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274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docx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

【干货】精神科暴力管理技巧及其相关

 

1.暴力的概念及种类

2.暴力的发生及情绪变化

3.暴力行为攻击对象及先兆

4.精神科暴力防范及处理

5.保护性约束相关

6.精神科防暴技能及技巧

 

暴力的概念

 

暴力行为(国内定义):

是指一种强烈的攻击行为,可能是身体的、言语的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做出伤害的行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

通常是指精神病患者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破坏某一物体的攻击性行为。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

WHO定义,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其工作场所所受到的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的或含蓄的挑战。

 

暴力的种类

 

1.语言暴力  即口头攻击,使用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表情,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如谩骂、威胁、讥讽、嘲笑等。

 2.肢体暴力   即身体的攻击,使用身体的特殊部位(例如手、脚)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自身或环境实施暴力。

如抓、打、踢、咬、吐口水、破坏物品等。

3.精神暴力  又称“软暴力”,以这种暴力作为武器,代替不宽容的心将愤怒投射到他人身上,他不能够把我们打的鼻青脸肿,但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受伤,它的特点是常常容易被忽视。

常见的有训斥、羞辱、冷漠、过度役使。

 

暴力的侵犯过程及形式

 

1.包括口头侵犯、对物品实施发泄、对自身的伤害、侵犯他人身体。

2.在暴力行为方式上:

女性患者一抓伤为主.男性患者一伤害方式多为拳击,持物击打头部占40.5%,徒手伤人如拳打脚踢占26.2%,咬人、卡勒颈部、抓伤占33.4%。

受伤部位以头、躯干、四肢为主。

 

暴力患者的情绪变化过程

 

1.引发期:

在出现应激源时,患者无法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会引起自身的情绪反应。

 2.提升期:

当应激源持续存在,未得到有效的干预和降温时,患者对应激的反应强度增加,使情绪反应持续上升。

3.危机期:

患者的情绪失去控制,发生暴力行为。

4.回复期:

经过护理人员的协同处理,控制了暴力行为,患者的情绪逐渐平复。

5.抑制期:

在暂时的控制之后,患者的情绪反应会有短期的抑制,此期患者易出现自责,如不及时进行干预,易引发自伤等意外。

6.平静期:

在暴力行为发生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其暴力行为的原因,给予其恰当的回应,并建议患者做一些控制情绪方面的工作,使患者情绪最终平静下来

 

暴力行为攻击对象

 

攻击主要对象:

护士、医生、患者,护理人员受攻击比例达50%,男护士概率高于女护士。

85%~88%的护士在护理生涯中至少受到过一次攻击。

 

暴力行为先兆

 

 

(一)行为方面:

 身体活动量增加,如情绪激动,表现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呼吸增快等;有的私自藏危险物品,多疑;强制入院的病人对工作人员不满意及入院时有攻击意念或威胁攻击的姿态等。

(二)语言方面:

有攻击敌意的言词、恶言相向,表现为威胁真实或想象中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等。

(三)情感方面:

表情容易紧张且僵直、目露凶光、步步紧逼、大叫、双唇抖颤、焦虑、恐惧、抱怨及要求多,愤怒、敌意、情感不稳定等。

(四)意识方面:

表现为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等。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

 

一、环境和物品的安全管理

1病区环境应适合患者住院需要,室内陈设简单、方便、适用,墙上无钉子、拉绳等危险物品。

2.病区的危险物品必须妥善放置,严格管理。

病区内必备的公用危险品,如体温计、刀、剪、保护带等,必须定量、定点放置,班班清点并交接。

3.患者使用剪刀、针线应在护士的监护下使用。

4.医疗器械带入病区使用时,要注意看护,用完后清点数目放回原处。

5.新入院,外出检查活动、探视后回病区的应注意检查危险物品。

6.患者不可随便进入护士办、治疗室等。

 二、有效的药物治疗

1.加强患者的服药管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

2.尽快的控制精神症状,需服用较大量的精神科药物,护士应认真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消失后,及时疏导患者对药物的恐惧心理。

3.护理人员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攻击行为的先兆,以便及时调整药物,控制病情。

4.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处理,以缓解其不适,防止患者因为不能忍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引发暴力行为。

三、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1.建立科学的排班制度,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人力,科学排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减少浪费,也是减少攻击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

2.护士长排班时注意人员合理搭配,能有效制止患者攻击他人或自伤行为。

四、重视精神科护士自我防护技能训练

1.加强护士对暴力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辨认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掌握具有潜在攻击行为患者的特点,提高预见能力。

2.掌握精神科防暴技能与技巧(脱身法、控制与约束法),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对护理人员及其他患者的伤害,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从而促进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实现行为方式重建、

1.治疗性人际关系的目的促进患者健康、增进患者与人交往、提高患者自尊、加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患者获得满意、丰富的生活。

2.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接纳,非批判性和一致性。

3.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的共同特性是秉承真诚、一致的态度,给予支持,建立信任关系。

4.掌握沟通技巧,以患者为中心,话题须围绕患者的问题开展,鼓励患者表达其感受,护理人员避免过度的自我表露,尽量少用说教的方式

六、为医护人员制定的防范措施

1.确保危险物品使用的安全,固定位置、随时上锁、严格交接班。

2.工作期间不要佩戴首饰,以免被患者抓住,造成损伤。

3.工作期间不要随身携带刀剪等易造成人身伤害的物品,以免被患者用作伤人或自伤的工具。

4.患者的活动必须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以防自伤或伤人。

5.尊重患者的隐私,避免因言语不当导致患者情绪愤怒,发生暴力行为。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处理

 

一、潜在暴力危险的处理

1.1.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评估:

潜在暴力行为的预见和干预,及时发现暴力行为的先兆,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1.2.如病史提供患者曾有暴力行为或发现患者有明显的焦虑行为(急躁不安、神情紧张、来回走动、拍门、摔东西等)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1.3在开始接触有暴力行为的患者时,病房内一定要有能够及时支持的人员,共同制止。

1.4.为患者创造一个无威胁的环境。

保持安静,避免嘈杂,杜绝各种危险物品。

1.5.建立一个具有合作气氛的会谈环境。

以真诚、坦诚、支持的态度,同理性的关心,与患者会谈。

1.6鼓励和指导患者用言语表达其困扰、愤怒等情绪,并允许其有机会宣泄不满情绪,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限制。

1.7尽量表达护士接纳患者的态度,让患者明白护士所进行的对其行为的指导及限制都是为了协助患者控制其不稳定行为。

1.8.护士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且要对患者行为干预。

二、暴力行为出现时的处理

2.1工作人员保持冷静、自控、与患者保持适当距离(1米),侧面面对患者。

避免站在角落位置或贴墙站,不可使患者位于出口之间而堵塞撤退之路,避免与患者产生正面冲突,应以交谈及聆听作为初步接触,而不要试图以武力控制患者。

2.2面对即将发生的暴力行为,应立即呼叫其他人员协助,团结协助,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以简单、清楚、坚定果断的话语提醒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以制止患者的暴力行为。

2.3.当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出现时,要尽快控制场面。

2.4.当患者手持危险物品进行攻击时,不要扮演”英雄“,要及时转移被攻击对象,维持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安静。

2.5.如语言制止无效。

工作人员应有组织地使用暴力管理技能和技巧对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控制。

三、暴力行为处理后的护理

1.及时给予保护约束,进一步强调约束的目的。

待安静合作时解除约束。

2.对受到暴力伤害的患者或护士应立即进行妥善处理,一旦情况允许,尽早陪同施暴患者向受到伤害者赔礼道歉,恢复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关系依然紧张,需将双方暂时隔离。

 

保护性约束及其相关

 

一.约束的应用及护理

约束是把双刃剑,使用须谨慎

⑴知情同意是应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前提;

⑵动态评估患者使用和解除保护性约束的指征;

 ⑶加强保护性约束使用过程中的约束部位观察和记录,避免出现并发症;

⑷加强与患者及健康照顾者的沟通。

密切观察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二.约束保护指征

1有强烈自杀、自伤、伤人行为

2.有明显攻击行为

3.极度兴奋、躁动

4.意识障碍、谵妄躁动时

5.对各种治疗不配合(如静滴、肌注、鼻饲等)

6.尊重患者自己的合理要求(如:

患者告诉医护人员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要求对其加以限制等)

三.约束保护制度

1.约束患者应遵医嘱执行,并写好护理记录。

2.约束保护时,应按约束保护操作常规执行。

无医嘱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擅自约束患者,如遇突发事件须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时,应在采取保护后,由当班医师(必须在1小时内)及时补开医嘱。

3.约束期间应安置在重症室,不离视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30分钟查看约束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4.约束保护部位正确,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以伸入1-2指为宜,2小时松紧更换体位一次,翻活动肢体、按摩受压部位。

 5.做好床旁交接,患者病情、约束带数、松紧、皮肤及床位清洁等。

6.约束超过24小时,必须与主管医生联系,重新评估患者,如需继续约束应重开医嘱。

超过48小时应报首席医师,超过72小时应报病房主任。

四.约束流程参考

评估患者→确定是否需要约束→确定紧急或非紧急情况→报告主管医生→主管医生下达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医嘱→按照约束常规保护患者→按照约束患者护理常规实施保护后的护理→随时观察并评估患者,记录,交班→危险因素解除→报告主管医生→解除约束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