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25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平昌县云台片区初中2015级三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陈锋审题人:

张谋昌

评卷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45分)

1、(13分)站在历史的海岸mànsù( )那一道道历史沟渠:

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挥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chǎnmèi(  )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躬耕自资,  ,这是高雅的选择。

选择永恒,需要【甲】的大丈夫精神;需要【乙】的慷慨志向;需要【丙】的探寻;需要【丁】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铺出一条坦道;用爱心选择,开辟一片绿地;           ,          。

对生命的膜拜,需要我们选择永恒。

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生机;      ,            。

(1)依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mànsù()chǎnmèi()

(2)文中“”处所缺的一个成语为()(2分)

A.世态炎凉B.怡然自乐C.乐不思蜀C.自鸣得意

(3)文中甲、乙、丙、丁处应填的诗句依次为:

甲()乙()丙()丁()(4分)

A.要留清白在人间B.吾将上下而求索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威武不能屈

(4)模仿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话题和句式相同,上下文衔接自然。

(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顶是()(3分)

A.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又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长城,顿觉心旷神怡。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4、向阳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了读书节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

(1)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

“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

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学校文学社进行宣传的形式。

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

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等作品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3分)

《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外,请你再为本次专题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4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

(12分)

(1)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两个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积极的追求、乐观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的诗句是:

“,。

(5)“愁”历来都是文人墨客重要的思想元素。

愁是温庭筠笔下“”的殷切盼望;愁是范仲淹笔下“”的夜深霜浓,胡笛悠悠的睹物感怀;愁是李清照笔下“”的千钧重量;愁是辛弃疾笔下“”的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6)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6、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历史老师)

请你依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两句话,送给另外两门学科的老师。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阅读(55分)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完成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

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与:

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忠之属也()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答: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分)

答:

5.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分)

答: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41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地下森林断想(节选)(19分)

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②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

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③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

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④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

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

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

⑤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却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却没有长大。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一丝暖意。

⑥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⑦阳光是公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

⑧不幸的峡谷,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

⑨大风经过这里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

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秋天,它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

⑩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在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整整理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只因它长在井底般的深谷之中,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时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阶。

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尽管阳光千万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反复震荡的回声:

我是森林!

大自然第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种子”。

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1.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地下森林遭遇了哪些不幸?

它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幸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一句中的两个“它”各指代什么?

请具体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面对重大自然灾难,人类总会以顽强的抗争求得生存,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请结合地下森林的生长过程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的生长过程,赞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景仰之情。

B.本文第⑥⑦段使用了三个问句,与第②段中的三个问句不同的是,这里的三个问句是无疑而问,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

C.作者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说明表达的情感强弱有所不同,用“你”表达的情感要弱一些,显得更含蓄,更亲切。

D.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峡谷的深沉与坚忍,阳光的无情与偏私,地下森林对生命的挚爱与顽强,使它们无不具有人的品格或禀性。

E.篇末作者由衷感叹“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种子’”,句中的“种子”就是指那些毅然跳进了峡谷怀抱长成地下森林的鱼鳞松的种子。

评卷人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三)发问的精神(22分)

启凡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裏,有很多的道理。

大家因为时常见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

其实这是一种损失。

事物里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可懂得。

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石柜裏的珍奇,需要我们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而开其端。

勇於发问,勤於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盈,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

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好几个世纪的人类思想。

壶水开沸,谁不常常见到?

却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

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柢,求个解答。

他因此抛弃王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於创立了佛教。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

他说过“不耻下问”的话。

他到太庙裏去的时候,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

他向老子问礼,也是大家熟知的故事。

他能够成为百代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成的?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

举出这些人物来,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要求知识,要明道理,处处都可以碰到问题。

不肯勤于发问,或不能勇于发问的人,是多么可惜啊!

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本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的人大概自以为是。

可是让我们仔细想想,就会看出他的话有很多漏洞。

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

可是世界是天天在那裏变动,在那裏进步的。

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裏有新道理和新知识,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

牛顿的万有引力,现在正有人提出修正;孔子的学说,也已经有人不愿意拥护了。

这些就是例子。

假使大家都墨守旧说,不肯发问,那麼,请问新道理和新知识怎麼产生得出来文明怎麼能进步?

其次,知识和道理,无论其为新为旧,都是各个人或少数人研究出来的。

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解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

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了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

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

这麼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岂不更好?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

更其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融化到生活和习惯裏去。

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

怎样融化到生活习惯裏去呢?

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听到的,拿来和实际生活上的事物互相参照,互相比较。

在参照和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

发觉的问题越多,对於实际的事物也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於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裏去。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么?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么?

你愿意永远只做个两脚书柜么?

假如你的答覆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

你得勤于发问,勇于发问。

(1)、选出文章结构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一部分(第1——3段):

用讲道理、设比喻的方法,生动地引出了论题。

B、第二部分(第4——9段):

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

C、第三部分(第10一14段):

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事理论证为主。

D、全文是递进式结构。

(2)、文中提出的正面论点是:

(2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所列举的事例(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提出的反面观点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分析说明反面论点的错误所讲的三方面道理是:

(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

有何好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何特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请从课文中找出,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并没有结束

要求:

①若选择题目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00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