲领把小团体参差不齐的政治水平提到新的高度。

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是同盟会推进革命运动的基本战略。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武昌起义,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12年的成立民主共和国,以南京为临时政府,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国虽然有了自主权力,但是由于国力的衰弱更多的还是处于被动阶段。

经济困顿、军事软弱的南京临时政府急需得带列强的同情与支持,1912年1月5日,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正式宣布承认前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所借外债及赔款,承认各国在华特权,保护各国在华公民的生命财产。

这里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的严重的妥协性。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上台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失败。

1914年7月—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

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

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就已传入中国,1919

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他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有识之士开始著书立说:

《布尔什维主

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展开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并且成立组织: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共产国际的帮助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1920年,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积极帮助中国共产党发展,促进国共合作;1927-1935年,共产国际从多方面给处于极端困难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以巨大帮助,但也给予了非常多的干涉,给中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36年到1943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约束逐步放松。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为共产党在中国扎根,成为执政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949年,中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经过三内内战,终于成立了中国人民共和国。

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纪元。

教学建议:

我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分模块给我们分组自己去找资料,然后上课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老师再补充我们不足的东西。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