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300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但他们的观察能力等科学素养都比较低,所以三年级的科学观察只要以教师指导为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此外,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内容:

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土壤、植物的一生、 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提出问题,它们是做什么的、提出问题。

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第四单元:

它们是做什么的

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第五单元:

提出问题。

能根据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学教研进度计划表

三年级科学学科

日期

教材内容

教时

备注

1

2、23、

/

2、26

准备周

2

2

3、1

/

3、5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

3

3、8

/

3、12

2、了解土壤

2

4

3、15

/

3、19

3、土壤的保护

2

5

3、22

/

3、26

4、果实和种子

2

6

3、29

/

4、2

5、根、茎、叶、花

2

7

4、5

/

4、9

6、植物和我们

2

清明节放假一天

8

4、12

/

4、16

7、认识固体

2

9

4、19

/

4、23

半期考

2

期中考各校自行安排

10

4、26

/

4、30

8、认识液体

2

日期

教材内容

教时

备注

11

5、3

/

5、7

9、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2

五一节放假一天

12

5、10

/

5、14

10、今天天气怎么样

2

13

5、17

/

5、21

11、气温有多高

2

14

5、24

/

5、28

12、气候与季节

2

15

5、31

/

6、4

13、观察、测量

2

六一儿童节

16

6、7

/

6、11

科学考试

17

6、14

/

6、18

约6月17日期末复习开始

端午节放假一天

18

6、21

/

6、25

期末复习与考试

19

6、28

/

6、30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

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

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

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4.讨论:

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

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

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

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什么?

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官作用,形成探究意识;具有探究土壤热;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问:

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

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

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

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

5.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6.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从问题出发——观察研究过程——解决问题;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研究内容。

3.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一)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

我们将去干什么?

要注意些什么?

2.活动:

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做肥料袋。

三、延伸活动:

管理肥料袋

谈话:

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

应该怎样来解决?

 

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能够将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感激土壤;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谈话: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

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4.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

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及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或进行对比实验。

4.提问: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5.提问:

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6.小结:

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我们已经品尝到了人类一手酿造的苦果。

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的洪水,1999年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以及日益逼近北京城的沙漠……这些都给我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

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条件。

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2、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

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讲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长在哪里呢?

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讲述:

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讲述:

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讲述:

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植物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

请你画下来。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

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讲述:

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4、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5、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

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提问:

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书上图片,提问:

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四、认识茎的作用。

讲述:

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3、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绿叶制造的,知道花的构造。

2、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

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

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

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课前大家也采集了一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写在活动记录上。

4、你能在这个基础上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

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讲述: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三、认识花的构造

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

你认识这些花吗?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难点:

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给桌上物体分类(生活动并汇报)

2、有没有不同意见?

(突出牙膏是混合体)

3、说一说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4、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固体

过度:

看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研究它们?

活动二

1、先把桌上的液体和混合物放到桌子下面

2、师:

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给桌上剩下的固体分类,看看各个小组能根据那些标准给它们分类,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分类方法的最多(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三

教师:

刚才大家运用了那么多方法给固体分类,真了不起!

下面,请每个组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继续进行研究,比一比哪一组观察的仔细、全面。

总结:

任选一组的记录单,师:

这一组同学在记录中写到玻璃是硬的、螺帽是硬的,那么,到底谁更硬呢?

追问:

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

那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程度的,那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螺帽非常硬,而玻璃比较硬

设计意图:

认识固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该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来描述它。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进一步来研究它的性质。

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固体,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固体?

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把它们放到水里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2、同学们看到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在水中是沉的(板书:

沉),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是浮的(板书:

浮)。

看来固体在水中确实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

3、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固体从水里取出来,(学生取固体),与原来相比,这些固体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4、它怎么会变软变小呢?

看来固体在水里除了会沉浮外,还有其他的性质呢!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认识溶解现象

2、探究土壤在水中会不会溶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研究它的性质,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固体在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有的会沉,有的会浮。

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吗?

 

认识液体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简单的实验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3、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液体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

认识一种物体,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看、闻、摸、尝等等)

2、出示四种液体:

水、油、蜂蜜、牛奶

师问:

这是四种液体,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动作夸张,语气神秘)

3、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认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观察的方法去认识。

如:

看、闻、尝等方法。

4、观察完毕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并说说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

(二)初步猜想

1、我们认识了这四种液体,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试管。

你们最想怎样做实验?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实验设想,并且引导学生把这四种液体倒在试管里。

2、猜想:

假如我们把这四种液体倒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想,并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三)验证猜想

1、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

2、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并根据实验记录去完成实验。

3、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四)深入探究

1、这样的结果,大家事先有没有想到?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老师事前也做过了这个实验,也感到非常地困惑。

事后,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采集了一些数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什么吗?

出示几种液体的密度,让学生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2、学生小结:

……………………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教学目标:

⑴科学知识:

让学生知道液体能互相混合,混合不同物质能形成新物质的科学事实。

⑵科学探究:

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液体,如清澈、流动、油腻等;能根据液体与水混合后的特征进行简单分类;运用演示、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⑶情感态度: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材料,你带来了什么呢?

在家里你对它们作了些什么研究呢?

你能向其他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⒉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带的液体。

⒊谈话:

哦,你刚才介绍时主要介绍了××的××。

想一想,还能介绍些什么呢?

对呀,我们还可以介绍××的××。

二、学习新课

⒈提问:

研究之前,把你的液体和水混合后会一样?

会是什么样的?

⒉讲述:

交流完了吗?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小化学家。

待会儿研究时不要把你的液体一下子都用完。

如果在研究中感觉还缺什么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看看,说不定我带了。

还有不要忘了把你看见的记下来。

3、提问:

有的液体能溶解在水中,有的液体不溶解在水中。

不溶解的液体你有办法使它溶解在水中呢?

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4、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用搅拌棒能使不溶解的洗洁精溶解在水中。

油搅拌后也不能溶解在水中。

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油溶解在水中呢?

试试。

三、评价活动

总结:

今天谁带的液体最有趣?

谁在小组里研究最积极?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如果是生硬地进行评价,学生不感兴趣,会走过场。

也许对学生更多的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会好些。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2、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里加盐能增加浮力。

3、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

噢,大家会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还记得把这些物体放进水里的情形吧!

对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物体来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

1、提问:

你们还想用这些物体研究些什么问题呢?

(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

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

(沉的)那你们说用什么样方法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

(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

3、你们想出来的这么多方法,很好。

下面就请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看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浮上来?

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硬币。

在橡皮泥不沉的情下,看看谁放的硬币最多?

(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

橡皮泥可捏成各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

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

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

(可以把土豆挖空……)

3、果然可以,那老师又遇到了难题,我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

4、教师:

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

(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应用。

1、研究“潜水艇”。

2、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

3、提问:

我们都知道船是浮在水面上的交通工具。

那船在什么情况下会沉到水里呢?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2、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3、意识到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天气”两字,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组织学生讨论:

今天天气怎么样?

二、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谈话:

刚才,同学们说了,今天天气很好,是晴天。

除了晴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

2.学生汇报:

有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大风、沙尘暴。

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判断是哪种天气。

组织学生讨论:

在这么许多种天气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呢?

为什么?

三、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1.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将到室外去观察今天的天气,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语观察描述天气,并且指导学生把描述天气的词语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到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