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182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docx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课内文言文

2019-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二:

课内文言文

【解题指津】

聊城中考对课内文言文的考察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积累一定量的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阶段实词积累量在150个左右,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

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1.对于古今异义变化不大的实词,可用把单音词组成双音词的方法来推断。

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是“土地”“方圆”的意思,而今天变成一个固定的意思了。

又如:

“忌不自信”,这里的“自信”是两个词,是“自己”“相信”的意思,而今天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意思。

又如“齐师伐我”,将这四个单音词分别组成“齐国”、“军队”、“讨伐”、“我国”四个双音词,即可将“齐师伐我”的文意理解清楚。

2.对于一些特殊的实词,如词性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我们不妨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1)词性活用。

词性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动心忍性”的“苦、劳、饿、动、忍”可解释为“使……苦、劳、饿、动、忍”,这里采用了使动用法。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又叫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如:

“余”,在我们初中所学的课文中有三种意义:

①《公输》中“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的“余”译为剩下,多余的;②《陈涉世家》中“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的“余”译为整数后表不定余数;③《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余”译为以外,其他。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是极其普遍的。

一词多义也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通假字。

课本中的通假字并不是很多,不难整理与记忆。

如:

《公输》中“公输盘不说”的“说”,同“悦”,喜欢,高兴;《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同“嘱”,嘱托。

(4)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译为不要说,更不必说;“后遂无问津者”的“问津”译为问路。

课本中,古今异义词并不是很多,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这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二、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

即考试手册中要求的六个虚词:

“之”、“其”、“以”、“而”、“何”、“于”。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

如:

《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何”是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反问,相当于“为什么、什么”。

复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理解并牢记其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

(2)根据语言具体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虚词的意义,千万不要把虚词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学习。

(3)注意对文言虚词的积累。

三、掌握常用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古汉语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更多情况下古汉语常用“……者、……也”“……,……也”“……者也”等句式表判断,通常翻译为“……是……”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译:

陈胜,是阳城人。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

作战,是靠勇气的。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另外还用“则”“乃”“为”等这些词表判断的,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

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译:

应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2.省略句。

这是文言语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在不同的表达情况下有省略现象.如:

①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句中省略“渔人”和“山洞”,补全应为: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山洞)初极狭,才通人

②问所从来,省略了“渔人”,补全应为:

问(渔人)所从来。

3.被动句。

现代汉语多用“被”(也用“为”)表示,而古汉语则常用“于”、“为”、“见”或用“为……所……”等格式表示被动。

如: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

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就是说:

高山峰峦被大雪洗的干干净净,像擦拭过一样。

③“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为所吞”是指两只小虫被癞蛤蟆吞掉(《童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4.倒装句。

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

为了能正确翻译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

如: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其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疑问代词,什么;“之”,助词,无实在意义。

4、课内文言文的理解

考点一般会涉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段落内容、关键语句作用、作者写作目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揭示哲理启示、全文写作方法等内容。

如《送东阳马升序》,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现身说法,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备考精练】

一、(2014·黑龙江龙东)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

“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

点燃蜡烛。

④昧行:

在黑暗中走路。

昧:

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

(2)恐已暮矣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2分)

二、(2014·湖南株洲)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巳。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注】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

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

【注】鹳(guàn):

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狼洞其中洞:

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寐:

睡觉

C.鹊巢其上巢:

筑巢D.集古木之上集:

停息、聚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久之,目似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以刀劈狼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①一鹳横空而来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①二鹊亦尾其后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若/相语状,俄而/扬去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3分)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2分)

5.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

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来说明它们是这样的鹊。

(2分)

三、(2014·贵州安顺)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

③阡陌交通()④便要还家()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2分)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4分)

5.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4分)

四、(2014·山东青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五柳先生传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便要还家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分)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

五、(2014·山东德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

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

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①李士衡:

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

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③藉:

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沿溯阻绝沿:

(2)清荣峻茂荣:

(3)与之俱使高丽俱:

(4)船欲倾覆欲: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分)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2分)

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分)

七、(2014·辽宁阜新)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是岁①十月之望②,步自雪堂③,将归于临皋④。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⑤。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⑥!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

鲈。

顾⑦安所⑧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⑨。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①是岁:

这一年,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②望:

阴历每月十五日。

③雪堂:

苏轼在黄州时建造的自住厅堂。

④临皋:

亭名。

⑤黄泥之坂:

即“黄泥坂”,山坡名。

⑥如此良夜何:

如何度过这个良夜。

⑦顾:

但是。

⑧安所:

从什么地方。

⑨谋诸妇:

和妻子商量这事。

诸,“之于”的合音词。

1.下面子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状如松江之鲈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是岁十月之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C.已而叹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醉翁亭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

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分)

八(2014·福建泉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

①尊君在不不: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③客此 客: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

九、(2014·湖北孝感)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②。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③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

“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曰:

“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

①姓:

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

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

母马。

④牡:

公马。

⑤骊(lí):

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

你的看法呢?

说说理由。

(3分)

十、(2014·湖南株洲)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

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

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3分)

十一、(2014·浙江台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满井游记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1)廿二日天稍和

(2)柔梢披风

(3)麦田浅鬣寸许(4)呷浪之鳞

2.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C.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

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

(3分)

十二、(2014·山东济南)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亡:

________

②尉果笞广笞:

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为坛而盟

B.夺而杀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尉首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宋何罪之有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

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十三、(2014·浙江湖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谓先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C.欲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