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161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ZMD31010开发工具箱.docx

ZMD31010开发工具箱

 

ZMD31010

RBic低成本传感器信号处理器

 

开发工具箱

 

 

目录

1工具箱的组成1

2USB驱动安装1

3开发板5

4RBicLiteTM测试软件10

5校准演练18

6EEPROM的“位”含义19

7常见问题及解答21

8相关文档22

9附:

Win2000下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22

 

 

ZMD31010开发工具箱

1工具箱的组成

a)RBicLiteTM软件

b)RBicLiteTM开发板

c)RBicLiteTM远端板

d)USB连接线

e)7英尺RJ-11连接线(4线制电话线)

图1.1:

RBicLiteTM开发工具箱

RBicLiteTM工具箱软件用来完成传感器校准以及建立PC机和RBicLiteTM通信的,PC机通过USB口和开发板通信。

应用软件可在Windows98/Me/NT下运行,运行前需安装USB驱动。

2USB驱动安装

系统要求:

●5x86兼容PC

●32MBRAM

●20MB硬盘空间

●USB口

●Windows98/ME/2000/XP系统

要建立USB口与RBicLiteTM之间的通信,需安装两个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安装文件在光盘上USB_Driver文件夹内。

驱动程序安装完成后,PC机的USB口将同时是一个虚拟串口(COMx,大多数电脑上显示为COM3或COM4口),软件通过此口和开发板通信。

虚拟串口的使用方法和普通串口相同。

此外,虚拟串口不影响其作为USB口的功能。

在Windows2000和WindowsXP下,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大体相同,只不过在对话框外观上有所区别。

这里只介绍WindowsXP下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Windows2000下的安装过程见附录。

在WindowsXP专业版或家庭版下安装驱动程序:

安装USB驱程:

注意:

安装USB驱程前,检查当前用户是否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

用USB连接线连接开发板与电脑的USB口后,系统提示你发现一个新硬件,接着完成以下步骤。

Step1:

选择“No,notthistime”选项,Step2:

选择“Installfromalistorspecific

按下“Next”location(Advanced)”,按下“Next”

Step3:

选择“SearchremovablemediaStep4:

当弹出警告对话框时,选择

(floppy,CD-ROM)”,按下“Next”“ContinueAnyway”

Step5:

按下“Finish”按钮,第一个驱动程序安装完成

安装虚拟串口驱程:

这个驱程的作用是将USB设备转换成一个虚拟串口设备。

这个驱程的安装过程与上文中的过程大体类似,这里不详细叙述。

检查USB口功能:

在运行应用程序前,需检查新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在控制面板中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选择“硬件”页,点击“设备管理器”按钮,弹出设备管理器窗口,如下图所示。

如果虚拟口(USB口)工作正常,则在“PortsCOM&LPT”栏中显示“USBSerialPort(COMx)”字样。

一般情况下,此栏中显示的是COM3或COM4。

记下此虚拟串口的名称,因为在使用应用软件时需选择通信端口。

3开发板

图3.1:

开发板示意图

开发板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电脑与RBicLiteTM的通信。

电脑通过USB口(虚拟串口)发送指令和数据,开发板上的微控器接收并解释这些指令,然后以ZACWireTM格式发送给RBicLiteTM。

同样,微控器也通过USB口将RBicLiteTM的数据以RS232数据包的形式发回电脑。

这些发回的数据可能是温度或者桥式传感器数据,也可能是未经修正的原始数据或者EEPROM寄存器数据。

安装通信校准软件:

将RBicLiteTM驱动程序光盘放入光驱,在光盘根目录下双击Setup.exe文件,根据安装向导的提示进行安装。

固定RBicLiteTM芯片

开发板上有两个RBicLiteTM的固定插槽,一个是SOP-8插槽,另一个是固定镀瓷样品的备选插槽(只用于测试样品,未来版本的开发板可能会去掉此插槽)。

开发板上的RJ-11连接器是用来连接远端板的,它们之间通过4线制电话线连接。

远端板上有一个放置桥式传感器和RBicLiteTM的插槽。

远端板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控制箱”内,通过控制“控制箱”的环境变量(比如压力、温度)实现传感器的校准。

第三种连接方法是使用开发板上的2线模块,这两条线上的信号分别是电源控制信号和ZACwireTM信号。

要在此方式下对RBicLiteTM编程,用户需设计校准固定装置(固定RBicLiteTM和桥式传感器)。

在校准固定装置上需有挂钩以固定芯片。

参见应用手册-芯片编程电路板。

注意:

在校准过程中只能选择一种连接方式。

比如,当RBicLiteTM放置在远端板上时,就不能在开发板上再放置一块RBicLiteTM芯片。

若安装两个RBicLiteTM芯片,将导致通信冲突,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开发板供电装置

电脑USB口为电路板供电。

板上的DC/DC开关和电压调节器用来调节电源电压。

蓝色15档电位计可将输入电压调整到2.7-5.5V范围内。

电压VDD可通过板上的两个测试点(Red=VDD,Black=GND)测试。

VDD是开发板上所有元器件的总供电电压,当VDD小于2.7V时,电路板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开发板上电,标签为“PWR”的LED灯闪烁绿色。

重启按钮

微控器内部有一套重启逻辑,在系统不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它可重置微控器的工作状态。

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手动重启芯片。

但当开发板对操作指令没有回应,失去与电脑的联系时,可考虑手动重启芯片。

当按下重启键后,微控器发送一个“50%”的数值到DAC,用于产生“人造桥”的输出(人造桥:

开发板上的模块,能模拟产生桥式传感器产生的差分信号,在没有外接桥式传感器时完成对RBicLiteTM的校准)。

这样有可能造成“人造桥”的输入(由软件设定)与实际值不一致。

因此,需再次按下重启按钮以确保“人造桥”的输入与应用软件的设定值相符。

ADC(A2D)转换器

开发板上有一个12位的ADC,当RBicLiteTM配置为模拟输出时,它将芯片SigTM脚的输出转换成数字量。

软件窗口下有一“GetAnalog”按钮,按下它软件便向ADC发出请求指令,ADC将A/D转换的结果发回到软件。

转换结果的显示分别以绝对电压和比例电压(%VDD)两种方式显示。

由于ADC的输入端使用的是比例电压,因此只有当VDD=5V时,绝对电压才准确。

“人造桥”激励

这个模块由一个12位的DAC和实现差分变换的放大电路组成,此放大电路的作用是消弱DAC的输出,并把它转换成差分信号。

DAC的输入可通过软件设定,设定的数值范围为0x000-0xFFF,对应的DAC输出范围约为-10mV/V——10mV/V。

若VDD为5V,则“人造桥”的输出范围为-50mV——50mV。

“人造桥”应用在校准和测试过程中。

只有当RBicLiteTM固定在开发板上时,才能使用“人造桥”作为测量信号模拟设备;若固定在远端板上,此模块不能使用。

差分信号从跳线口J1、J2(和测试点Bn/Bp相对应)处输入(Bn=White时对应桥信号的负极,Bp=orange对应桥信号正极)。

若使用“人造桥”信号作为RBicLiteTM的输入信号,J1、J2应装上跳线;若使用外接桥式传感器时,去掉跳线,将桥信号接在Bn/Bp这两个测试点上。

图3.2:

开发板上的跳线分布

如何使用跳线

J1Bn/J2Bp

(参见上一节所述)

只有当“人造桥”作为信号源时才使用跳线(J1/J2),否则去掉。

J3Imeas

去掉跳线J3,在原位置安装一电流表,可测量RBicLiteTM的损耗电流。

如果使用放置有桥式传感器的远端板,则此处的损耗电流是桥式传感器与RBicLiteTM的损耗电流之和。

注意:

若芯片的数据更新率较低,此时平均损耗电流非常小(约为200μA)。

然而,损耗电流可能会突然间变得很大,这时数字万用表的读数将是一不准确的数值。

J4ExtClk

一般情况下都要用到跳线J4(ExtClk),只有在RBicLiteTM出厂测试时才去掉此跳线。

在测试模式下,需要从RBicLiteTM的Vgate脚引入一外接时钟信号。

J5ExtS.E.Brige

出厂时,此跳线默认位置是连接DAC与“人造桥”的单端-差分变换端。

如果将跳线换到下一位置,这时单端-差分变换衰减电路将和测试点(Ext.S.E)相连。

在此连接方式下,可从测试点(Ext.S.E)处引入一外接测试信号,此信号经过单端-差分变换衰减电路,变换为一差分信号,此差分信号即可作为RBicLiteTM的输入信号。

这里注意,衰减电路的信号变换比为50:

1,举例来说,若用户从测试点输入一20Hz5Vpp的信号,经过衰减电路变换后,输入到RBicLiteTM输入端(Bn/Bp)的信号为20Hz100mVpp。

远端板

远端板使得用户可以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中完成RBicLiteTM的校准/桥测试/配对等操作。

使用远端板后,用户可将RBicLiteTM、桥式传感器等元件一起放入“控制箱”内,“控制箱”的压力、温度可人为控制,从而实现芯片的校准,避免了将整套开发板放入“控制箱”内,这是不可取的。

图3.3:

RBicLite的远端板

图3.3是RBicLiteTM的远端板,板上留有放置RBicLiteTM芯片(SOP-8封装)的插孔。

在左侧,同样还有一个SOP-8插孔可放置桥式传感器(SOP-8封装)。

远端板上其它预留的焊接孔是接线点,用来连接BridgeSupply、BridgeSink,Brdg+、Brdg-(和电源VDD连接),Bsink、Bp、Bn(对应开发板上的Bp、Bn)。

远端板上有一个MPAK插孔,用来连接MPXM2010压力传感器。

此外,远端板还有一方形区域用于连接其它类型的桥式传感器。

远端板和开发板通过一4线制电话线相连,工具箱为用户提供了这样一条连接线。

 

4RBicLiteTM测试软件

概述

开发箱所提供的ZMD软件一次只能对一个RBicLiteTM芯片进行校准,用户若要开发多个RBicLiteTM芯片的校准软件,ZMD公司可提供校准算法和帮助。

COM1/COM2/COM3/COM4单选按钮和状态窗

COM1、COM2、COM3、COM4这四个单选按钮用于选择电脑的COM口(开发板和电脑的通信是通过USB口(即虚拟串口)实现的)。

如果你事先不知该选那个口,可采用试错法。

所选的串口若不正确,则会在状态窗(标题为“Status”的编辑框)中显示出错信息。

图4.1:

软件运行主窗口

“桥窗口”和“温度窗口”

软件有两个显示窗口用于显示桥信号和温度信号的数值:

“温度窗口”显示温度信号数值,单位℃;“桥窗口”显示桥信号的数值(比例值)。

只有当测量信号的理想值(被测量的实际值)与“桥窗口”的显示值相一致时,校准过程才算完成。

RBicLiteTM是一个阻抗类桥式传感器的调节器,这里假定其和一个桥式压力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系统,其校准过程如下所述。

标定值为50kPa时,调节显示值到(“桥窗口”)100%;标定值为10kPa,调节显示值到0%,这样传感器系统的量程就为40kPa;校准完成后,当“控制箱”的压力设定为中间值30kPa(最小值加上量程的一半),软件输出结果应为50%。

只有当RBicLiteTM设置为数字输出时,“桥窗口”和“温度窗口”才可显示温度和桥信号的数值。

以下是数字输出的两种配置方法。

●输出桥信号和温度信号(数字量)

●只输出桥信号(数字量)

当RBicLiteTM设置为数字输出模式,并且输出口设置为可输出桥信号和温度信号时,“温度窗口”才可显示温度值。

DataLogging选择

设置“DataLogging”选项,可将输出值(包含温度)存储为电脑文件。

设置过程如下:

首先按下“Browse”按钮选择存储文件的路径,然后按下“Open”按钮。

“SampleRate”按钮用于选择采样频率,如果设为0s,则RBicLiteTM输出的每一个数据都将被存入目标文件中。

目标文件是一个以“空格”符为界的ASCⅡ码文件,可导入MicrosoftExcel中。

“ZACwireTM”波特率

ZACwireTM传输(从开发板到RBicLiteTM)波特率的默认值为22kHz。

分组框“ZACwireTMBaudRate”里有两个单选按钮,选择“LowSpeed”按钮将为ZACwireTM通信指定一个较低的波特率(7kHz)。

这里ZACwireTM的波特率是指在对RBicLiteTM进行编程操作时由软件发出的指令的传输速度。

详见ZMD31010RBicLiteTM应用手册中的开发板编程。

EEPROM选项

在“EEPROM”选项中,显示有RBicLiteTM的EEPROM的寄存器值。

按下“Read”按钮,显示值更新一次。

CommandIterface项

此选项用来向RBicLiteTM发送指令,包括激活RBicLiteTM的指令。

RBicLiteTM要进入指令模式,需在发送任何有效指令前及时按下“START_CM”(启动指令模式)按钮。

进入指令模式后,“桥窗口”和“温度窗口”的数值将不再更新。

Respond区

如果RBicLiteTM成功进入指令模式,芯片将发回一个代码为“0xA5”的回复,这个代码在“Respond”栏中显示。

Command/Subcommand/Data选项

发送指令到RBicLiteTM,需在“Command”项中选择此指令,并点击它。

如果发送的指令还有一个从指令,则紧接着在“Sub-Command”项中选择发送的从指令。

有些指令在发送的同时,需跟随一个或多个16进制的数据字,这时需按下“Data”按钮进行选择。

Send按钮

选择指令、从指令以及数据字后,按下“Send”按钮,指令发送完成。

StartNom按钮

按下“START_NOM”按钮,RBicLiteTM离开CM模式,返回NOM模式。

StartRM按钮

在RawMode(RM)模式下,如果桥式传感器信号的增益(Gain_b)设置为0x800,温度信号的增益(Gain_t)设置为0x80后,“桥窗口”和“温度窗口”显示未经修正的原始值。

RM模式只作为控制和分析传感器数据的一种手段,在传感器校准过程中没有必要显式调用。

工作在CM模式下的RBicLiteTM才可进入RM模式。

在芯片校准时,按下“Calibration”按钮,RBicLiteTM会自动进入RM模式以获取原始数据,然后根据原始数据计算修正参数。

GetAnalog按钮

开发板上有一个12位的ADC。

ADC的输入和RBicLiteTM的SigTM脚相连,当按下“GetAnalog”按钮,软件便向开发板发出数据请求。

ADC回应此请求,并将输出结果发回给软件。

软件将输出数据以绝对电压(当VDD为精确的5V电压时,此数值才准确)和比例电压(%VDD)两种形式显示。

只有RBicLiteTM的输出配置为模拟输出时,此功能才可使用。

“人造桥”输入控制

软件里DAC的控制按钮在“桥窗口”下方。

移动滑块可控制写入到DAC中的数值的大小。

DAC的输出送入差分放大器,此放大器有两个功能:

削减输出信号的强度和完成单端-差分变换。

变换放大器输出的差分信号送入RBicLiteTM的输入端,这样便模拟生成了桥式传感器的输入信号。

DAC的设定值是一16进制数,范围从0x000-0xFFF。

0x000在变换放大器的输出端产生约-50mV的信号强度;而0xFFF约产生50mV的信号强度。

板上元件会产生偏移误差,因此以上信号强度的数值是一近似值。

“人造桥”为RBicLiteTM的校准提供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

在“BridgeInput”编辑框内写入16进制数或移动控制滑块均可改变DAC的数值。

输出模式选择

在芯片校准前需选择输出模式。

可选择的输出模式在“Calibration/SetASICConfiguration”窗口下。

一旦输出模式确定,输出电压范围也随之确定下来,如下表所示:

输入

输出

和输出模式的选择有关

例值

DigitalWith/WihoutTemperature

%(Digital)

Ratiometric

Analog

V

0-1V

10%

10%(204)

0.5

0.1

50%

50%(1024)

2.5

0.5

90%

90%(1834)

4.5

0.9

预放大电路的增益和ADC偏置的调节

在校准过程中,RBicLiteTM会自动算出ADC偏置,并将其存入EEPROM。

RBicLiteTM有四个可供选择的偏置模块:

a)[-1/2,1/2]

b)[-1/4,3/4]

c)[-1/8,7/8]

d)[-1/16,15/16]

校准过程中,按下“AddNewPoint”按钮,软件分别利用这四个偏置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效果最好的模块记录下来,并存入EEPROM。

如果用户对桥式传感器及其功能有很深入的理解,那么用户可选择禁止某些偏置模块以提高校准速度。

[-1/2,1/2]模块适用于平衡桥式传感器[-50mV,50mV]@VDD=5V;

[-1/16,15/16]适用于正向偏转的桥式传感器[-10mV,90mV]@VDD=5V。

ADC前端的预放大电路(用于补偿输入信号幅度)的增益是一数字值,存储在EEPROM中。

放大器对桥式传感器输出的差分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ADC中进行转换。

放大器有三个可选择的增益值:

a)A=12

b)A=24(默认值)

c)A=48

任何桥式传感器,只要输出信号大于40mV/V(差分信号),并且预放大电路的增益为24(默认值)时,都会导致ADC输入的饱和,这种情况下应降低预放大电路的增益(设为12)。

而对于弱差分信号,需将放大器的增益设为48,这样有助于提高输出精度,详见数据手册6.4节所述。

选择放大器增益的同时也需考虑传感器测量范围以及ADC偏置大小,因为信号的范围和偏置也同时得到放大。

选择放大器增益为48时,信号偏置加上测量范围的最大值不能超过20mV/V(差分),否则ADC的输入会饱和。

Calibration按钮

初始化校准参数,需按下“Calibration”按钮。

校准窗口和消息框如下图所示。

图4.2:

校准窗口

校准过程

RBicLiteTM可用来调节不同类型的阻抗类桥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这里姑且假定它和一压力桥式传感器相连。

在已知被测温度和压力的环境中,利用传感器对其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以原始值形式输出,输出的原始数据在主设备(电脑)中进行处理,计算出修正参数,最后将修正参数写入EEPROM,校准过程完成。

工具箱软件一次只能对一个芯片进行校准,用户可根据ZMD公司提供的算法和帮助文件开发多功能校准软件。

校准过程有3个主要步骤:

1)为RBicLiteTM指定一个唯一的身份证明(ID)。

这个身份证明可写入EEPROM中,并作为在电脑上存储的数据库文件(译者注:

校准时数据的输出文件,含有温度、压力的理想值以及原始值等)的索引。

数据库文件包含有桥式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输出的原始值,还有压力和温度的理想值。

2)收集数据。

收集的数据是温度和压力的原始值,原始值是在几组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获取的。

这些数据最后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电脑上,数据库的索引即为RBicLiteTM的ID。

3)计算修正参数,并将其结果写入EEPROM中。

当获取了足够的校准点后,电脑根据这些数值计算修正参数,并将结果写入EEPROM。

图4.3:

RBicLiteTM校准前的初始化

Step1-指定芯片唯一的身份证明

在校准窗口左下角的“ASICID”复选框内点击“Initialize”按钮,出现一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设置“OutputSelect”、“UpdateRate”、“JFETConfiguration”等参数,完成后点击OK按钮。

软件便为RBicLiteTM分派了一个ID,它可用作数据库文件的索引。

这个ID存储在EEPROM中。

在芯片校准时,如果你不确定传感器信号该用那个偏置模块,就将四个偏置模块全部选中;若你已确定使用某个偏置模块,则可禁止掉其它模块,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校准时间。

这里建议你使用第一种方法,这时选择那个偏置模块由软件确定。

预放大电路增益的默认值为24,这个设置对大多数桥式传感器都适用。

但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较强(>40mV/V(差分输入))时,必须选择较低的放大倍数(即:

12);当信号较弱(<2mV/V)时,就要指定较高的放大倍数(即:

48),以提高输出精度。

“Initialize”旁边的“?

”按钮是一个帮助键,用来对ASIC的身份证明进行说明。

Step2-收集数据

校准模式选择和Bridge-Temperature坐标系

校准过程中校准点的个数取决于精度要求,最少2个点,最多5个点。

下面说明如何选择校准模式。

在校准窗口的右上方有一个选择校准模式的小窗口。

窗口内有一小坐标系(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桥信号)。

坐标系内分散着几个数据点即为校准点。

坐标系下的列表框用于选择校准模式

“?

”按钮用于对校准模式进行说明。

将桥式传感器放入一可控环境中(“控制箱”),根据第一个校准点的设置调节“控制箱”的温度、压力值。

“CalibrationControls”选项

在编辑框内输入“控制箱”的温度和压力值(理想值(%))。

点击“AddNewPoint”按钮,校准点的原始值以“点”的形式显示在大坐标中,“点”的X坐标是温度的原始值,Y坐标是压力的原始值(%)。

按照下一个校准点调节“控制箱”的温度、压力,依此类推。

注意:

要取得较好的校准效果,选择的温度和测量量(%)的数值尽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范围

温度的原始值应在“控制箱”可控温度范围内,若发生异常,则将温度改变+/-5℃。

Step3:

计算、写入修正参数

当所有校准点校准完毕,“CalculateandWriteCoefficients”按钮被激活。

按下此按钮,软件计算出修正系数,并写入EEPROM。

最后将数据写入数据库文件,并给数据库文件加上索引,校准完成。

5校准演练

下面这个例子是使用开发板上的DAC与单端-差分变换衰减器组成的“人造桥”电路来完成校准操作的。

校准演练步骤

1)将RBicLiteTM固定在开发板上的正确位置(测试版芯片使用CDIP插槽;否则使用SOP-8插槽)。

1.3以上版本的开发板都明确标明了“Pin1”位置。

2)使用USB连接线连接开发板与电脑USB口,检查“PWR”灯是否点亮。

3)打开“RBICliteTester”软件。

4)根据系统提示的虚拟串口的名称(参见第6页)选择COM口。

5)点击“START_CM”按钮。

如果以上步骤无误,窗口下端“Response”栏显示代码“A5”。

6)点击“Calibration”,弹出校准窗口(图4.2)。

7)在校准窗口的右上端,“CalibrationType”的下端点击列表框,在框内选择“2-PtGainB&Offset_B”校准模式。

列表框上方的小坐标系内便会出现两个校准点,这两个校准点处于同一温度下。

8)点击分组框“ASICID”内的“Initia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