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58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

考研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1.1生物化学的涵义

1.2生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1.3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1.4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要求:

了解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生物化学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了解生物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

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糖类化学

(5学时)

2.1糖类的概念

2.1.1糖类的概念

2.1.2糖的分类

2.1.3糖类的主要生理作用

2.2单糖

2.2.1单糖的分类命名常见单糖

2.2.2单糖的结构

2.2.2.1糖的链状结构

2.2.2.2单糖的环状结构

2.2.2.3单糖的构象

2.2.3单糖的性质

2.2.3.1物理性质

2.2.3.2化学性质

2.3寡糖

2.3.1寡糖的命名

2.3.2主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的结构性质

2.4多糖

2.4.1均一多糖

2.4.1.1淀粉糖原

2.4.1.2纤维素几丁质

2.4.2不均一多糖

2.4.2.1细菌细胞壁

2.4.2.2细胞间质

学习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区分单糖的构型和构象,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醛糖和酮糖,α型与β型等重要概念,熟悉单糖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等重要化学性质及其意义;了解三种主要的二糖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重要的多糖:

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比较,了解其它多糖的种类与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脂类化学

(4学时)

3.1脂类的概念

3.1.1脂类的概念

3.1.2脂类的分类

3.1.3脂类的生理作用

3.2脂肪酸

3.2.1脂肪酸的概念

3.2.2脂肪酸的结构

3.2.3脂肪酸的物理性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3.2.4必需脂肪酸

3.3单脂

3.3.1甘油三酯

3.3.1.1甘油三酯的结构命名

3.3.1.2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

3.3.1.3甘油三酯的化学性质

3.3.1.4甘油三酯的生理作用

3.3.2蜡

3.3.2.1结构性质生理作用

3.3.2.2常见的蜡

3.4磷脂

3.4.1甘油醇磷脂

3.4.1.1结构命名

3.4.1.2极性

3.4.1.3主要的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心肌磷脂缩醛磷脂

3.4.2鞘胺醇磷脂

3.4.2.1鞘脂类的概念

3.4.2.2鞘脂类的结构

3.4.2.3鞘磷脂的分布功能

3.5糖脂

3.5.1糖基甘油酯

3.5.1.1结构

3.5.1.2命名

3.5.1.3分布

3.5.2糖鞘脂

3.5.2.1中性糖脂

3.5.2.2酸性糖脂(神经节苷脂)

3.6类脂

3.6.1萜类

3.6.1.1结构

3.6.1.2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3.6.2固醇

3.6.2.1结构

3.6.2.2分类动物固醇植物固醇真菌固醇

学习要求:

掌握脂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脂肪酸的结构与性质;掌握脂肪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磷脂与糖脂的结构组分与区别;了解重要的甘油醇磷脂的种类与生理意义;了解鞘脂类的生理意义;了解类脂的概念与种类。

学习重点:

脂肪酸与脂肪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复脂的概念与分类;鞘脂类的特殊生理意义;胆固醇的生理意义。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14学时)

4.1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化学组成

4.2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4.2.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4.2.2氨基酸的分类

4.2.3氨基酸的构型和旋光性

4.2.4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等电点

4.2.5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4.2.6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

4.3肽

4.3.1肽的结构和命名

4.3.2肽的理化性质

4.3.3天然存在的某些重要多肽

4.4蛋白质的结构

4.4.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4.4.2.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4.4.2.2蛋白质一级结构举例胰岛素RNase

4.4.2.3多肽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4.4.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4.4.3.1酰胺平面和二面角

4.4.3.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4.4.3.3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

4.4.3.4蛋白质的结构域

4.4.3.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4.3.6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4.4.3.7纤维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4.5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5.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5.1.1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

4.5.1.2激素及其前体分子

4.5.1.3酶原激活

4.5.1.3同源蛋白质

4.5.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5.2.1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4.6.2.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4.6蛋白质的性质

4.6.1胶体性质

4.6.2酸碱性质和等电点

4.6.3别构作用

4.6.4变性作用

4.6.5凝固作用

4.6.6沉降作用

4.6.7沉淀作用

4.7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4.7.1细胞破碎

4.7.2提取

4.7.3分离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

4.7.4纯化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

4.7.5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与纯度鉴定

学习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和化学组成;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初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分析、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第五章核酸化学

(10学时)

5.1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

5.1.1核酸的概念

5.1.2核酸的重要性

5.2核苷酸

5.2.1核苷酸的结构

5.2.2核苷酸的性质

5.3DNA的结构

5.3.1DNA的碱基组成

5.3.2DNA的一级结构

5.3.3DNA的二级结构

5.3.4DNA的三级结构

5.4RNA的结构

5.4.1RNA的分布、类型和组成

5.4.2RNA的一级结构

5.4.3RNA的空间结构

5.5核酸的理化性质

5.5.1核酸的粘度

5.5.2核酸的沉降特性

5.5.3核酸的紫外吸收

5.5.4核酸的酸碱性质

5.5.5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5.6核酸酶类

5.6.1核酸酶的分类

5.6.2核糖核酸酶类

5.6.3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5.6.4非专一性核酸酶类

5.6.5其它核酸酶类

5.7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常用研究方法

5.7.1核酸的分离纯化

5.7.2核酸含量的测定

5.7.3层析

5.7.4凝胶电泳

5.7.5限制酶图谱

5.8核酸的生物功能

5.8.1DNA的生物功能

5.8.2RNA的生物功能

学习要求:

掌握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区分两类核酸:

DNA和RNA的组成、分布、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掌握核酸的组分:

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核酸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核酸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核酸分析、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DNA和RNA在碱基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

第六章酶化学

(10学时)

6.1酶的一般概念

6.1.1酶的一般概念

6.1.2酶是生物催化剂

6.1.3酶的专一性

6.1.4酶的化学本质

6.1.5辅酶

6.1.6抗体酶和核酶

6.2酶的命名和分类

6.2.1习惯命名法

6.2.2系统命名法

6.2.3酶的分类及编号

6.3酶的分离纯化

6.3.1酶的分离纯化

6.3.2酶活力的测定

6.4酶的结构和功能

6.4.1丝氨酸蛋白酶

6.4.2溶菌酶

6.4.3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

6.5酶反应的动力学

6.5.1化学动力学

6.5.2酶反应的动力学

6.5.3影响酶反应速度的三种因素--pH、温度和酶浓度

6.5.4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反应的作用

6.5.5双底物反应

6.6酶的催化机理

6.6.1酶的活性中心

6.6.2酸碱催化

6.6.3共价催化

6.6.4金属离子催化

6.6.5静电(electrostatic)催化

6.6.6接近和轨道效应

6.6.7催化通过过渡态结合起作用

6.6.8酶原激活

6.7别构酶和其他调节酶

6.7.1别构酶的动力学

6.7.2别构酶的机制

6.7.3磷酸果糖激酶

6.7.4天冬氨酸羧基转移酶

6.7.5共价调节酶

6.8同工酶、寡聚酶、诱导酶、多酶体系和复合体

6.8.1同工酶

6.8.2寡聚酶

6.8.3诱导酶

6.8.4多酶体系和复合体

学习要求:

掌握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掌握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熟悉酶促反应动力学;了解别构酶、调节酶、同工酶、寡聚酶、诱导酶、多酶体系等酶学概念。

学习重点:

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维生素与辅酶

(4学时)

7.1维生素的概念

7.1.1维生素的发现

7.1.2维生素的概念

7.1.3维生素的分类

7.1.4维生素的生理作用

7.2脂溶性维生素

7.2.1维生素A

7.2.2维生素D

7.2.3维生素E

7.2.4维生素K

7.3水溶性维生素

7.3.1维生素B族

7.3.1.1维生素B1与TPP

7.3.1.2维生素B2与FMN,FAD

7.3.1.3维生素B3与CoA

7.3.1.3维生素B5与NAD,NADP

7.3.1.4维生素B6与PLP,PMP

7.3.1.5维生素B7与生物素

7.3.1.6维生素B11与叶酸

7.3.1.7维生素B12与辅酶B12

7.3.2维生素C

7.4其它

7.4.1CoQ

7.4.2硫辛酸

学习要求: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意义;了解每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在代谢和生理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

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维生素与代谢的关系。

第八章激素与受体介导的信息传导

(4学时)

8.1激素的定义

8.1.1激素的狭义定义

8.1.2激素的广义定义

8.1.2.1内分泌激素

8.1.2.2旁分泌激素

8.1.2.3自分泌激素

8.2激素的作用机制

8.2.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8.2.1.1特异性

8.2.1.2微量就能发挥作用

8.2.1.3第二信使

8.2.1.4脱敏性质

8.2.1.5慢反应与快反应

8.2.2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8.2.2.1受体位于细胞质的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8.2.2.2受体位于细胞核的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8.2.3水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8.2.3.1cAMP-PKA系统

8.2.3.2IP3,Ca2+,DG-PKC系统

8.2.3.3cGMP-PKG系统

8.2.3.4NO系统

8.2.3.5TPK系统

8.2.3.6钙调蛋白

8.2.3.7几种系统之间的CROSS-TALK

8.3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8.4常见激素的结构与功能

8.4.1下丘脑激素

8.4.2垂体激素

8.4.3其它内分泌激素

8.4.4脑肽

学习要求:

掌握激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意义;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

学习重点:

激素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激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复习考试:

2学时

第九章代谢总论

(1学时)

9.1代谢的定义

9.2代谢的一般特性

9.2.1代谢反应的条件温和

9.2.2代谢反应是有序、分步进行的

9.2.3代谢是受到高度调节的

9.2.4不同种类的生物具有相似的代谢途径

9.2.5代谢的高度分室化

9.3研究代谢的方法

9.3.1示踪

9.3.2代谢突变型的利用

9.3.3代谢反应的抑制剂

学习要求:

掌握代谢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代谢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

代谢的概念和特点。

第十章生物氧化及生物能学

(3学时)

10.1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10.1.1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比较

10.1.2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形成

10.1.3生物氧化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形成

10.1.4生物氧化过程中ATP的形成

10.2电子传递与呼吸链

10.2.1呼吸链的几种形式

10.2.2呼吸链主要成分的结构与功能

10.2.3呼吸链各成分的排序

10.3氧化磷酸化

10.3.1P/O值

10.3.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10.3.2.1质子驱动力

10.3.2.2质子梯度的形成

10.3.2.3质子梯度的利用

10.3.2.4F1-F0-ATPase的结构与功能

10.4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与解偶联

10.5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学习要求: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以及与非生物氧化的区别;掌握电子传递与呼吸链的概念、呼吸链的种类和意义;了解呼吸链的组成;了解电子传递与ATP产生的关系;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其机制。

学习重点:

生物氧化的概念;电子传递与呼吸链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其机制。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8学时)

11.1糖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11.1.1糖的消化

11.1.2糖的吸收

11.1.3糖的转运

11.2糖酵解

11.2.1糖酵解的概念

11.2.2糖酵解的反应历程

11.2.3糖酵解的能量关系

11.2.4糖酵解的调节

11.2.5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1.3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11.3.1有关概念

11.3.2反应历程

11.3.3调节

11.3.4生理意义

11.4三羧酸循环

11.4.1有关概念

11.4.2反应历程

11.4.3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11.4.4能量的产生

11.4.5调节

11.4.6生理意义

11.5磷酸戊糖途径

11.5.1有关概念

11.5.2反应历程

11.5.3调节

11.5.4生理意义

11.6乙醛酸循环

11.6.1有关概念

11.6.2反应历程

11.6.3调节

11.6.4生理意义

11.7糖醛酸途径

11.7.1反应历程

11.7.2生理意义

11.8其它单糖的代谢

11.9糖异生

11.9.1有关概念

11.9.2糖异生途径

11.9.3生理意义

11.9.4无效循环

11.10光合作用

11.10.1叶绿体

11.10.2光合作用的概念

11.10.3光反应

11.10.3.1光合色素

11.10.3.2光反应系统

11.10.3.3光合磷酸化

11.10.4暗反应

11.10.4.1三碳循环

11.10.4.2四碳循环

11.10.4.3光呼吸

11.10.4.4暗反应的调节

11.11寡糖的合成

11.12多糖的合成

11.12.1糖原的合成

11.12.2淀粉的合成

11.12.3纤维素的合成

11.12.4其它多糖的合成

11.13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学习要求:

掌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和合成代谢途径;了解糖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掌握重要的糖代谢途径: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光合作用的反应、调节和生理意义;了解磷酸己糖途径、乙醛酸循环、糖异生等糖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光合作用。

第十二章脂类代谢

(6学时)

12.1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12.2脂肪的分解代谢

12.2.1甘油的分解代谢

12.2.2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12.2.2.1脂肪酸的β-OX

12.2.2.2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

12.2.2.3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12.2.2.4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

12.2.2.4酮体的代谢

12.3脂肪的合成代谢

12.3.1磷酸甘油的合成

12.3.2脂肪酸的合成

12.3.2.1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12.3.2.2饱和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12.3.2.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12.3.3脂肪的合成

12.3.4乙酰CoA和脂酰CoA的转移机制

12.4磷脂的代谢

12.4.1磷脂的分解代谢

12.4.1.1有关酶类

12.4.1.2分解代谢途径

12.4.2磷脂的合成代谢

12.4.2.1甘油醇磷脂的合成

12.4.2.2鞘氨醇磷脂的合成

12.5胆固醇的代谢

12.5.1胆固醇的合成

12.5.2胆固醇的转变

12.6脂类代谢的调节

12.6.1激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

12.6.2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12.6.3胆固醇代谢的调节

12.7脂代谢反常引起的常见疾病

学习要求:

掌握脂的分解代谢途径和合成代谢途径;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途径:

脂肪酸的β-OX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掌握脂肪合成和分解的限速步骤;了解磷脂的合成与分解途径;了解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与转变;了解脂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学习重点:

脂肪酸的β-OX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第十三章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4学时)

13.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13.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3.2.1脱氨基作用

13.2.1.1氧化脱氨

13.2.1.2非氧化脱氨

13.2.1.3脱酰胺基作用

13.2.1.4转氨作用

13.2.1.5联合脱氨

13.2.2脱羧基作用

13.2.3氨的代谢去路

13.2.4酮酸的代谢去路

13.2.4.1合成新的氨基酸

13.2.4.2转变成糖和脂肪

13.2.4.3直接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13.3氨基酸的合成

13.3.1α-酮酸的还原氧化

13.3.2转氨作用

13.3.3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13.4生物固氮

学习要求:

掌握蛋白质在体内的逐步酶解;掌握氨基酸的共同代谢途径:

脱氨、脱羧和酮酸转化分解;了解氨基酸的合成和必需氨基酸;了解生物固氮的概念。

学习重点:

尿素循环。

第十四章核酸的分解代谢和核苷酸的代谢

(4学时)

14.1核酸的分解代谢

14.1.1核酸的酶解

14.2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14.2.1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4.2.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4.3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14.3.1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4.3.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4.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14.4.1核糖核苷酸的还原

14.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14.4.3核苷和核苷酸激酶

14.5辅酶核苷酸的代谢

14.5.1辅酶I和辅酶II的合成

14.5.2FAD的合成

14.5.3辅酶A的合成

学习要求:

掌握核酸在体内的逐步酶解;掌握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了解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与重要的辅酶核苷酸的合成。

学习重点:

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

第十五章DNA的复制、逆转录和DNA损伤修复

(6学时)

15.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15.1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15.1.1DNA的半保留复制

15.1.2复制原点、方向和方式

15.1.3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15.2DNA复制的酶和蛋白

15.2.1DNA的聚合反应和聚合酶

15.2.2大肠杆菌三种DNA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

15.2.3DNA连接酶

15.2.4与DNA几何学性质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15.2.5引发酶和引发体

15.3DNA复制体的结构

15.4DNA复制的过程

15.4.1DNA复制的起始

15.4.1.1先导链合成的起始

15.4.1.2后随链合成的起始

15.4.2DNA复制的延长

15.4.3DNA复制的终止

15.4.3.1环型DNA复制的终止

15.4.3.2线型DNA复制的终止

15.2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5.2.1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原点、复制元和复制元族

15.2.2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和引发酶

15.2.3SV40的DNA复制过程

15.2.4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复制

15.2.5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的核小体结构

15.3DNA复制的调控

15.3.1复制子模型

15.3.2质粒不相容性

15.4逆转录

15.4.1逆转录酶的性质

15.4.2还原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15.4.3逆转录的生物学意义

15.5DNA的损伤修复

15.5.1DNA损伤的生物学影响

15.5.2以复制为中心的DNA安全保障体系

15.5.2.1复制修复

15.5.2.1.1尿嘧啶糖基酶系统

15.5.2.1.2错配修复系统

15.5.2.2损伤修复

15.5.2.2.1胸腺嘧啶核苷二聚体的产生

15.5.2.2.2胸腺嘧啶核苷二聚体的修复

15.5.2.2.3SOS系统

学习要求:

掌握DNA复制的特征、复制过程以及与复制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功能;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了解DNA复制调控的主要方式。

了解逆转录的过程和生物学意义;了解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

学习重点: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和需要的蛋白质及酶;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逆转录酶及逆转录的意义;DNA损伤修复的意义。

第十六章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

(6学时)

16.1转录

16.1.1RNA合成的酶学

16.1.1.1RNA合成的基本特征

16.1.1.2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

16.1.1.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16.1.2操纵子和启动子的结构

16.1.2.1操纵子及其结构

16.1.2.2原核生物的启动子结构

16.1.2.3真核生物的启动子结构

16.1.3转录的起始和延伸

16.1.4转录的终止

16.1.4.1终止子和终止因子

16.1.4.2抗终止和抗终止因子

16.1.4.3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

16.1.5转录后加工

16.1.5.1原核生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