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066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质量检测8

8 我的回顾

信 任

信任一个人有时需要许多年的时间。

因此,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倘若你毫不犹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那么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但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赏美文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

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

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

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

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

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

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

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

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

“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

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

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心灵驿站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

这多么愚蠢啊!

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课内挖掘】

1.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过,从少年时代起,“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我”。

在本文节选的部分中,爱因斯坦也因早年对宗教的怀疑而走向了科学的道路。

其实,怀疑精神是由求实精神引申而来的,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任何结论,不迷信权威。

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表现,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也曾说:

正是怀疑和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

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

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

没有合理怀疑,就没有科学创新。

爱因斯坦成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贵在质疑、成功之路、怀疑精神、好奇心等话题中。

2.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

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拿到推荐信之后,满怀感激之情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

“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

他要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

“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是你得答应也送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平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

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学校。

他发愤学习,毕业后成为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扬名天下。

他就是后来饮誉物理学界的科学家英费尔德。

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依然泪流满面:

“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主要的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崇敬。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平等、鼓励、大师的品格等话题中。

【写作范例】

有人询问学者治学的秘诀是什么。

胡适先生说: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中行先生说:

“心在天上,脚在地上。

”范文澜先生说:

“天方地圆。

‘天方’是灵活的头脑,‘地圆’是钻研的精神。

”比较他们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

大胆的想象与刻苦的钻研是成功的关键。

大胆的想象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人们常说:

“没有异想,哪有天开。

”也就是说要想取得“天开”的成果,首先得有大胆的想象。

如果没有人想要发明蒸汽机,人类就不可能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大胆提出相对论,人类就不会进入原子时代;如果没有人想要发明电灯、电话、电脑等电器,人类就不能进入电器乃至信息时代。

纵观人类的历史,人类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大胆的想象密不可分。

正是这一个个大胆的设想激励着人们,引导着人们一步一步走向文明,走向发展,走向繁荣。

然而,光有大胆的想象还远远不够,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下馅饼来。

要想取得成功,还得靠自己的努力。

(《成功的秘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辍学/阔绰 纯粹/猝然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B.撇开/撇嘴 深邃/脑髓 远见卓识/博闻强识

C.悭吝/纤维 炮制/庖厨 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 狙击/诅咒 屏气/屏除

解析:

A项,分别读chuò,cuì/cù,ài/yì;B项,分别读piē/piě,suì/suǐ,shí/zhì;C项,分别读qiān/xiān,páo,pí/bì;D项,分别读jī/jí,jū/zǔ,bǐng。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B.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用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代表关于钓鱼岛主权的谬论,重申了中国的严正立场。

C.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解析:

A.名正言顺:

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此处应用“名副其实”。

C.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而句中“个别领导”是为自己,不合语境。

D.擢发难数:

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是贬义词,此处褒贬不当。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天曝出的消息称,国足原计划与瑞典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两场热身赛已经被取消,原因就是因为国足主帅至今未确定下来。

B.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是一项极具时尚特色和青春气息的校园品牌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

C.据一家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我国18岁到70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少得多。

D.合蚌高铁开通运营,合肥人乘坐高铁4小时进京的梦想得以实现,带着“千里合京一日还”的感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捷。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应删掉“因为”;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据”或“显示”;D项,成分残缺,应在“体会”前加“人们”。

答案:

B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实上,人在冷漠无情地对待动物的同时,对自身的伤害也是同样惨烈的。

________,所以也就被忽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都类似于残害动物的一场场复制。

原来人性的丧失,________,人对动物施暴的过程,也是双手沾上鲜血、耳廓听到嘶喊的过程,________,罪孽感一方面折磨着我们,另一方面又在诱惑着我们。

①人与人之间骇人听闻的酷刑

②但它的结果一定会以其他方式复制和散布开来

③这种惨烈由于没有直接感到剧痛

④就是在这种残害动物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的

⑤比如战争或种族迫害

⑥这种颜色、这种声音一旦渗入心底就会驻留不去

A.⑥③②⑤①④    B.⑥②⑤①③④

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②⑤①④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语段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人伤害动物的后果”。

③“这种惨烈”承接前面“惨烈”应排首位。

②“但”为转折,这种后果的呈现状态。

⑤①举例,因为⑤有“比如”,故⑤在①前。

“原来”同“就是”相联系,所以第5空应选④。

⑥“这种颜色、这种声音”承接“鲜血”“嘶喊”排末位。

答案:

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物理学定律“错”了吗?

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人们运用这个定律解决了不少难题,科学家们为之欢欣鼓舞。

1947年,有人在宇宙射线的云雾照片留下的径迹中看到一个新的奇异粒子,该粒子发生衰变时宇称不同;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种和宇称守恒定律不符的奇怪现象,让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

起初,李政道、杨振宁也都力图在不改变守恒定律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并先后提出不少假说,从实验上加以检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也许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本来就是不守恒的”这个念头在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头脑中紧绕,这意味着拒绝承认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这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一天深夜,李政道家的电话又响了,是杨振宁的声音:

“我借来了西格本所编的有关核谱学的书,厚厚的一大本,明天你到我这来,咱们逐个推算,我感觉到原来的宇称守恒实验好像没有一个是属于弱相互作用的。

“行!

我明天一早就过去。

”李政道兴奋地回答。

第一天,李政道一跨进杨振宁的办公室,就看到杨振宁桌上的一大堆书和一大摞稿纸,再看看杨振宁那熬红的双眼,笑着说:

“杨兄,要注意身体啊。

“彼此!

彼此!

来,坐下来!

”杨振宁捧出一大堆书,“我已经算了几个,确实都以极大的精确度证实了宇称守恒定律,可是这些实验没有一个是属于弱相互作用的。

虽然在以往分析实验数据时都假定了宇称守恒,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必要的。

李政道颇有同感地说:

“对,因为不管我们假定宇称是否守恒,都同样说明以往的实验事实。

”整整一个夏天,两人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所有的实验结果,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1956年10月,李政道和杨振宁发表了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的论文。

这篇后来被誉为“战后最激动人心的发现”的论文指出:

虽然在所有强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证据是强有力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证据一个也找不到。

因此,可以认为:

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也许根本就不成立。

不过,他们又谨慎地补充:

因为目前我们关于奇异粒子的知识仍很缺乏,所以上述论证是不能认真对待的,倒不如把它看作是考查宇称守恒问题的个推动力。

论文发表后,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不同寻常的大胆声明。

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泡利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说:

“我已准备好了一大笔赌注,我敢打赌实验将获得对称的结果。

”实验学家诺尔曼·拉姆齐对费曼教授说: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宇称在衰变中是否不同。

你是否愿意以一百元和一元跟我打赌?

”费曼教授说:

“不,但打五十元的赌我倒是情愿。

仅靠一篇论文不具有说服力,重要的是要有令人信服的实验。

他们不约而同想起美籍华人、著名的女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

素以严谨著称的吴健雄教授,对实验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亲自把关,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常常泡在那里,一起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案。

在100天的实验日子里,吴健雄一步也没有离开实验室。

1956年12月,吴健雄走到每个人身旁,叮嘱大家检查好各种仪器,她自己紧张地注视着计数器。

计数器快速显示,与原来的设想吻合,她沉着地下令:

改变磁场方向。

计数器的荧光液晶数字显示着,在跳跃着,全组人员的心紧张得不可名状……

显示器上的数字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

实验成功了!

吴健雄两眼盯着显示屏,咬咬牙,向大家说了句:

“再来一次!

”重复实验的结果,准确无误。

紧随吴健雄实验之后,全世界有近百个不同实验得到同一结论。

至此,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已成定论。

李、杨的理论告诉人们:

科学总是要前进的,每一次的革命都迫使科学界推翻一种盛极一时的理论,以支持一种与之不相容,然而却是更有生命力的理论。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应该提到的是:

1928年,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在衰变中观察到了宇称不守恒现象,因对宇称守恒定律深信不疑,以为实验出现误差而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大物理学家朗道的研究生曾写了一篇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文章,被朗道斥为“开玩笑”,这位研究生出于对朗道的崇拜而放弃了这一想法。

(摘编自蒋东明《李政道传》)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宇称守恒定律自发现以来,解决了不少科学难题,成为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一直被物理学界奉为不可逾越的信条。

B.李政道、杨振宁一开始就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经过大量推算和深入研究,发现宇称守恒定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C.因为一次实验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人们难以信服,所以吴健雄教授在第一次实验成功后,宣布“再来一次”。

D.李政道、杨振宁的理论提出的第二年,两人就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足以说明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观察到宇称不守恒这一现象,但因为实验误差错失机会,致使这一重大发现推迟了近30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判断。

结合文本相应内容与选项中的分析概括来斟酌。

B项“一开始就怀疑宇称守恒定律”有误,由第二段文字的内容可以证实开始时并不怀疑。

D项“足以说明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文中没有依据。

E项“因为实验误差错失机会”与文章不符,是“以为实验出现误差”,而非实验时出现误差。

答案:

AC

6.尽管李政道、杨振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但在发表的论文中却“又谨慎地补充”,这是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当时物理学界关于奇异粒子的知识还很缺乏;②这种理论还有待更多的实验验证;③虽然李、杨二人经过大量的推算和深入的研究,但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应该更严谨细致。

(意思对即可)

7.文中写李政道、杨振宁论文发表后,几位著名物理学家打赌,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说明宇称守恒定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②表明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对李、杨二人的理论不以为然;③衬托在巨大压力面前,李、杨二人超乎寻常的勇气。

8.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被誉为“战后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请从“勇气”“发现”“执着”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有勇气才敢于创新。

①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尊重事实,不盲从权威;②敢于突破已有经验和理论的束缚;③敢于创建新的理论。

(观点二)发现是科学进步的基础。

①认真研究反常现象,及时捕捉新鲜的信息;②善于发现权威理论不周严的地方;③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观点三)执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

①从失败中寻找新的突破口,确定研究方向;②坚持正确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③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例文:

科学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勇气。

如果我们只是走他人旧路,盲目地崇拜权威,过分地依从规律,在分歧面前缺乏勇气,就不可能拓展科学的领域。

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在衰变中观察到了宇称不守恒现象,因对宇称守恒定律深信不疑,以为实验出现误差而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

大物理学家朗道的研究生曾写了一篇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文章,被朗道斥为“开玩笑”,这位研究生出于对朗道的崇拜而放弃了这一想法;只有鼓足勇气,敢于挑战,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李政道和杨振宁面对前人发现的“铁律”,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物理学又开拓出新的空间。

三、创新语用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摘自《2013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注:

“同比”指的是与2012年3月份相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

(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

(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答出两点即可)

1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分别给这则材料加两条形象化的标题,每条不超过15字。

4000多毫升,这是她11年无偿献出的血量,比她现在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还多;30%,这是她拥有的稀有血型(RH阴性“熊猫血”)在汉族人口中的占比。

“熊猫之家”,这是她创建的QQ群,她通过这个群,继续她认为的“平常事”,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

工作中她虽是普通一员,工作外她却总是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每次都是有求必应献出救命血。

血源招募工作者知道,周晓娟所说的14次“平常事”一点不平常,她献出的每一滴稀有血液,对那些病危的陌生生命而言,是再多的黄金、白银都换不来的。

而她总是默默献血不求任何回报,14次从未主动跟受助人联系过。

她说,只要条件允许,她的献血之路会一直持续。

15

30

答案:

标题参考:

①最美“熊猫姑娘”周晓娟

②热血燃烧着生命的希望

③青春抒写着“怒放的生命”

④热血青春流淌着真善美

⑤11年14次献出救命之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