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docx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授课人:
王辉
说课稿
课题: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题卡片、吸铁石、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我们刚评选过“班级十星”,大家知道是哪“十星”吗?
老师想知道怎样的学生才能评为“孝雅之星、劳动之星”?
(热爱劳动,孝敬父母)
师:
假如你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她让你帮着烧壶开水和打扫清洁,你会做吗?
(会)
师:
看来同学们都是孝雅之星和劳动之星的有力竞争者。
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课件出示放学后,妈妈正忙着做饭,让你帮助烧壶开水8分钟,扫地5分钟,请问:
你会怎么安排?
并说明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
)
预设:
生1:
先烧开水,后扫地。
共13分钟。
生2:
先扫地,后烧开水。
共13分钟。
生3:
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只需要8分钟。
讨论:
大家觉得哪种方案更好,好在哪里?
生:
烧水的同时扫地更好,因为可以节约时间。
师:
同学们真棒,你们不仅具备了劳动之星和孝雅之星的素质,而且还和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法一样,(课件出示)“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
1、引言:
刚刚同学们已经意识到了节约时间,那现在你能将你的这种意识运用到我们数学知识里吗?
(能)
2、教学例题——沏茶问题
(1)情境再现。
师:
请看大屏幕(出示画面一),星期天,小明家来客人了,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
小明要沏茶。
师:
妈妈为什么不沏呢?
生:
妈妈在陪客人聊天。
师:
哦,那在我们生活里,父母要陪客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
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2)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帮助小明设计沏茶方案。
①说一说师:
好,我们也得帮忙做点事吧!
那你知道沏茶的步骤吗?
师根据生的回答张贴:
烧水、洗水壶、接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师再在纸片上标出各个步骤相对应的时间。
②做一做师:
这六件事是沏茶的必要步骤,如果一件一件地做需要多少分钟?
(14分钟)但是小明是一个爱动脑经的孩子,看看:
他在想什么?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你能不能帮小明想到办法?
这样吧,想到办法的同学,把你的办法写在纸上。
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③议一议师:
写完了同学举手,我们先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④摆一摆师:
谁能上来把这六个步骤摆一摆?
看看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在学生摆完后问:
谁知道这两张纸条为什么摆在下面?
生明理:
同时做,8分钟内同时可以完成洗茶杯和找茶叶两件事。
师:
为了更清楚的表明事情的顺利,我们用箭头来连接。
洗水壶1分钟→接水2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师强调:
注意,这个“∟”表示几件事情在同时做。
我们再说一遍,这三分钟有没有花时间?
(是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那我们一起算一算这样安排所花的时间吧!
是在纸片上方列式:
1+1+8+1=11(分钟)
⑤比一比
师:
和先前一件一件地做,哪一种方法更合理?
(现在)这样合理安排,我们所用的方法是——同时做。
从而达到了缩短时间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1)师:
刚帮完小明的忙,小红也来找我们帮忙了(课件出示)。
小红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休息,小红在休息之前要做这些事:
(出示图表后,理解水变温的意思),应如何安排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设计出流程图,并算出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2)展示几名学生的流程图,生评议。
(课件显示结果)找被子倒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
量体温5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1+6=7分钟
师:
单独完成需要几分钟?
看经过我们合理安排顺序,比单独完成节省了几分钟,这样小红就可以尽快的休息了。
我们能做到节省时间的关键是——同时。
2、填一填。
(课件)
(1)小芳同学帮妈妈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收衣服5分钟,洗菜5分钟,烧水12分钟,沏茶1分钟,她做完这些事情至少需要
()分钟,比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去做节省了()分钟;
(2)玲玲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1小时,做饭50分;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1、小结;师:
刚才,我们都是采用了同时做几件事情来提高工作;2、讨论;师: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块去做一定都好了呢?
下面;边唱歌边跳舞;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在公汽上看书;师: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时做的,合理安排了就;3、畅谈收获;师:
这
()分钟,比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去做节省了()分钟。
(2)玲玲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1小时,做饭50分钟,扫地、擦桌子用15分钟,至少需要()。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1、小结
师:
刚才,我们都是采用了同时做几件事情来提高工作效率,来合理的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今天的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数学源于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刚才我们所讲的“沏茶问题”取自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双法”之一“统筹法”,如果大家想继续了解有关华罗庚爷爷的生平和研究成果,可以上网收集查阅。
(课件显示)
2、讨论
师: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块去做一定都好了呢?
下面的事可以同时做吗(演双簧)?
边唱歌边跳舞
边写作业边看电视
在公汽上看书
师: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时做的,合理安排了就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安排不合理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安排的同时一定要讲究科学。
3、畅谈收获
师: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生1:
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生2:
我知道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省时间。
生3:
要珍惜时间。
4、最后老师有一段话送给同学们,请同学们打着节拍和老师一起读(课件):
明白的办事
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
困难的事努力办,集体的事
马上办,重要的事提前办,所有的事优先办认真办
教学设计
课题: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题卡片、吸铁石、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谈话导入。
师:
我们刚评选过“班级十星”,大家知道是哪“十星”吗?
老师想知道怎样的学生才能评为“孝雅之星、劳动之星”?
生:
热爱劳动,孝敬父母。
师:
假如你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她让你帮着烧壶开水和打扫清洁,你会做吗?
(会)
师:
看来同学们都是孝雅之星和劳动之星的有力竞争者。
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课件出示放学后,妈妈正忙着做饭,让你帮助烧壶开水8分钟,扫地5分钟,请问:
你会怎么安排?
并说明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
)
生1:
先烧开水,后扫地。
共13分钟。
生2:
先扫地,后烧开水。
共13分钟。
生3:
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只需要8分钟。
讨论:
大家觉得哪种方案更好,好在哪里?
生:
烧水的同时扫地更好,因为可以节约时间。
师:
同学们真棒,你们不仅具备了劳动之星和孝雅之星的素质,而且还和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法一样,(课件出示)“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
1、引言:
刚刚同学们已经意识到了节约时间,那现在你能将你的这种意识运用到我们数学知识里吗?
(能)
2、教学例题——沏茶问题
(1)情境再现。
师:
请看大屏幕(出示画面一),星期天,小明家来客人了,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
小明要沏茶。
师:
妈妈为什么不沏呢?
生:
妈妈在陪客人聊天。
师:
哦,那在我们生活里,父母要陪客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2)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帮助小明设计沏茶方案。
①说一说
师:
好,我们也得帮忙做点事吧!
那你知道沏茶的步骤吗?
师根据生的回答张贴:
烧水、洗水壶、接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师再在纸片上标出各个步骤相对应的时间。
②做一做
师:
这六件事是沏茶的必要步骤,如果一件一件地做需要多少分钟?
(14分钟)但是小明是一个爱动脑经的孩子,看看:
他在想什么?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你能不能帮小明想到办法?
这样吧,想到办法的同学,把你的办法写在纸上。
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③议一议
师:
写完了同学举手,我们先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④摆一摆
师:
谁能上来把这六个步骤摆一摆?
看看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在学生摆完后问:
谁知道这两张纸条为什么摆在下面?
生明理:
同时做,8分钟内同时可以完成洗茶杯和找茶叶两件事。
师:
为了更清楚的表明事情的顺利,我们用箭头来连接。
洗水壶1分钟→接水2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师强调:
注意,这个“∟”表示几件事情在同时做;是在纸片上方列式:
1+1+8+1=11(分钟);⑤比一比;师:
和先前一件一件地做,哪一种方法更合理?
(现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1)师:
刚帮完小明的忙,小红也来找我们帮忙了(;
(2)展示几名学生的
洗水壶1分钟→接水2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师强调:
注意,这个“∟”表示几件事情在同时做。
我们再说一遍,这三分钟有没有花时间?
(是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那我们一起算一算这样安排所花的时间吧!
是在纸片上方列式:
1+1+8+1=11(分钟)
⑤比一比
师:
和先前一件一件地做,哪一种方法更合理?
(现在)这样合理安排,我们所用的方法是——同时做。
从而达到了缩短时间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1)师:
刚帮完小明的忙,小红也来找我们帮忙了(课件出示)。
小红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休息,小红在休息之前要做这些事:
(出示图表后,理解水变温的意思),应如何安排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设计出流程图,并算出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2)展示几名学生的流程图,生评议。
(课件显示结果)找被子倒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
量体温5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1+6=7分钟
师:
单独完成需要几分钟?
看经过我们合理安排顺序,比单独完成节省了几分钟,这样小红就可以尽快的休息了。
我们能做到节省时间的关键是——同时。
2、填一填。
(课件)
(1)小芳同学帮妈妈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收衣服5分钟,洗菜5分钟,烧水12分钟,沏茶1分钟,她做完这些事情至少需要()分钟,比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去做节省了()分钟。
(2)玲玲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1小时,做饭50分钟,扫地、擦桌子用15分钟,至少需要()。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1、小结
师:
刚才,我们都是采用了同时做几件事情来提高工作效率,来合理的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今天的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数学源于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刚才我们所讲的“沏茶问题”取自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双法”之一“统筹法”,如果大家想继续了解有关华罗庚爷爷的生平和研究成果,可以上网收集查阅。
(课件显示)
2、讨论
师: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块去做一定都好了呢?
下面的事可以同时做吗(演双簧)?
边唱歌边跳舞
边写作业边看电视
在公汽上看书
师: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时做的,合理安排了就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安排不合理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安排的同时一定要讲究科学。
3、畅谈收获
师: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生1:
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生2:
我知道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省时间。
生3:
要珍惜时间。
4、最后老师有一段话送给同学们,请同学们打着节拍和老师一起读(课件):
明白的办事
今天的事今天办
能办的事马上办
重要的事优先办
困难的事努力办
集体的事提前办
所有的事认真办
《合理安排时间——沏茶》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了简单的运筹思想的教学,它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操作,对于如何上好这样的教学内容,我有以下的体会:
1、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不应包办,在指导学生用流程图的方法记录时,教师指导的过多。
学生自己能发现能探索能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就不要说了。
在备课时,就需要教师要想到细节。
确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课堂练习的内容要与生活生活实际相符合。
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联系了一些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事例。
但因个人生活阅历不足。
烧鱼的时间(10分)与生活中烧鱼的时间存在着差异。
3、教师的语言还有待加强,要更加精炼。
既然是合理利用时间,教师就要抓住省时、高效这样的词。
4、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应排除一切干扰,充满激情的上好每节课。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全身心投入课堂,在融洽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合理安排时间》评课
王万正:
我听了王老师教的《合理安排时间》,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当中,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通过什么活动什么方式获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在过程目标中教师选择“经历”“体验”两个反映数学活动水平的词语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实,学生获得的经验扎实。
刘世金:
把现实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去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在这堂课上,老师先后利用“给客人沏茶”、“帮妈妈安排家务”、等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探索交流,营造一种“亲切”的感受,进一步体验到了数学存在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得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初步感知同时做就能节省很多时间,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张琴:
通过设计“如何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先静静的思考,,再通过与同桌
讨论交流,接着动手操作摆流程图时,引导学生参与知;周艳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运筹思想的作用,问题情境;王胜霞: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贾林:
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老师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生活中的应用;英爽:
王老师很注重数学的建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事;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数学的魅;
讨论交流,接着动手操作摆流程图时,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摆放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有些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做,而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形成最佳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几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可以节省时间,学会计算时间的方法。
使他们乐学、善学,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周艳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运筹思想的作用,问题情境具有现实性,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学生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设计活动,更有利于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
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完成事情如何安排达到最优化,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胜霞: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
贾林:
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老师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自然的涌现出很多新奇的想法,通过自我经历,自觉生成,自我发现近一步体验到怎样叫做合理安排,体验运筹思想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沏茶事情一共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一件一件做需14分,几件事同时做则只需11分,初步意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现优化思想。
又如帮妈妈设计最快速度做家务,有些学生认为可以三件事同时做,也有些认为可以四件事同时做,出现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洗衣机洗衣服的30分钟里,还可以做那些事?
雷海山:
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恰当的,鼓励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你的思维真敏捷!
”“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同学们,你真会安排时间”、、、、、、一个个亲切的称呼、一句句充满感情的表扬,让叶老师的课堂洋溢着温馨的气氛,整节课王老师都是面带微笑的面对学生,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英爽:
王老师很注重数学的建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事后,回忆、总结,是怎样完成这些事情的,先要怎么做,然后怎么做,最后怎么做。
让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形成一个数学模型,掌握学习方法。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还渗透了要珍惜时间、只要我们的课堂对于学生是亲切的,他们就会变得勇敢,只要我们的课堂是扎实的,学生就会掌握的牢固。
创设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我们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全方位的欣赏自己的学生,积极的鼓励
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