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题研究报告1.docx
《作文课题研究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课题研究报告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课题研究报告1
《提高城乡结合部学生作文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城乡结合部学生作文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类型:
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
[2012]—JKGHBD—0489
课题主持人:
翟小会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
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
课题组成员:
王艳徐秋霞靳转峰李聪娜陈灵刘铁军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改革作文教学现状迫在眉睫。
国内外一些教育专家和语文老师已经开始了作文相关课题的研究,但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就有不同的学生素质,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80%来自农村,相对于城区居民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写作难,怕写作。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写作素材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学习到的东西甚少,他们的娱乐范围更是有限:
比如,旅游、上网学习、参观等等几乎是没有,阅读量也太低。
家长觉悟较低,觉得一本书几十元钱还不如给孩子买身衣服,再加上附近也没有图书馆。
孩子整天埋在作业堆里或面对电视机,阅读面仅来源于语文课本和仅有的一本的《同步作文》,远远达不到新课标阅读量的要求,致使孩子们写作缺乏素材。
(二)写法引导不当第一,在家里,父母在学习这方面内容能够认真指导的很少,每天忙家里,忙生计,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
家长对孩子的写作缺乏有效的辅导。
第二在学校,一些老师没有形成系统、没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说话、写话。
部分老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也只是笼统地把作文要求讲解一遍,至于怎样写具体,怎样围绕中心选材、怎样开头结尾等基本写作知识则一掠而过。
这样促使学生本来就模糊不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更加模糊,造成学生作文的畏难心理。
(三)学生视野狭窄城市的学生因为接触的人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多,吸纳的信息量也就大,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奇闻异事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样耳濡目染,自然知识面就广阔了。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很少接触到外面来的人,他们有的在寄宿制学生上学,有的早晚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每天面对这些熟悉的面孔,只有周末才能出校门。
可到了周末,也不过是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玩,很少有家长带孩子郊游的,或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
正因为他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没有养成良好的留心观察生活习惯,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能力。
(四)孩子缺乏表达记得我们学校的学生刚进学校时,不要说让他们用文从字顺、结构得体、字迹工整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是让他们在人前大声说一句比较完整、通顺和流利的话都会感到相当困难。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不是在课堂内独立完成,而是回家后抄文,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了。
这些现状,虽然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却更加激发了我们课题研究组的老师针对本校的薄弱环节,研讨、建构出一系列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培养和提高习作能力的决心与动机。
为了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激趣——导学——乐写”三步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更新观念提升素养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读书看报,查阅网络信息,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吸收前沿的教育思想,借鉴各种教学模式,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乐于表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以我校的读书节、英语节、礼仪节、体育节等为载体,以校园生态文化为依托,以校园文学社和小记者站为媒介,让习作教学走出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三)指导写法提高能力改革作文指导课教学的研究,教师要善于寻找作文的时机,抓住学生行为、思想感情的爆发点、在学生有事要做、有话想说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即兴练笔,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引导、疏导、辅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和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和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二)观察法:
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调查问卷法:
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研对象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四)个案分析法:
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
(五)教育经验总结法:
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作文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六)网络研究法:
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研究理论,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四、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06—2012.09)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并申报立项。
2.通过调查,分析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3、通过调查,建立有关“小学作文体验教学”资料库。
(二)实施阶段(2012.09—2013.12)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
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4.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三)总结阶段。
(2014.01—2014.03)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朱熹说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材料的源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儿童的生活阅历浅、知识经验不足、思想欠成熟。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观察、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精彩,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课题组从学校、班级、家庭三个方面,精心设计,科学组织许多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来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1)读书节每学年,我校都会围绕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
故事会,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举行识字比赛、听写大赛,通过这些比赛,同学们既领略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对书写的规范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兴趣;读书笔记展评,学生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办读书“手抄报”,设计图文并茂的读书手抄报,让同学们领略到爱读书、会读书的优秀成果,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了激发学生时时刻刻读书的兴趣,我校向学生家长提出倡议,开展“亲子阅读,评选班级‘书香家庭’”活动。
这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
他们纷纷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书中问题,一起交流读后感受。
这项活动增进了孩子和父母感情,加强了两代人的沟通,也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
(2)校园体育节为了更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学校决定把每年11月定为体育节。
在体育节这个广阔舞台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合作意识,如一分钟跳绳、纸衣接力赛跑、拔河比赛、亲子跳绳……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享受运动的快乐的同时,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3)英语节为了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全校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能力,我校在每年四月份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英语文化节。
英语节期间,学校开展了英语“达人秀”比赛、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小明星评选、英语短文书写比赛、英语黑板报展示、英语原声电影欣赏等一系列活动,加深了学校浓厚的英语氛围。
英语文化节活动中,全体同学满怀热情,积极参加了各项活动。
校园英语节以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体会到学英语,用英语的快乐,同时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真实生动的素材。
(4)礼仪节为了传承中华民族“讲文明、重礼仪”的传统美德,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打造“礼仪校园”,我校在每年三月份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师生排演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节目,举行了“文明童谣大家唱”、“我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在闭幕仪式上,各年级排演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节目精彩上演,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礼仪之道的理解。
展示、表演、问答,台上台下师生、家长共参与同互动,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5)种植“开心小菜园”为了树立师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强化师生的劳动意识,让大家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以“为师生学习生活服务,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宗旨,这学期,本校开辟了新的德育基地——开心菜园。
德育处把开心菜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生态体验”理论的高位引领下,采取“生态体验式学习”课堂模式,利用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和其他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各年级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本年级的开心菜园种植蔬菜。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参与,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在种菜的过程中,同学们认识了一些蔬菜,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学到了一定的种菜知识,在蔬菜种植体验中,学生学会观察、懂得尊重、体验收获,养成了热爱大自然,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习惯,在活动中积累体会,为孩子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心菜园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期末,学校专门成立评比小组,对各年级蔬菜的长势和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评比。
近日,老师又带领孩子们采摘蔬菜,学习摘菜、洗菜、做饭、炒菜的方法,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次体验胜过百次说教,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懂得珍惜,收获了无尽的快乐!
(6)小记者体验活动社会生活环境,适时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011年9月,许昌晨报把东城区实验学校正式确立为许昌晨报小记者站,并颁发了小记者站匾牌。
近几年来,共有615名学生加入小记者团队。
我们依托记者站,定期开展活动,如瞻仰革命烈士陵园,义卖晨报,看菊展,组织学生到热电厂参观,异彩纷呈的小记者活动,让孩子们从中汲取了营养,丰富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让他们在参与中观察、发现、获得感悟,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并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激发学生把生活中的这些美感表达出来。
在2012年晨报组织的新春征文和“秀秀我的老妈”征文大赛中我校2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3人获优秀奖;在银行杯、我的移动情等征文活动中共有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
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走进社会,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彩的活动深受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喜爱。
孙赫等5名小记者还在12年10月的灯台架杯双语大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今年的青少年才艺大赛中,我校的王昭元荣获少儿组一等奖,另有5名选手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7)家长特色课我们学校位于新东区的中心,人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东区的成立,吸引来了大批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