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192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docx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

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的途径,简称P途径;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

公共管理时代背景:

1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核心差异是:

是否拥有合法强制力。

新公共管理:

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

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

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0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12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1是人际关系方面:

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情报方面:

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方面:

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公共管理者特殊角色:

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3贤明少数的角色4平衡论的角色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技能:

1技术性技能2人际关系能力3概念化技能4诊断技能5沟通技能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1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2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3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4必须具有耐心。

5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6必须以民众为导向。

7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1发展解读、预测环境趋势能力2具备前瞻性管理态度、技能3开发自己领导技能4设法开发调动每个人知识、智慧、创造性潜能5组织要加强学习、创新、创造性6结构扁平化要求管理和控制新路径7信息技术将改变许多组织性质和结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与生命周期8复杂性是管理棋局代名词9了解并寻找改变这些趋势方法便于管理

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主要表现:

1公共产品的提供。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5市场经济下收入不平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

1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3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

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

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

7宏观经济的稳定。

政府治理工具:

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政府治理工具包括:

史耐德和英格:

权威,诱因,能力建设,象征劝勉,学习,经费工具,非经费工具;林德和彼得斯:

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征税,劝诫,权威,契约

对公共服务和物品提供方式:

政府介入程度由强到弱,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2政府部门之委托3签约外包4补助或补贴5抵用券6经营特权7政府贩售8自我协助9志愿服务10市场运作

政府失灵类型及原因:

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

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

3内部性问题。

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正。

6寻租。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

矫正政府和市场失灵策略:

1市场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

解除管制、民营化、合法化;2诱因机制与政策:

供求面的赋税和补助手段;3政府管制:

价格、数量、商品服务品质等;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

不宜、不应由民间办理或民间不能、不愿办理的由政府提供;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政策

战略管理:

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

也可以被界定为:

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成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型的过程。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

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2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4公共利益的挑战。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1环境分析2战略规划3战略实施4战略评估

战略规划的过程:

1、发展初步共识。

2、确认组织的法规及使命。

3、进行SWOT分析。

4、确认组织所面临的挑战议题。

5、战略选择。

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正面效果:

1、提供战略发展的方向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以及限制:

1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

2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

3公共规则制定使得参与虽然可以改进接受的程度,但容易冲淡战略的焦点议题。

4可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力又费钱。

5创造性、非正式性和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

6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改革战略规划者的行为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

7与私部门相比,改革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成功战略管理改进措施:

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

2公共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

3在重大问题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权利与机会4重视更高层次问题。

5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

6殊途同归。

公共政策的性质: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活动。

2公共政策选择行动是有意识的行动。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行动。

公共政策的类型:

1管制性政策。

2自我管制的政策。

3分配性政策。

4重分配政策。

公共政策的性质:

1互赖性,2主观性,3人为性,4动态性

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

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2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

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势问题”。

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1组织结构。

2意识形态。

3无知。

4信息太多。

5噪音干扰。

6时间落差。

7逃避问题。

8隐蔽问题。

9虚假问题等。

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

1政策规划是目标导向的。

2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

3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

4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

5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

政策规划的原则:

卡普兰:

1公正无偏。

2人民受益。

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

4分配普遍。

5持续进行。

6人民自主。

7紧急处理。

史塔林:

1集中性2清晰性3变迁性4挑战性5协调性6一致性

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1决定目标。

2估计需要。

3确定目的。

4设计方案。

5评定后果。

6选定方案。

7设计执行。

8评估。

9回馈。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古典行政理论认为行政组织为集权、层级的核金字塔形的,上下级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执行;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负责制策制定,行政负责制策执行;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与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中央的决策制定者,其核心任务并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能够采取适当的权益措施,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影响政策执行力因素分析:

1政策问题的性质。

2政策执行的资源。

3政策沟通。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

5政府组织结构。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7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

政策评估:

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可行的方法与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

特质:

以价值为焦点;价值与事实的互赖性;目前与过去取向;价值的双重性。

政策评估基本功能:

在于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使政府重新审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改进之道。

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

1效能。

2效率。

3充分。

4公正。

5回应性。

6适当性。

政策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

1政策目标不易确定2政策成功与否标准不易确定3政策效果、影响与政策行动之间因果关系不易确定4政策影响具有多层面,政策评估需仔细全面,务求客观,否则将陷入评估陷阱5政策评估所需信息资料不易获取6评估方法问题7政治上阻力8政策评估成本

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1政策方案调整;2政策方案持续;3政策方案终止;4政策方案重组。

公共组织的特性:

1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韦伯的科层制组织的特征:

1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见的工作关系,必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

4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作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依法律明文规定,在注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5职业化倾向。

6人员有明文规定的、固定的薪酬。

7注重效率。

传统的官僚组织的副作用:

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

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

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

4遏制组织学习。

5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

6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

7防卫性的官僚人格。

委员会制:

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

委员会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需要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

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

是指于正式的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或目标的分支部门,此部门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所有的资源与专才,且不受正式层级的约束。

分离的结构:

是从现有的层级分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并由总部来进行协调与控制,每一个分离的部门皆有决策的权力与自主的专业能力,并由部门管理者全权负责此部门的财务、人事等事项。

总部也可以视需要给与实施的援助。

矩阵式组织:

又称“专案组织”,是指为达成某种特殊的工作而进行的团队组合,也就是为了解决某种特殊问题所建立的团队或工作小组。

跨越功能的团队:

与矩阵式团队相似,都是从各功能部门中借调其成员以组成团队,不同的是跨功能团队的领导者具有完整的权力指挥其成员,因此不会发生矩阵式组织中因双重命令体系所引起的冲突。

网络组织:

是种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联结体,通常拥有一个核心组织以负责统筹协调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一反过去组织完全包办所有事务所必须具有的功能。

网络组织核心可视需要而与人和其他组织产生联结或中断关系,它是一种几乎没有界限的组织形态。

组织学习:

是为了促进组织的长期效能与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

是一种不断在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在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运用过程,并与工作相结合。

学习的结果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创新与成长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主要特征:

1、领导者能采取风险承诺及实验性的模式。

2分权式的决策。

3对学习能力进行技术性的记载并审核。

4有系统地分享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工作实务上。

5对员工的创建予以奖赏,并形成一套制度。

6对长期的成果以及对他人工作的影响等均能作出深入的思考。

7经常运用跨功能的工作团队。

8从日常工作的经验中提供员工学习的机会。

9培养出回馈与坦诚的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建立的五项基本原则:

1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2彼此相互学习;3学习促进变革;4学习是持续的;5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系统思维;2自我精进;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领导:

是领导者在各种能够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

领导的影响方式:

1合法的要求。

2制约的服从。

3强迫。

4理性的说服。

5理性的信任。

6鼓舞的诉求。

7教导。

8个人认同。

9改变情景。

10决策认同。

领导者权力类型:

1参考权2专家权3合法权4奖酬权5强制权

领导方式类型:

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方式:

1独裁式的领导。

2放任式的领导。

3民主式的领导。

以领导的作风与态度:

1以人员为中心2以工作为中心

艾凡雪维奇的情景因素说:

1管理者特性。

2部属特性。

3团体因素。

4组织因素。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1、职位权力。

2、工作结构。

3、领导者与部属关系。

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1部署的特性。

2工作环境的特性。

3组织因素。

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

1个别的关怀。

2动机的启发与精神感召。

3才智的激发。

4相互的影响关系。

转换型领导者的素质:

1创造前瞻愿景;2启发自觉意识;3了解人性需求;4鼓舞学习动机;5树立个人价值;6乐于工作。

人力资源的特性:

1人力资源为能动资源。

2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

3人力资源无法储存。

4人力资源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

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主要原因:

1、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理念的确认和广泛共识。

2、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

3、人力资源成本在所有经济生产体系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

4、组织整体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5管理方式的变化——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动,或者是组织管理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人力资源的获取、发展、激励、维持、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能:

1技术知能2组织知能3人际关系知能4知识知能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力2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服务品质的提升。

3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变革的促进。

4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建立。

抵制变革的原因:

个体:

1有选择的注意保留2习惯3经济上顾虑4安全5对未来恐惧;组织:

1对权力和权威的威胁2组织结构稳定性和惰性3群体惯性4留滞成本5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1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及政府职业化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3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强调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5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

公共预算:

即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政府预算的功能:

1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2通过税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3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4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5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6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7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8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

政府会计:

是分析、记录、汇总、评估和说明政府机关的财政活动和财政状况的科学和艺术,也是那些对结果感兴趣的人交流信息的艺术

政府财务报告:

公共部门以月报作为主管机关送交审计机关的主要依据,同时配合行政首长以及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作为财务规划与控制的依据。

政府每年度就财政收支计划实施结果的报告,即为决策报告,亦即预算执行的报告。

无论政府机关的月报或年度决策报告,都可以称之为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功能:

1承诺与职务2责任和回溯报告3规划与授予信息4生存能力5公共关系6事实与数字的来源等。

政府财务报告质量要求:

1及时性2内容的公正性3适用性4可信性5可比性6中立性7物质性8连贯性9内涵的丰富性

财务报告需求者和使用者:

1民意代表2选民或纳税人3顾客4公务员5消费者与供给者6政府机关7市场竞争者8管制者9捐赠者10其他关心的团体

政府采购的一般准则:

1透明2一贯性3公众的信任4公平对待厂商5提升经济与最大化购买价值6促进竞争7监督保证品质与无瑕疵

政府采购的方式:

1分散采购:

优点,可以专业知识分辨物品品质,也可根据需要适时采购;缺点,不易产生标准化指导,采购决策可能与预算财务制度不合,缺乏内部控制;2集中采购:

优点,节省成本,建立有效采购制度,减少不当行为;缺点,各部门需配合采购部门进度而调整业务;3联合采购:

优点,可采购到较低价格产品,品质管理较佳,对厂商有较多选择;缺点,需放弃部分弹性,需配合联合采购而改变其操作方式,品质管理不有原机关控制,增加运输成本

采购制度基本要素:

1订定组织内部采购的各方面责任2采购财货与劳务的方法3规格说明书的格式4销售厂商与承包商的规定5行为道德标准6内部控制7存货管理

采购方法:

竞标、比价、议价、非竞争性协商

对于采购人员伦理要求:

1避免利益结合2行为公开3不得接受酬金和好处费4利益回避等。

政府财务审计:

范围:

财务管理、合法性、效率性和经济性、计划绩效审计;类型:

事前和事后审计、内部和外部审计;程序:

调查、审查、报告

信息价值取决于:

1准确性2时效性3相关性4完整性5可获得性6效率7信息等级

管理信息系统:

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

它是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可协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的能力2节省管理者决策的时间、成本及精力3便于管理者推动例外管理4充分发挥管理功能5使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有效。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经济权威、政治权威、人事系统、工作环境。

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决策支持系统特点:

1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2能够支持整个决策过程3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4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5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6容易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步骤:

1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2发展适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3选定试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单位;4全面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化政府:

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电子化政府的特质:

1倡导科技领先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4更有效率。

电子化政府发展特点:

1清晰明确的愿景2以公民为中心3顾客关系的管理4单一窗口服务5创新科技的应用6重视安全与隐私7缩短数字鸿沟8促进知识经济发展9迈向知识管理和知识型政府10新型行政文化的形塑

中国电子化政府的问题:

1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2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3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的愿景和发展方向4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的低度使用问题5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6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7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合问题8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9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中国电子化政府的前景:

1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2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推进其加值利用3制定设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4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5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提升行政服务的水准6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7强化信息安全管理8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绩效管理:

乃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包括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

绩效管理重要性:

1责任落实;2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对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

公共部门服务绩效评估与衡量一般性指标:

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影响绩效指标设计的因素:

1所有权2交易状态3竞争程度4政治责任5异质化程度6复杂化程度7不确定程度8权威的结构9自主性程度

标杆管理:

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类型有内部标杆和外部标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

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但公共部门面临着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并不公平;3如何订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4缺乏从事绩效管理能力的专家;5制定绩效指标时,上下级机关难免会在指标的数量、范围、权重等方面发生争议。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改进策略:

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危机特点:

1威胁性2时间紧迫性3发展具有阶段性4不确定性5新闻性6效果双重性

危机负面影响:

1导致资源损失2导致发展计划打断3影响投资气候和环境4导致政治不稳定

全面危机管理特征和构成因素:

1政治承诺、政治领导政治与支持2全危机的管理3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4全过程的危机管理5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6整合的危机管理7建立在充分资源支持基础上的危机管理8以绩效为基础的危机管理

全面危机管理战略内容:

1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3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4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支持5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6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沟通机制7加强危机管理教育和训练,增强真个社会危机管理意识8促进危机管理多边合作和国际合作

公共危机管理阶段与政策:

危机的疏缓、准备、应对、恢复和重建

民营化:

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

目的:

1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