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12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docx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

新一轮风暴正在形成

2011年10月17日05:

20理财周报微博

  步步惊心独家解密:

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

  理财周报记者滑明飞/文

  “中国股市休市一周是外盘的最大利好。

”这是网友在微博上借国庆期间外盘持续飘红对A股“跌跌不休”的调侃。

的确,当我们在欢度国庆时,全球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美国、欧洲股市的强势震荡只是一个表象。

我们可以把时间维度拉长至国庆前后三周。

  节前,美国出人意料的以扭转操作代替EQ3引发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倾泻直下;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三大评级机构轮番下调部分国家主权和银行评级;德国高调宣称出手救济希腊,欧盟内部却现分歧,之后小国斯洛伐克态度成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是否扩容的关键因素。

  而当我们假期在各个景点之间穿梭时,美国街头的“占领华尔街”活动愈演愈烈,连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总统奥巴马也站出来予以回应。

国内的“温州老板跑路”也持续占据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而节后首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普京访华、国务院出台政策援救小企业、9月经济数据公布、利比亚国内双方谈判破裂、美国参议院通过施压人民币升值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消息陆续传导至市场。

这是一个充满着变数的三周。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近三周,道琼斯工业指数振幅11.73%、英国富时100振幅12.12%、法国CAC振幅20.72%、德国DAX振幅21.35%、日经225指数振幅6.12%、韩国汉城指数振幅11.74%、大宗商品出现V字形态;国内A股跌破前期低点,成交量一度创下地量……

  无论是外围环境,还是场内形态,都经历了剧烈的震动,对于投资者,“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三周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它们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我们从A股的一根根K线开始,找到欧美股市,找到大宗商品指数,找到汇率市场;我们从政治、经济甚至战争开始,一步一步走进资本市场。

它们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网,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金融村”,一个数字的跳动就可能改变整个市场的走向。

乱“市”的方向

  上周的A股跌宕起伏,高开低走,低开高走不断挑战着市场的神经。

当周二竖起一根大阴线时,市场继续悲观,而当周三突然拉出一根大阳线时,各种消息又被纷纷解读为利好。

市场陷入毫无逻辑的马后炮状态。

  即使各大券商分析师们也在不停的转换着策略,据大智慧(10.65,0.05,0.47%)数据显示,9月29日9家券商中,无一家看多,4家看平,5家看空;到节后的10月11日,9家券商势均力敌,3家看多,3家看平,3家看空;而当10月12日和13日股指大涨时,9家券商中又出现无一家看空。

7个交易日,策略变化如此之快。

  乱“市”中,向左向右的判断很难,不仅要看一日的K线,还要综合事关市场的各种因素。

理财周报本期从全球重大事件、各国股市、大宗商品、A股大小周期和业内权威人士分析等5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全球股市21天巨震内幕,以此寻找A股的方向。

21天全球大事件步步惊心:

新的风暴正在形成,这次是中国资金链危机

理财周报记者江勋/文

  因为国庆和特刊的原因,我们离开了资本市场一段时间,而恰这段时间又是多事之秋。

这可能会让不少人对市场和行情感到手生。

  的确,中国内外的生态都发生了更新的变化,一些大事件似乎消弭了,又从另一个地方冒出头来,它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大衰退的轨迹,但它们让世界政治金融的格局变得更为清晰,也将中国的资产价格推到一个悬崖边上。

对多层次和多变的金融市场进行定义是危险的。

从本期开始,我们改变叙述方式,以点评方式对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逻辑及其市场影响展开解读,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一切。

事件:

1.欧元区投票通过EFSF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救助扩大方案

  点评:

谁都没想到EFSF投票会在斯洛伐克最后这一环还要穷折腾,这就是在财政上开小灶,在货币上吃大锅饭的欧洲。

但总算是通过了,欧元区喘了一口气。

9月中旬以来,欧债解决方案的逐步清晰是外围反抽的一个基础,但乐观,似乎还遥不可及。

  按照7月21日达成的协议,欧元区救助基金将从2500亿欧元增加至4400亿欧元;同时EFSF可以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和注资银行。

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已经在讨论2万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了,欧洲银行系统到底有多糟,谁都不知道。

  于是,欧洲将陷入恶性循环。

首先,2万亿欧元从哪里来?

欧洲央行不太可能采用大规模量化宽松方式,因为这是一种定向输送模式,而欧洲诸国财政分裂,一碗水端不平;所以欧洲央行必须勒紧裤腰带,这实质上是货币紧缩。

而救助方案的实施,又同时要求被救助国的财政紧缩。

两重紧缩会把欧洲经济拖入进一步衰退,主权债务窟窿贴了一块膏药仍会继续发炎。

美国人搞金融堪称无赖,但欧洲贵族却死要面子,他们将为面子付出沉重代价。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美元持续离开欧洲。

欧洲经济持续衰退,而欧洲央行最快可能十月底就会降息,欧元的套利价值很低了。

  我们看看这个现象:

9月1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与美联储及其他国家央行采取联合行动,以保证市场中美元的流动性。

但此后以美元支撑的大宗商品却出现暴跌,而欧元也被继续做空。

5大央行的红包成了一个逃跑的掩护。

  不过欧元短期不至于崩溃。

前两天白宫说,法、英领导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电话通话中就采取果断行动解决欧债危机达成一致;G20财长达共识,同意6周内推出方案。

欧美之间前期剑拔弩张的攻击似乎换成了某种妥协。

显然,这跟萨科齐到中国拉赞助无功而返有关系。

如果美国真的已主导了欧债危机解决方案,接下来中国就离枪口越来越近了。

事件2:

乔布斯离开地球

  点评:

人们在争论,到底是比尔·盖茨改变了世界,还是乔布斯改变了世界。

坦白说,盖茨的革命更有革命性,乔布斯的“改变”称之为改革为宜。

然而为何数十亿人如此伤感?

实际上,苹果,恐怕是新世纪(12.16,-0.19,-1.54%)以来人类生活中唯一令人欣喜的技术创新了,而乔布斯的去世宣告了它惊人的不可持续性。

  也就是说,真正令人们伤感的,是世界技术进步的缓慢。

劳动生产率的裹足不前,让实体经济中的资本收益率萎靡不振,以至于低于资本的成本。

这导致了泛滥的全球基础货币——美元热衷在全球金融市场间穿插套利,这也是以温州为代表的中国私有资本热衷金钱游戏并最终崩盘的原因。

本世纪以来,美元以外汇占款的方式进入中国推动制造业和城市化,又以中国概念拉高能源和大宗商品,这是双重套利。

而大宗商品的崩盘证明,中国的支撑力丧失。

现在,只剩中国还在苦苦支撑一个美丽的泡泡。

事件3:

中国资金链危机和人民币反围剿

  点评:

这是一个综合性话题。

  “十一”以来,央行在两周时间内通过公开市场释放出1300亿元流动性。

在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累计通过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注入5840亿元的流动性。

同时,央行答应给温州地区600亿再贷款来救火。

  当银监会控制了银行理财产品,控制了房地产信托,最后又用准备金新政控制了承兑汇票,它几乎完全掐死了民间资金的链条。

一场民间金融危机在所难免了,在几个月前,我们将其比喻为“中国式次贷”。

它使整个中国的资金链开始崩断,从温州开始,人民币(有很多是热钱)正在逃出中国。

为什么这么讲呢?

一个简单的例子,温州捐款潜逃的老板中就有不少外资企业,它们必须转移出去。

实际上,温州套利资金中本身很多就来源于海外热钱。

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03亿,同比少增7259亿,很多人认为钱去了民间,但只要在中国就应该在银行(借贷一致,除非搬回家里)。

结合8月进口创新高,热钱(甚至)外逃应该是确凿的。

  中国货币政策几乎陷入瘫痪。

再紧缩,则泡沫破灭,而由于粮食问题,CPI依旧高悬,一旦放大水必将恶性通胀。

骑虎难下之计,就成了让人民币升值6月来的持续升值,以延缓泡沫破灭。

9月以来,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悉数贬值,唯有中国继续升值。

近期瑞郎转勾欧元,日元贬值,人民币孤军深入,几乎站到了全球货币的对立面。

美参院通过涉人民币汇改法案,把中国逼到墙角;17日,芝加哥开赌人民币,围剿人民币的弓已经张满。

那么究竟谁来开第一枪?

  全球进入减息宽松阶段,中国已无加息可能,看上去可选的路径是,把CPI打下来后再放水。

这就需要中国在国际市场强力做空农产品(10.77,0.16,1.51%),实际上最近的确就是这么干的。

然而这会带来两个要命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足够打这场消耗战?

第二美国会否制造军事冲突,刺激能源价格,从而进一步加深粮食危机?

21天全球股市格局:

美国欧洲亚太股市均触底反弹,中国在休息中惊魂

  理财周报记者张静/文

  2008年的金融危机演变成现在的经济危机,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被揭露出来,A股的涨跌也时不时被这些海外因素所左右。

  然而在过去的三周,尤其是A股假日休市的前后中,全球股市究竟随着宏观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文将对此探究一二。

10月开启美股弱势反弹

  先来看看全球金融市场最具风向标的美股情况。

  从美股目前的走势来看,2011年8月8日是标普500指数击穿1168点的日子,而此后的标普500指数一直在围绕这1168点这个中枢震荡。

  从K线的形态来看,几乎是以急跌缓涨,且大幅波动的形式交替着。

  进入10月以来,标普指数更是首先触底1074点,然后一路几乎连续上涨,形成了自8月8日暴跌企稳后的最大区间涨幅,从大智慧的统计来看,标普500指数自10月4日反弹开始,至10月13日已上涨9.5%。

  且不像A股的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4774.834,79.28,1.69%)数的风格差异,美股在面临同样的经济危机的时候,以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主要代表的美股指数走势都趋于一致。

  对于进入10月以来美股的这波反弹,中金公司表示美国股市整个第四季度或有反弹。

  中金认为在欧债危机在不继续急速恶化的前提下,则将有若干利好因素支持美国股市在第四季度反弹,其中包括:

美国经济下半年增长缓慢,但将避免陷入衰退;欧债危机得到短暂的喘息;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情绪;美联储的“伯南克期权”仍然有效,9月21日美联储宣布“质化宽松”,通过买长债卖短债的方式进一步降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被市场成为QE2.5,而QE3的预期则被推出至2012年一季度左右,犹如一个“伯南克期权”,以及临近年末,消费旺季来临支持股市行情。

  然而这些利好的因素都是相对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影响美股走势最根本的美国经济增速并未有明显改善,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未除,都难以促成美股的长期上涨。

  中金公司更是估计标普指数将从2012年一季度开始震荡下行,而资金选择避险的黄金将导致金价涨至约2500美元附近。

欧洲股市自顾不暇

  如果说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隐患的话,那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则更像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炸开。

  2011年8月4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超过500点的消息被全球扩散开来,虽然自7月27日开始,美股就开始结束上涨转而下跌,但8月4日式的暴跌仍然惊慌了全球金融市场。

接下来的一周里,美股继续震荡下跌,然而欧洲市场更是闻风丧胆,一周跌幅超过10%的欧洲市场就不只一家。

  继美国被标普下调投资评级之后,欧洲的债务危机演变得更加紧急,欧洲股市也因此自顾不暇,因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股市震荡已经超过了美股经济危机的影响。

  欧洲股市三大指数:

法国CAC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和德国DAX指数走势也趋同。

  英国富时100指数在8月3日至8月8日四个交易日的急跌中,跌去640点,跌幅达11%。

而法国CAC指数则在同时间段内下跌了9.6%,德国DAX指数下跌8.25%。

  但往往急跌不可怕,在8月8日至今,欧洲三大指数均处于平衡震荡之中。

尤以英国富时100的走势最平稳,延续美股快跌慢涨的行进方式。

  虽然英国不属于欧元区,但隐形的欧共体仍然让欧洲的股市联动性非常强。

  A股休市期间,美股和欧洲股市的反弹互相影响,又各有利好。

虽然欧洲股市主要关注的这三大指数的所在国并非债务危机最严重,但欧共体休戚与共的金融市场让各国的股市难独善。

  对于欧洲股市目前最大的隐患,从2008年冰岛主权债务危机到2009年希腊信贷评级被标普下调,再到2010年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的债务风险暴露,再到2011年意大利、西班牙债务问题的掀开,整个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泥足深陷,欧盟的救助计划并未能根本改善情况,每次的充血都只剩立竿见影的作用。

而国庆期间欧洲股市的上涨,则多是由于欧盟的再次出面的短期效应。

对于举债过度的欧洲国家来说,将陷入长期债务情理之中,欧洲股市也因这座大山陷入低迷。

以法国CAC的例子来说,目前其3186点的位置已经接近2009年3月的历史低点2465点,比2008年10月份的点位还低,相比2007年的6168高点,当前点位也是处于夭折的位置。

这一点倒是与A股相似。

A股特立独行,弱势不减

  再往近处的亚太股市来看,虽然是与A股地理位置更近,但是A股走势常常独立于其他国家的市场。

  前面提到的美股和欧洲股市在10月上旬都迎来触底反弹,而亚太股市中,除了A股休市之外也都纷纷开始反弹,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股市主要指数都呈现了5连阳以上的强势反弹。

  相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问题和欧洲的债务问题,亚太股市并没有受到更加直接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欧美大国作为买方的购买能力的下降才更多地影响亚太股市。

但国庆后的A股并没有表现出补涨的形势,全球股市的走势对A股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当下的A股处于自我探底当中,在外围悲观环境的笼罩下,走势更加疲弱。

大宗商品过山车:

短期欧美联动长期看新兴市场,暴涨暴跌引A股巨浪

  理财周报记者吴爱粧/文

  9月22日是大宗商品的“劫”日。

  黄金、原油、铜等期货价格自此日暴跌后,三周以来,一直跟随着欧美政策的动态走出“过山车”行情。

同时,受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的影响,中国的股市跌宕起伏,一时间金融、房地产、采掘业、制造业等行业也深陷泥潭。

  理财周报记者对大宗商品价格进行峰值分析发现,大宗商品结构性牛市离拐点尚远。

从长期来讲,真正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而非欧美。

而真正左右中国股市的期货是农产品、有色金属矿产和能源期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贵金属和金属。

伴随欧美政策跌宕起伏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是欧美政策变动的“敏感器”。

  9月22日,伯克南一句“经济面临重大下行风险”深化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当日不仅欧美两市股指分别暴跌超过3%和5%,黄金价格跌破1600美元/盎司的大关。

全球大宗商品指数CRB更是下跌了4%,其中美原油5301下跌了5%,LME铜5101跌至7674美元/吨,跌幅8%,美小麦1503跌5%。

此后的两个交易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

  直至9月27日,希腊成功通过房产税法案、默克尔确信德国将支持希腊等消息给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欧美两市、大宗商品价格短暂回调:

纽约黄金6202报1655.7美元/盎司,美原油5301涨3%。

但好景仅有一日。

9月28日,欧盟与德法领导人就欧债解决方案发生重大分歧一事,再次将金价拉至1600美元/盎司以下。

9月29日,利好消息“德国国会批准扩大欧元区援助基金规模”又带来了欧美两市和大宗商品价格齐涨。

  此后的一两周内,大宗商品的价格也紧密跟随“欧英央行推出1700亿美元量化宽松措施”、“美国就业问题稍微缓解”等动态时起时落。

大宗商品冬天不会轻易降临

  大宗商品是否已经迎来了结构性牛市的拐点,成为了市场最大的忧虑。

据理财周报统计分析:

大宗商品离拐点还有距离。

  以金价为例。

2008年以来纽约黄金6202的最高价为1925.1美元/盎司,出现在2011年9月6日,最低价为688美元/盎司,出现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

金融危机之后,金价首次出现1500-1600美元/盎司的时间区间在今年的4月左右。

换句话说,金融危机后,金价基本处于上扬的趋势。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讲,即便目前的金价暴跌,但是跌回历史上的最低点688美元/盎司还有1000美元的距离,可能性并不大。

  “黄金、铜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除非遇到世界性的经济大变动。

”广州某期货研究员告诉记者。

  2008年以来的原油期货状况则稍有不同。

在金融危机时期,原油曾从最高价139美元/桶惨跌至最低价49.62美元/桶,之后的2009、2010年油价基本上回升至七八十美元/桶的区间,与近期暴跌周的油价较为接近。

相对于其他资产类别,原油市场表现出了价格坚挺、基本面前景持续走强的迹象。

专业人士预计,除非出现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大动荡,否则油价不会出现恐慌性的大跌。

  短期来讲,欧美局势的变动直接左右着大宗商品的价格表,但除非国际局势出现了凌厉的变化,否则大宗商品的“冬天”不会轻易到来。

  长期来讲,中国等新兴国家对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才是维持大宗商品牛市的关键所在。

“中国内陆地区的工业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而大宗商品牛市还有可能持续。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孔庆影认为。

  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曾公开表明,在20世纪可以看到3个商品大牛市:

1906-1923年、1933-1953年、1968-1982年,平均每个牛市持续了17年多。

最近一次牛市开始于1999年,照此推算,本轮牛市还可以持续到4年左右。

被轻视的农产品、有色金属矿产和能源

  大宗商品作为生活生产原料,其价格的变化牵动着下游行业、公司和股市的神经,这是一套联动机制。

因此,9月22日黄金、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探后,全球股市随之暴跌,沪指、深成指也分别跌2.78%、3.01%。

而从行业来看,当日净流出额较大的重灾区包括房地产业、采掘业、制造业等3个受原料影响较大的板块。

  但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则认为,长期来讲,真正影响股市的期货是农产品、有色金属矿产和能源期货。

  “黄金即使在现在也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的,黄金储备量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评估指标,投资领域的黄金期货所代表的流动性只占一个国家的20%以下,但农产品等期货指数可以占到本国相关领域生产总量的60%以上”。

前述人士表示。

  换句话说,农产品、有色金属矿产和能源期货覆盖的行业和公司会更多。

以农产品期货为例,它直接覆盖的下游板块就包括了食品板块、农业板块、能源几大板块。

同理,基础建设、矿业也总是支撑着对商品的需求。

由于需求相对稳定,这几类期货的价格相对稳定。

但如果这几类期货出现暴涨暴跌,将在整个A股掀起狂风巨浪。

  理财周报曾在前期报道中提出“粮食是未来10年中国的石油”。

投资大师罗杰斯也曾笑称“当前最该做的事情是去亚洲当一个农民”。

作为生活必需品,农产品容易表现得如黄金、石油一般坚挺。

在本轮大宗商品暴跌中,农产品的跌幅相对较小。

10月12日,大多数农产品商品触底反弹,涨幅较为明显,而大多数工业品商品依然收跌。

  国内农产品的价格还具备相对独立的特点。

即便在暴跌周,农业方面的利好消息还是不断,如农垦经济"十二五"规划出台,国家提高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商务部9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15日至9月25日,其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从分项来看,肉禽蛋粮油几乎全线上涨。

公募私募券商三方激辩A股未来:

与其割肉不如卧倒不动,市场继续探底

  理财周报记者任家河/文

  经济形势扑所迷离,大盘是否见底,难以分辨。

  理财周报特邀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广东新价值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涛,南方基金(微博)基金经理、首席策略研究员杨德龙(微博),三方激辩,为投资者辨清欧美环境、国内宏观政策和A股市场走势。

  三方共同观点在于,欧美影响中国,调控政策短期无法放松,A股难改颓势。

  希望只能寄托在今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有宏观政策转向,A股才能走出下降通道。

短期内国内宏观调控不会放松

  理财周报:

现在的经济形势很矛盾,半年前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现在又有很多人说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请问你是什么看法?

  瑞银证券汪涛:

我们觉得未来几个季度会显著放缓,三季度GDP可能会放缓到9%,四季度会到8%左右,明年一季度会到8%以下,这个放缓主要是因为外需不足,欧美经济形势的拖累,所以我们觉得到今年12月初或明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基调有可能会转向。

整个宏观政策的基调有可能会放松,明年二季度在政策刺激的影响下会增速回升。

  新价值李涛:

现在整个宏观经济紧缩一直在进行,一点松口的迹象都没有,就像佛山限购住房政策放宽被连夜叫停。

现在国内根源是宏观调控、信贷政策紧缩,再有就是大量新股扩容、大小非减持压力,资金抽血。

宏观调控枷锁很深,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没有赚钱的示范效应,现在很多公募基金已经开始杀跌,公募杀跌之后,会引来新的一轮下跌。

包括私募、中小散户的再一轮杀跌,所以现在虽然很多股票价格都在合理估值阶段,甚至低于2008年底,比2008年底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但整个市场人气不够,这是没办法的。

  南方基金杨德龙:

现在的经济形势是宏观调控持续一年的紧缩政策导致的结果。

前两年四万亿投资和9.5万亿信贷投放的政策刺激,现在政策消退,所以增速出现下滑。

出口增速与需求增速回落导致整体增速回落,未来一年PPI的下降可能较快,而PPI下降过程往往伴随企业盈利下滑。

现在CPI增速6.1%,虽然下降,但降速较慢,所以我判断这几个月不会再有紧缩政策,但政策也不会迅速转向,现在的CPI和经济增速的回落尚不足以影响央行改变信贷政策。

保增长应该是明年的主题,现在政府政策应该是两难境地,一方面防通胀要保证信贷紧缩,另一方面保增长又要刺激经济,所以现在政府只能按兵不动,等通胀回落之后再采取一些定向宽松政策。

欧债危机显著影响中国出口

  理财周报:

欧美市场最新的形势如何,欧债危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瑞银证券汪涛:

美国也是不温不火的状态,维持低迷的增长步伐,欧洲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欧债危机现在的情况已经从之前的简单的流动性危机衍化为银行业危机,欧债危机具有较大的风险,有可能会把欧洲经济拖入衰退当中,瑞银预测,欧元区明年还能实现1%的增长,但如果欧债危机处理不好,还会对实体经济部门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如果演变成信用危机,就会演变成整个经济体系中信贷的萎缩,所以有可能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伤害,衰退的风险不能排除。

  新价值李涛:

现在欧洲债务风波对国内市场下行指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源不在国外,而是在国内。

  实际上最近这几天国外没怎么继续跌,反而是国内跌的厉害。

去年中国股市跌幅已经跃居全球跌幅第二,今年跌幅估计也能排在前几名。

  实际上国内并不缺钱,整个市场也不缺资金,银行存款量也非常大,现在股票市场市值与货币比值是十五年来最低的一次,如果看市值的绝对额,现在是最大的,但全流通股票与总市值相比,又是历史最高点。

如果没有全流通的话,现在市场资金量非常充足,但全流通就会造成市场资金量非常匮乏。

  南方基金杨德龙:

欧美经济情况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美国经济的恢复超出预期,但欧洲经济仍然比较低迷,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仍然构成较大影响。

与其割肉不如卧倒不动

  理财周报:

A股持续低迷,对A股未来走势作何判断。

这种行情下,投资者应该怎样操作?

  瑞银证券汪涛:

我们部门不看策略,但我们宏观与策略的观点基本一致。

基于宏观形势仍不乐观,瑞银策略部门也预计股市还会有最后一跌,这也是最糟糕的情况。

  新价值李涛:

现在大蓝筹等的跌幅并不大,但相对于大盘跌20%,很多个股已经跌去40%。

所以现在大蓝筹不跌稳定了大盘,反而中小盘股票跌去很多。

所以现在大盘指数并不具有指导意义。

  现在操作的机会不多,现在大多数公募基金、私募还是中小散户,都是套牢状态,在弱势市场的操作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