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530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docx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二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直观性B.巩固性C.启发性D.循序渐进

参考答案:

C

专家点评: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

参考答案:

C

专家点评: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

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

3.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参考答案:

D

专家点评: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二、多项选择题

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哪几种经典的观点?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E.以上几种都是

参考答案:

ABCDE

专家点评: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上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等。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该学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三、填空题

2.我国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即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与设在地方的学校、设在闾里的塾校,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

、、、、、。

参考答案:

礼乐射御书数

专家点评:

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

一是礼,即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乐,即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即射技教育;四是御,即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即学字习写的书写教青;六是数,即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3.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

孔子

专家点评:

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D)。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

C.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A)。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B.《师说》

C.《学记》D.《孟子》

4.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C)。

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5.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是在(D)。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D.现代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

C.墨翟D.朱熹

7.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C)。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D.20世纪以后

二、填空题

1.被称为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2.《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代表作。

4.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性、免费性、性。

5.教育的三要素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A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B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3.D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提出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4.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

在学制中具体地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C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中青年脱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6.D古代埃及在中王国以后,开设了职官学校。

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和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很受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7.C对于获得知识,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8.D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的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在1632年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9.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0.B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故可判断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初期。

11.C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

12.A《孟子》中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说法。

13.A根据教育常识可知,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

14.B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二、填空题

1.杜威2.洛克3.雅典4.强迫普及5.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的是(A)。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洛克D.杜威

2.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B)。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A.洛克B.赫尔巴特C.卢梭D.康德

4.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A)。

A.学制B.学校教青C.正规教育D.制度化教育

5.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称

为(C)。

A.普通教育B.全民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8.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D)

A.美德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0.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初期

11.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哪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C)。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学而知之

C.不愤不启,不徘不发D.温故而知新

12.“教育”二字连用最早见于(A)。

A.《孟子》B.《论语》

C.《学记》D.《中庸》

14.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洛克

二、多项选择题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BCDE)。

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A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B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3.D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提出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4.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

在学制中具体地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C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中青年脱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6.D古代埃及在中王国以后,开设了职官学校。

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和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很受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7.C对于获得知识,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8.D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的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在1632年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9.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0.B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故可判断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初期。

11.C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

12.A《孟子》中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说法。

13.A根据教育常识可知,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

14.B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A

专家点评:

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

参考答:

B

专家点评: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C

专家点评: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对个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答案:

ABCDE

专家点评: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参考答案:

ACE

专家点评: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三、填空题

1.决定着教育目的。

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制度

专家点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参考答案:

动力作用

专家点评: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在历史上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往往几十年、几百年一脉相承,而科学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习惯领域,导致教育中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

专家点评: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并使之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巩固与提高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C)。

A.政治制度B.人口因素C.社会生产D.自然环境

2.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C)。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观念文化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B)。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传统文化D.科学技术

4.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B)。

A.学生文化B.学校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

5.学校文化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是(D)。

A.伦理观念B.道德观念C.求知观念D.价值观念

6.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及解析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决定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

2.C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3.B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4.B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组织现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5.D在学校文化中,价值观念是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

6.A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7.A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8.B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9.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10.A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根据他对科学知识分类的观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英国以及欧洲学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l1.B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

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12.C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A)。

A.培养人才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D.促进经济增长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B)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协调功能B.文化功能

C.理性功能D.服务功能

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文化

C.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D.学校的制度文化

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

A.美国的舒尔茨B.美国的凯恩斯

C.中国的于光远D.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

A.决定教育的规模B.决定教育的速度

C.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D.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E.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2.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BCDE)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B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

3.C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其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而非学校环境文化、学校设施文化或学校制度文化。

4.A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前人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教育的各个方面均会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2.ABCDE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动力作用上;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道前进。

具体而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参考答案:

B

专家点评:

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人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专家点评: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遗传素质

C.家庭的环境D.后天学习和训练

参考答案:

A

专家点评:

格塞尔据“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