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27569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引进医疗检测设备项目

1.1.2项目业主名称、负责人及法定地址

业主单位: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xxxxxx区xx路100号

法人代表:

xxx

1.1.3项目业主概况

xxx市疾控中心前身为xxx市卫生防疫站,2004年4月经xxx市编研究市委批准更名组建,为财政全额拨款正县级社会公益事业单位。

承担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急(慢)性传染病、地方预防控制,卫生监测,健康教育;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指导、培训中心。

1、人员情况

现有57名职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人、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人、中级18人、初级11人。

现有人员结构基本能开展各项业务工作,随着市疾控中心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补充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科室设置

xxx市编委批准同意内设科室13个,现设有办公室、计划财务科、人事科、总务科、信息宣传所、传染病防治所、免疫规划所、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检测检验所、食品卫生监测所、公共与职业卫生监测所、预防医学门诊部。

3、设备现状

市疾控中心现有显微镜、离心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洗板机;电子天秤、恒温箱、烤箱等简易检验仪器设备50余台(件),价值仅400余万元。

设备现状不能满足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监测工作的需要。

4、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市疾控中心自建立以来,在检验监测设备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通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250/10万以内(248/10万),2006年获市卫生局“x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获省卫生厅“xxx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集体”、2006年获国家卫生部“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省疾控中心“2007年度疫苗使用管理三等奖”、2009年省卫生厅表彰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优秀门诊”,连续三年获市卫生局目标考核一等奖。

1.1.4项目实施单位及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实施单位:

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施方式:

公开招标采购方式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

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x市xxx区马市铺路100号)。

1.2.2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医疗检测设备81台(套),其中:

在贷款国奥地利采购25台(套),第三方采购66台(套)。

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5个月。

1.2.3建设期及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从2010年5月-2011年7月。

实施进度见表4-1。

1.3项目总投资、国外贷款国别及金额、配套资金规模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578.24万元,其中:

第一部分工程直接费用2380万元(280万欧元),第二部分工程间接费用64.36万元,建设期(宽限期)利息133.88万元(15.75万欧元)。

国外贷款国别及金额:

根据x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提供奥地利政府贷款信息的函》(川发改外函[2010]405号),本项目拟采用奥地利政府贷款用于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医疗检测设备,项目贷款总金额280万欧元(2380万元人民币)。

配套资金规模及来源:

本项目配套资金共198.24万元(含宽限期利息),由xxx市财政局安排解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要购置设备

台、套

81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578.24

RMB

2.1

设备费用

万欧元

280.00

2.1.1

奥地利采购

万欧元

140.00

25台套

2.1.2

第三方采购

万欧元

140.00

66台套

2.2

借款期(宽限期)利息

万欧元

15.75

2.3

其他费用

万元

64.36

RMB

3

资金筹措

万元

2578.24

RMB

3.1

奥地利政府贷款

万欧元

280.00

3.2

项目单位自筹

万元

198.24

含借款期(宽限期)利息、RMB

4

贷款本息偿还

万欧元

323.75

4.1

借款本金偿还

万欧元

280.00

4.2

借款利息偿还

万欧元

43.75

含借款期(宽限期)利息

5

人员配置

22

6

年维护费用

万元

39.50

年营运费用

注:

100欧元 =850.00人民币(RMB)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城市概况

xxx市系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xxx地区部分县(市)组成的地级市。

位于xxx盆地东北部,川中盆地腹心、xxx江中游,地处浅丘低山过渡地带,东邻广安、南屏重庆、西去成都、北出剑门,是川北交通、通讯枢纽,被xxx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川东北中心城市。

全市辖x区x县一市,共402个乡、镇,总面积12479㎞2,2008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为749.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9.39万人,非农业人口150.10万人),人口密度601人/㎞2。

xxx市城区辖xxx、xx、xxx三区,2008年底xxx城市建成区面积64㎞2,居住人口69.3万人。

其中xxx区为xxx城市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

xxx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众多,文化璀璨,气候温和,物华天宝;教育事业兴盛,科技实力雄厚;xxx是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xxx省内陆地区交通、通讯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和盛产柑橘的“果城”。

地下资源有盐卤、石油、天然气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7万千瓦,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

xxx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丝绸、医药、服装、机械等工业为支柱,工商运建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xxx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8年,xxx市国内生产总值601.95亿元,增长14.3%。

其中:

第一产业171.1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256.17亿元,增长23.2%:

第三产业174.59亿元,增长12.3%。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88亿元,增长4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69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171.7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84元。

xxx市全市GDP总量增长率连续9年达到10%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7个百分点,步入提速增效、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农业结构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粮经比为7:

3,畜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民营经济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正以2个百分点的平均速度得以提高。

xxx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见表2-1。

xxx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表2-1

指标

年份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人均GDP(元)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1990

687.46

49.89

725.71

50.24

1991

691.54

53.90

779.42

54.45

1992

693.63

59.68

860.4

59.54

1993

698.76

85.92

935.55

68.75

1994

698.99

85.92

1229.2

91.69

1995

704.22

102.77

1459.35

110.20

1996

705.6

115.81

1641.3

128.33

1997

708.48

134.69

1901.11

147.98

1998

708.96

146.83

2071.06

162.93

1999

709.85

158.54

2233.43

174.04

2000

709.21

176.78

2492.63

195.48

2001

709.65

200.09

2819.56

216.97

2002

714.45

219.11

3077.00

241.05

2003

717.73

250.32

3496.00

275.71

2004

723.86

307.09

4818.00

332.24

2005

728.94

335.27

5409.00

383.42

2006

733.96

396.46

6384.00

453.28

2007

742.11

508.13

8234.00

579.66

2008

749.49

601.95

9687.00

686.89

平均增长速度(%)

1990-1995

0.49

15.79

/

40.05

1995-2000

0.154

11.5

/

11.31

2000-2005

0.4

12.29

/

7

2.2xxx市疾控事业现状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面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严峻的疫情形势和新医改后落实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行内部管理改革的多重压力和挑战下,全市疾控工作者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球、全国疾病流行形势和国家防控策略,强化全市疾病防控服务与技术指导的职能作用,恪尽职守,奋力拼搏,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置工作,经受住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对我市疾控体系建设的考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规范做好重大、重点疾病防控以及扩大免疫规划和其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完成了各级下达的疾控业务技术工作目标任务。

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组建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卫生检测检验中心,还是xxx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基地。

目前中心有在职职工57人,其中高级职称12名,中级职称18名。

现设有办公室、计划财务科、人事科、总务科、信息宣传所、传染病防治所、免疫规划所、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检测检验所、食品卫生监测所、公共与职业卫生监测所、预防医学门诊部等13个科室。

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开展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免疫接种,承担全市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水卫生、化妆品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杀虫等监测及检验;各类从业人员及学生健康体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并先后圆满完成了中奥、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

2.3项目背景

“十一五”以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对公共卫生工作高度重视。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更高要求,中央、省及地方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好形势;二是国家正在探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发展新模式和全额预算管理工作,特别是卫生部部署的疾控机构绩效评估工作将对提高疾控机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本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4项目实施必要性

近年来,虽然xxx市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由于xxx市市级财政财力薄弱,xxx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仍然十分滞后。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业务用房少,特别是检验用房更是与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疾控中心的地位相差甚远。

二是设备老化落后,更新换代跟不上检验检测发展形势,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本应淘汰的设备因缺少资金购买仍在维持使用,化验检测速度慢、精确度低。

远远不能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了业务开展。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赋予的卫生防病职责。

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对疾病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保障与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依据行政区划,省、市、县(市、区)都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乡镇卫生院内设立防保站,在村卫生室设立监督检查员;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及信息系统设备装备和检验条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要求;各级疾控队伍基本适应当地服务人口需要;努力形成符合我省实际、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精干高效的疾控网络体系。

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切实担负起《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赋予的各项任务,提高日常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为进一步完善xxx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提高对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对暴发疫情、中毒及生物化学危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反应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疾病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结合xxx市卫生防疫站现有医疗检测设备陈旧老化、而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实际情况,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先进医疗检测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2.5本项目使用的奥地利政府贷款具有的优势

贷款成本低:

奥地利政府贷款年利率仅为1.25%。

如果考虑人民币的升值因素,贷款成本更低。

还款周期合理:

20年的贷款还款期属于中长期贷款,还款周期比较合理,对用户和财政负担较小。

第三国采购比例高:

第三国采购份额可达50%,大大增加了设备选择余地和贷款利用率。

各类费用低:

无须支付贷款担保费和银行管理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还可免除关税和增值税。

 

第三章拟购置装备方案

本项目为利用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医疗检测设备。

3.1设备选型原则

选择设备主要体现其先进性、实用性等原则。

经济性:

结合疾控工作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拟引进设备成本和使用效率,选购成本合理、功能适用的设备。

先进性:

综合考虑拟购置设备的性能及技术先进水平,主要是设备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选购行业领先的制造商产品。

设备维护:

在综合考虑性价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难易程度,主要备件的供应能力及维修成本。

安全性:

综合考虑设备使用安全和消防人员自身安全,选购的设备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3.2设备选择

本项目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医疗检测设备,进一步改善xxx市市疾控中心技术条件,为提升xxx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机会,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非常重视。

在选择调研中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所选择设备都是通过用户走访、专家推荐、厂家专题介绍等方式得到的选择。

经过多方面比较,多厂家考察论证后认为,利用本次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所需装备,可选择范围宽,所包括设备生产厂家的设备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条件都较好。

3.3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3.3.1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仪是集激光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细胞荧光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一种新型高科技仪器。

利用流式细胞仪可对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单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定量分析,同时对特定全体加以分选的现代细胞分析仪器。

其特点主要有:

光路调节系统固定;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配备1-2根激光;细胞分选速度慢,主要用于细胞分析。

主要技术特点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速度:

一般流式细胞仪每秒检测1000~5000个细胞,大型机可达每秒上万个细胞。

荧光检测灵敏度:

一般能测出单个细胞上<600个荧光分子,两个细胞间的荧光差>5%即可区分。

前向角散射(FSC)光检测灵敏度:

前向角散射(FSC)反映被测细胞的大小,一般流式细胞仪能够测量到0.2μm~0.5μm。

分辨率:

通常用变异系数CV值来表示,,一般流式细胞仪能够达到<2.0%,这也是测量标本前用荧光微球调整仪器时要求必须达到的。

分选速度:

一般流式细胞仪分选速度>1000个/秒,分选细胞纯度可达99%以上。

3.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是利用生物信息编码(数码)鉴定细菌的新方法。

通过数学的编码技术将细菌的生化反应模式转换成数学模式,给每种细菌的反应模式赋予一组数码,建立数据库或编成检索本。

通过对未知菌进行有关生化试验并将生化反应结果转换成数字(编码),查阅检索本或数据库,得到细菌名称。

采用细菌分解底物后反应液中pH的变化,色原性或荧光原性底物的酶解,测定挥发或不挥发酸,或识别是否生长等方法来分析鉴定细菌。

主要技术特点:

鉴定原理:

终点法、阈值法;比色、比浊动态分析法

菌液浓度控制:

液晶数显比浊仪,测量细菌浓度范围0.0-7.5麦

氏单位。

多点测量,自动显示平均值。

自动加样:

真空批量加样法,每批可同时处理10个试剂卡,每卡需菌悬液小于4ml。

自动处理测试卡:

自动扫描卡片条码、自动核查卡片与标本资料、自动密封卡片、自动上载试卡,自动孵育,自动每15分钟进行一次检测、自动卸载完成卡,自动报告结果。

鉴定细菌范围:

可全自动鉴定菌种400种,包括:

革兰氏阴性杆菌(含大肠杆菌0157及非发酵菌);革兰氏阳性菌(含猪链球菌1型、2型和7种李斯特菌);酵母菌;需氧芽胞杆菌(含炭疽芽孢杆菌);奈瑟菌、嗜血杆菌、弯曲菌、厌氧菌。

鉴定速度:

95%常见细菌≤5小时;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N)2~10小时,革兰氏阳性菌(GP)2~8小时。

药敏试验:

满足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两大类细菌药敏试验,速度4—15小时,95%常见细菌药敏≤6小时;抗生素已含第4代头孢等。

3.3.3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其最基本的功能上而言,主要是一种定性分析工具。

采用LC与MS联机的操作方式,可充分发挥液相色谱的分离功能和质谱仪的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如单离子检测、中性丢失等),来获取一些混合物中单一组分的结构信息。

选用混合编程扫描技术,进行多级质谱方式(MS/MS或MSn)可同时检测(准)分子离子和若干碎片离子,进一步获取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主要技术特点:

创新的QJet-2离子导入技术: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改善了真空的分配

创新的弯曲LINAC®碰撞室:

提高了离子传输速度,增加了离子容量,同时能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改善了质谱数据质量

创新的Q3线性加速技术:

极大地提高了MS/MS扫描能力

独特的“杆-阱扫描”(MRM-IDA-EPI)方式:

可以建立高质量的EPI质谱库

创新的AcQuRate脉冲离子计数检测器:

确保系统的重现性和精确性

创新的eQ电子学设计:

确保进行快速扫描和快速正负切换扫描

专利的气帘气接口技术:

降低了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TurboV离子源:

这是一款久经考验的高性能离子源,可适应范围的液相流速要求,有效防止电

喷雾的离子抑制现象,具有自清洁探头的功能

QTRAP®5500LC/MS/MS系统在同一台质谱上能提供超高灵敏度的定量分析数据和定性分析数据(能做MRM,就能做MS/MS)。

此系统能将串联四极杆的扫描方式和线性离子阱的扫描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使成为药物发现,ADME/毒理研究,代谢组学,法医学,临床研究,环境和食品安全分析等诸多领域的超级分析平台,它是超低含量组分的快速、自动化定量、定性分析的最理想工具。

3.3.4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

从2O世纪8O年代发展至今,已逐渐取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占据了元素分析的主要地位。

它是将ICP高温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仪的灵敏快速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

它提供了最低的检出限、最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干扰少、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以及可提供精确的同位素信息等。

主要技术特点:

多元素测量:

可对多于7O种的元素(从Li到U)进行微量和痕量分析,检测范围从小于1ppt到大于500ppm,可达9个量级。

光谱简单:

每一种元素(In除外),均有一种同位素的谱线不受其他元素的谱线干扰。

所以,在多元素测定时干扰少,此外,样品中的有机相干扰小,可以测量有机相中的元素。

灵敏度高:

样品量少,试剂用量少。

速度快:

通常的分析时间1~5min(含清洗1~2rain)。

应用灵活:

自动设置并自动优化测量条件。

快速半定量分析:

定量标定少量元素之后,仪器可以根据同位素的相对灵敏度测定全部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在进行元素筛选的时候十分有用。

同位素测定:

可进行稳定同位素或放射性同位素的比值分析。

3.3.5全自动微核分析系统

微核实验是反映染色体损伤的重要试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遗传、食品、药物、环境等多领域的遗传毒性评估,以及作为有害职业和生活环境暴露人群遗产损害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主要技术特点:

微核分析系统包括系统生物显微镜、CCD、微核软件、照明装置、工作站,XYZ轴的自动聚焦自动平台,同时个平台上最多可以放四张片子。

PathfinderTMCellscan平台结合μN应用软件工具,侦测所测样本的细胞核和核仁来评估复合毒物。

快速高质量图像捕获系统运用FDA21CFRPart11相关技术和强大的友好界面分析软件可准确可靠的定量。

图像捕获的重要性能指标包括:

每张涂片捕获预设置,轻松捕获和分析;在线决定停止标准(如总细胞数目);自动快速聚焦,选择性侦测apoptotic细胞和中期细胞,全自动侦测和结果分析;自动持续演算,结果分析高度互动,分组标本能够从直方图上选择并逐个目镜检测或显示在屏幕上,以图表形式自动显示结果:

直方图,散点图;高度精密工具进行结果分析:

自动直方图曲线拟合并对2D散点图群分析。

第四章项目管理、建设进度设想与计划安排

4.1建设进度设想

按照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需要及xxx市政府要求,本项目拟订建设期为15个月,从2010年5月-2011年7月。

具体进度见表4-1。

4.2项目实施计划

各项工作实施期限如下:

1、国内审批阶段:

2010年5月到2010年9月,包括可研批复和资金申请报告批复。

2、招标阶段:

2010年10月,通过国际招标确定中标人。

3、合同签署申报阶段:

2010年11月,签订合同并通过财政部对外提交。

4、奥地利政府审批合同阶段:

2010年11月到2010年12月,合同正式审批通过。

5、项目单位和转贷银行签订转贷协议阶段:

2011年1月,合同正式生效。

6、设备生产交货阶段:

2011年1月到2011年7月,设备生产交货。

项目实施进度表

表4-1

序号

项目名称

2010年

2011年

5

6

7

8

9

10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