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001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docx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3.死亡(deat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rganismasawhole)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14.脑死亡(brain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15.昏迷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但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

16.脱水(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7.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18.“三凹”体征是指囟门凹陷、眼窝凹陷和舟状腹体症。

19.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20.等渗性脱水(isotonicdehydrat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mol/L。

21.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潴留,导致细胞、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

22.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

23.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ol/L或血清钠浓度>150mmol/L。

24.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或mEq/L)。

25.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K+浓度大于5.5mmol/L。

26.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disturbance)指由于各种原因使细胞外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27.固定酸(fixedacid)是指体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质的总称,因不能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故又称非挥发酸(unvolatileacid),也称之酸碱的肾性调节。

2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力。

29.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bicarbonate,SB)是指血液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和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30.实际碳酸氢盐(actualbicarbonate,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CO2和实际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31.缓冲碱(bufferbase,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即人体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

32.碱剩余(base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PCO2为5.32kPa,Hb为15g/dL,100%氧饱和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升全血滴定至pH=7.40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L数。

33.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anion,UA)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undeterminedcation,UC)量的差值,即AG=UA-UC。

34.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acidosis)是指由于体固定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酸减少,以及HCO3-大量丢失,导致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35.乳酸酸中毒(lacticacidosis)指当血浆乳酸浓度超过5mmol/L时,称为乳酸酸中毒。

36.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由于血清酮体积聚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称酮症酸中毒。

3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ompensatedmetabolicacidosis)是指经过肺的调节后,若[HCO3-]/[H2CO3]的比值接近于20:

1,则pH进入正常围,AB和SB在原发性降低的基础上呈现AB=SB,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38.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decompensatedmetabolicacidosis)若[HCO3-]/[H2CO3]的比值仍明显低于20:

1,则pH仍低于正常。

3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acidosis)是指因CO2呼出减少或CO2吸入过多,导致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

40.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alkalosis)指由于H+丢失过多,H+转入细胞过多,以及碱性物质输入过多等原因,导致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

41.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alkalosis)指因通气过度使CO2呼出过多,导致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42.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ixedacid-basedisorders)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并存。

43.水肿(edema)是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44.积水(hydrops)是指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

45.滤过分数(filtrationfraction,FF)是指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20%(120/600)。

46.心房利钠肽(atrialnatriureticpolypeptide,ANP)是由21~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激素,它能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抑制醛固酮和ADH的释放,因而具有促进钠、水排出的功用。

47.“隐性水肿”(recessiveedema)指在出现明显凹陷性水肿之前,组织间隙中的液体已经增多,但按压局部无凹陷,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水肿”。

48心性水肿(cardialedema)习惯上将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称为心性水肿。

49.肾性水肿(renaledema)由肾脏疾患导致的全身水肿。

50.肺水肿(pulmonaryedema)过多液体在肺组织间隙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

51.间质性肺水肿(intestitialpulmonaryedema)是指肺水肿时,水肿液通常先积聚在肺组织间隙中,称为间质性肺水肿。

52.肺泡水肿(alveolaredema)当水肿进一步加重时液体才进入肺泡腔,称为肺泡水肿。

53.高压力性肺水肿(high-pressurepulmonaryedema)由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所致肺水肿。

54.高通透性肺水肿(highpermeabilitypulmonaryedema)因肺毛细血管皮和/或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所致肺水肿。

55.脑水肿(cerebraledema)是指脑组织液体含量增加导致脑容积扩大和重量增加。

56.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cerebraledema)是指包括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在的血浆成分进入脑组织间隙。

其特点为在脑白质的组织间隙中有大量含蛋白水肿液积聚。

57.细胞毒性脑水肿(cytotoxiccerebraledema)是见于缺氧、心跳骤停、重金属中毒等导致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抑制,细胞能量耗竭,细胞膜上钠泵功能障碍,使脑细胞钠、水增多,细胞容积增大。

水肿液主要积聚在灰、白质的细胞,细胞外间隙并不扩大,无血管损害,血脑屏障相对完整。

58.渗压性脑水肿(osmoticcerebraledema)见于低钠血症和水中毒使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由于渗透压梯度的存在,水向渗透压较高的脑组织间隙和脑细胞转移。

液体主要积聚在星形细胞,并以白质更为明显。

59.间质性脑水肿(interstitialcerebraledema)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膜炎,肿瘤、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阻塞或压迫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回流障碍。

脑室出现过多液体蓄积致脑室压增高,引起脑室管膜通透性增高,液体遂穿过室管膜进入与脑室相邻的白质。

60.缺氧(hypoxia)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61.低氧血症(hypoxemia)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62.氧分压(partialpressureofoxygen,PO2)为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力。

63.氧容量(oxygenbindingcapacity,CO2max)指PaO2为19.95kPa(150mmHg)、PaCO2为5.32kPa(40mmHg)和38℃条件下,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CO2max高低取决于Hb质和量的影响,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

64.氧含量(oxygencontent,CO2)是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和与Hb化学结合的氧。

当PO2为13.3kPa(100mmHg)时,100ml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氧约为0.3ml,化学结合氧约为19ml。

65.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SO2)是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66.动–静脉氧差(A-VdO2)为CaO2减去CvO2的差值,差值的变化主要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摄取氧的多少和组织对氧利用的能力。

67.P50指在一定体温和血液pH条件下,Hb氧饱度为50%时的氧分压。

68.低性缺氧(hypotonichypoxia)指由PaO2明显降低并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当PaO2低于8kPa(60mmHg)时,可直接导致+CaO2和SaO2明显降低,因此低性缺氧也可以称为低性低氧血症(hyp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