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220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意外释放造成的事故。

如1979年,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风向成片草木枯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由此可见,化学品事故与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严重,因此如何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以及怎样将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即应急处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下面就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原那么进行简略的介绍。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1、事故报警

1.1  报警

及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是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当会使可能形成灾难性事故变成灾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也能形成灭顶之灾。

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平安的情况下,及时检查事故部位,并向有关人员和“119〞报警;如果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应向当班车间主任或值班长,同时向企业领导报告;如果是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

1.2救援队伍

各主管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一个应急救援专业队,各救援队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根底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开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去除工作;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事故调查。

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每个工人都应按应急方案接受根本培训,使其在发生化学品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2、紧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平安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3、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

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管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屡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防止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4、泄漏控制

易燃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

因此。

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事先进行方案,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响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4.1泄漏处理本卷须知: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4.2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

这可通过以下方法:

在厂领导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4.3对泄漏物的处理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平安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平安地点。

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平安地带扩散。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外表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

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人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

5、火灾控制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假设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

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平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5.1灭火本卷须知

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平安。

5.2灭火对策

扑救初期火灾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平安地点,另外,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平安地控制火灾。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当火灭了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应急处理过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如危险化学品泄漏,应在报警的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等等。

化学品事故生成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

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处理不当,又会引起二次灾害。

因此,各企业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方案。

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方案,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广阔职工具备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化学事故及防护常识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化学危险和泄漏、污染、爆炸、造成损害的事故叫化学事故。

  〔一〕化学危险品可能引起的伤害

    1、刺激眼睛--流泪致盲

    2、灼伤皮肤--溃疡糜烂

    3、损伤呼吸道--胸闷窒息

    4、麻痹神经--头晕昏迷

    5、燃烧爆炸--物毁人亡

  〔二〕防止化学事故

    1、了解化学危险品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妥善保管好化学危险品。

    3、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爆易燃气体。

  〔三〕防护器材

    1、制式器材:

隔绝式和过滤过防毒面具,防毒衣。

    2、简易器材:

湿毛巾、湿口罩、雨衣、雨靴等。

  〔四〕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1、向侧风或侧上风方向迅速撤离。

    2、离开毒区后脱去污染衣物及时洗消。

    3、必要时到医疗部门检查或诊治。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3.1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局部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

当在作用点到达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

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

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

3.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

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作用)。

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复原、水解及结合。

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3排出

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

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化道途径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

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

3.4蓄积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

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根底。

4、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

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

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病状亦不一样;现按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状分述如下。

4.1呼吸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防水肿。

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

急性中毒

.1急性呼吸道炎

刺激性毒物可引起鼻炎、咽喉炎、声门水肿、气管支气管炎等,病症有流涕、喷嚏、咽痛、咳嗽、咯痰、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等。

.2化学性肺炎

肺脏发生炎症,比急性呼吸道炎更严重。

患者有剧烈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热等。

.3化学性肺水肿

患者肺泡内和肺泡间充满液体,多为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是最严重的呼吸道病变,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皮肤、黏膜青紫(紫绀),剧咳,带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等。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铬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