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讲课讲稿.docx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讲课讲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讲课讲稿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
——
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
口庞春华1.赵云伟2
(1.北京未名众志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所,北京1OO044;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学术部,北京100037)
[摘要]文章从具体的项目分析出发,结合历史因素与自然因素,探讨了如何创造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以及如何把握好历史与自
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历史因素;自然因素;景观
[文章编号]1006-0022(2OO3)03-0015-03[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B
CreatingStvIisticLandscape/PANGChun.hua,ZHAOYun-Wei
叫嘲n咖Basedontheanalysisofspecificprojectsandhistoricalelementsandnaturalelements,thepaperdiscussedhowtocreatestylisUc
landscapeand,atthesametime,deal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historyandnature,humanandenvironment.
瞳●,—●删Historicalelements;Naturalelements;Landscape
凯文?
林奇曾在"总体设计"中写
到:
"每个基地,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
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独一无二的,
是事物和活动连接而成的网络.这个网
络施加限制,也提供可能性……老练的
设计师经常为'场所的气质'而冥思苦
想,绞尽脑汁."
如何才能确立"场所的气质"呢?
我们需要从历史角度和景观角度进行分
析.某个场所传达给人的信息来自历史
渊源和景观现状,即历史和自然因素.
在城市内部,常见的历史因素有:
古迹,
遗址,历史事件,传说,文献,文学作
品等.自然因素可以理解为现场观察结
果,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建
构筑物以及人和人的行为.
历史和自然因素的任何一项都可以
成为创造独特景观的出发点.下面就几
个项目作一些分析.
在北京老城区内部,新旧建筑混杂,
办公,居住,行政,休闲,商业功能分
区不明确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使
用者需要的使用功能得不到满足,建筑
年久破败,市政管线难以完善;另一方
面,古都的皇城,内城,外城中许多值
得保护的古迹面临崩溃.于是,在恢复
古都风貌的行动中,出现了皇城根遗址
公园,菖蒲河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等
景观工程.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古都风
貌这个主题而做的,但就每个项目而言,
又都各具特色.
1.1皇城根遗址公园
该公园所处位置是明清北京皇城城
墙的东段,从"乾隆京城全图"中可以
看到这段城墙曾开有三个门.如今,现
场地平面上已看不到城墙和门了,但经
考古发掘,东安门城墙垛墩遗址又重新
出现在人们眼前(图1).公园南起长安
街,北至平安大街,东邻东皇城根北街,
南街,西邻北河沿大街,"五四大街"横
穿它的中部,着名的"北大红楼"屹立
在它的西侧.由于是明清皇城东城墙遗
址和五四运动发源地,该地段得以发掘
其独特气质.
在遗址公园开始建设之前,这里是
老百姓聚居的住宅区,有很多四合院,
但由于人口猛增,居住条件日益恶化,
愈加不能适应故宫紫禁城旅游环境的要
图1皇城根遗址公园
求,因此成了改造重点.
这一地段像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长
者,注视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
同的行为什么样的景观能够适应这里
的场所气质呢?
整块用地30m宽,3km长,中间被
几条城市支路切成几节.设计师把它划
分为南端下沉广场,东安门遗址展示,
西侧的锦绣中华叠水,四合院景观,五
四广场,林间广场,北端城墙展示等几
个景点.由绵延于其间的一条散步道贯
穿南北.这条路在适当位置,被开辟成
尺度宜人的街头林荫广场.
设计师深入了解周边环境和历史渊
源,把握场所的气质,利用各种景观元
素,把皇城根周围的历史与现在凝结在
一
起,体现了历史因素,又能为今人所
喜爱.
五四广场——象征历史的"书页"
仿佛被风吹起,"五四"运动代表人物的
画像镌刻于"书页"上,当人们看完了
"书页"背面的旁白文字,再转过头望一
眼依然静立在那里的红楼,内心也许会
;Fh然升起对这块土地,这幢建筑的景仰
之情,它们见证了历史,历史赋予了它
们生命.
东安门遗址展示——当台阶,栏杆
将我们弓I向地下时,时间也仿佛正在倒
流,踏在罩着古城墙残迹的玻璃上,看
着镶在墙上的古代地图,有关那个历史
环境的联想慢慢展开……城门边上,熙
熙攘攘的行人,马车,轿子,街边袅袅
升起的炊烟,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隐隐
约约萦绕于那个氛围.我们会强烈感受
到时间的无情,他把多少人,多少事,多
少物都埋没,不管当初是多么精彩纷呈,
由时间的手抹过去,一切又归于原始的
平淡.
南端下沉广场——镶在整块石头中
的金属线,为人们勾勒出脚下这块土地
在几百年前的古都中所处的位置,拉近
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使人们在处在一
个特定空间的同时体会到一种处在变化
的时间中的感觉,从而对该地段产生了
更深的了解,人和景观之间的适应和交
流就变得更为容易了.
圜划师PLANNERs
雕塑——着重体现了过去与现代的
强烈反差.帐房先生看着现代女郎操作
笔记本电脑,这个场景构成了强烈的戏
剧性.
1.2菖亨园
相对于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
园的历史因素相对单纯.因为它只是一
条隐在皇城墙下的人工河流,由于曾被
填埋,成为暗渠,盖起民房与办公楼,那
种景象与庄严的紫禁城是很不相称的.
菖蒲河也是古都水系的一段,它的名字
暗示着曾生长着菖蒲类水生植物.
设计师抓住了这一线索,使景观特
质问题迎刃而解.整个用地被一条重新
疏浚的河道贯穿东西.除了重新恢复河
道,配置水生植物,皇城内的景观还多
了一些皇家园林的色彩.古朴的天妃闸,
造型经典的各式木桥,石桥,在喧闹市
井的一墙之隔,一步之遥,营造出了恬
静的水乡气氛.漫步其中,让人品味出
皇家园林雍容风雅的些许遗风.
1.3明城墙遗±l园
明清的北京城,到了内城墙以外,
景色中带有郊野的空旷与清淡.在明城
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国际投标的
结果选中的是对城墙古迹干预最少的方
案,而到了实施方案,一切再造景观都
被拿掉了.
因为皇城根的遗址在地面以下,而
明城墙就赫然站立在那儿,只不过长期
被铁路职工当作自家住宅的后山墙,隐
在城市棚户区里.虽然有的部位残破得
好像禁不住一阵大风,但拆迁了所有的
民房之后,古城墙又显露出它一如既往
的雄浑与沧桑.有什么样的现代雕塑,
绘画作品能与之产生和谐的对话呢?
很
难.
明城墙遗址公园只能给人以真实的
沧桑感.任何矫饰的配景烘托,在古城
墙面前,都会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只有
人,植物,石头等一些纯自然的元素,才
适合做它的陪衬.因此,走在明城墙遗
址公园那条惟一的,蜿蜒的路上,一边
是巨人般色彩凝重的古城墙,一边是在
树影中或穿行或驻足凝望的各色人影.
两者产生强烈的对比,动与静,生动与
凝重的对比.
这一景观突破了人们习见的装饰
感,尺度感的定式.它摒弃了烦琐,含
混的为造景而造景,追求景观历史性价
值的真实与拙扑,把古迹原汁原味地呈
现在人们面前.
景观的历史性因素,需要设计师帮
助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
以上几个项目中,设计师抓住了历
史因素这个线索,使项目成为区别于其
它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的独特景观序
列.如果没有这些历史因素,它们也就
只是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的改造项目,在
功能上满足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为人
们提供必要的户外休息场所.它们只有
空间上的一席之地,而失掉在时间和历
史上的定位.它们传达给人的信息也就
失掉了一个层次,不管它们被做得多么
华丽,新奇,在审美层次上,它们也是
单薄的.
对于任何项目,都存在把握好自然
和历史因素的问题,以上项目在历史因
素的表现上显得比较突出一些.但同时,
它们在对自然因素的处理和利用上,也
是尽力而为.比如,古树的保护与其他
街道的通达,居民平日的休闲活动场所
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关系到该地段日
后的兴衰和该地段周围居民的日常生
活.
规划,改造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们
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仅仅美化一块地.
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
拉茨在鲁尔
工业区的改造方案中,对工业区遗留景
观所采取的措施,为我们重新诠释了自
然以及如何利用自然.此前,除了先锋
艺术家,很少有人喜欢工业废弃物的景
观,而景观设计师拉茨却从大地艺术家
那里学到了如何利用自然.
在鲁尔工业区,上个世纪的工业城
市遗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
线,矿山机械,高大烟囱,堆料场已被
一
~—■一_
淘汰了近十年,为了复兴这快土地,政
府决定在这里兴建国际建筑展览公园来
改善景观,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
拉茨所做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的独
特性在于,他把无用的构筑物,也就是
该地段独特的自然性因素,融入到了现
实生活和公园的景观中.
首先,保留这些废弃的构筑物,部
分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炉等工业景观
可以让人们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
高架铁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
被处理成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
些铁架成为攀岩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
凝土墙体成为攀岩训练场……公园的处
理方法不是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
而是寻求对这些旧有景观结构和要素的
重新诠释.
在杜伊斯堡公园中,为方便游人的
使用与游览,对于工厂庞大而复杂的设
施,拉茨用不同的色彩为不同的区域作
了明确的标识.红色代表土地,灰色和
锈色代表禁止进入的区域,兰色表示开
放区.
公园以不同方式提供了娱乐,体育
和文化设施.在绿树成荫和原有钢铁厂
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露
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
山爱好者们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儿童
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
过去,在专业范围内,提起自然因
素,人们习惯认为是指山体,水域,植
被等天然因素.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城
市中的自然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基地环
境现状,由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组成,只
有正视这种现实,才能更贴切地处理人
与环境的关系.
拉茨可以正视工业废弃景观这一自
然性因素,用包容的态度和平等的视线
观察它,在它恐怖的外表下,发现它的
独特魅力,并把它的功能挖掘出来,让
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它.
自然因素往往与景观的功能紧密相
连.一个景观建成之后的发展趋势,有
赖于功能是否完善.首先,自然因素中
的地形,地貌,建构筑物,动物,植物
之间应该互相适应;其次,这些应与人
和谐共处.要做到这些,设计师须对景
观场所进行观察分析,运用生态学知识,
社会心理知识,人体工程知识等等,从
不同角度,寻求各元素之间的合理搭配,
编织成一个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良性循
环网络.
历史性因素和自然性因素有时同时
反映在一个景观元素中,例如古树,工
业废弃设施,建构筑物,它们可以被认
为是历史性的,也可以是自然性的,就
看设计师决定强调它们的哪一方面.自
然因素处理得好,会让景观扎实地从地
块中生长出来;历史因素把握得好,会
使一个景观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拥有
更丰富的内涵.历史与自然因素在设计
师脑海里交织,只有梳理出一条独特的
精髓,景观才能真正走入人心.■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韩林飞教
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作者简介]
庞春华(1970一),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为北京
未名众志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所景观设计部
主任.
赵云伟(1965一),博士,现任职于中国城市规划协
会学术部.
[收稿日期]2003—2-22;
[修回日期]2003-2—24
关于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思考
农村的发展,是农村城市化,还是农村现代化?
笔者认为:
(1)工
业化引起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农村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具体
反映,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2)农村城市化并不意味着所有农村地域转
化为城市地域,农村作为一个地域空间概念会发生演化,但并不会全部
消亡.(3)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物质载体,农村地域在城市化过程中会
部分地演化为城市地域,其余农村地区则走向自身的现代化,即逐步实
现农村产业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规划学科认为,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以及乡村地
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城市化引起人口的地域空间分布和就业方式
的变化,并且引起部分乡村地区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内容是工业化引起农村人
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部分农村地域类型的质变.
农村工业化所引起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地域空间的演化有一
个量和质的区别,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并行不悖的两
个概念,代表着农村的未来发展方向,人们对此可以加以引导,而不能
确切地把握.
农村的基本含义有两个方面:
(1)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包括农业生
产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与农产品深加工有关的产业的
商品化,市场化;
(2)农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现代化,即追求农村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代化,有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人.
(摘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纪立虎?
关于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
的思考)
庞春华等: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2o03年第3期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